古代怎麼檢驗處女,有些方法沒有科學依據,卻世界通用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有一種傳統:給有功名、科第、忠孝節義之人立牌坊,這牌坊可不是你想立就立的,必須得到官府的准許,其中有一種“貞潔牌坊”更為嚴格,必須要皇帝本人親自許可才能建造,這種牌坊代表著整個家族的榮耀,可見古代人對女性貞操的重視程度。

古代怎麼檢驗處女,有些方法沒有科學依據,卻世界通用

古人對女性貞操十分重視,自然出現了許多檢驗是否為處子的方法。這些方法嚴格來說都沒有科學依據,畢竟科學到了近代才傳到中國。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方法就是“守宮砂”,守宮並不是“守住子宮”的意思,守宮是一種壁虎的名字,守宮砂就是利用壁虎製作的一種材料,將其塗在手臂上,只要還是處子之身就不會消失,一旦失去處子自身,顏色就會逐漸淡去。

古代怎麼檢驗處女,有些方法沒有科學依據,卻世界通用

守宮砂的製作方法目前已經失傳,現代人根據古籍記載,有人認為是用硃砂餵養守宮,使之變成紅色;還有一種說法是直接取用守宮身上的一塊紅色器官;甚至還有人猜測,守宮其實是一種變色龍,因為變色龍可以變色嘛,守宮砂也能變色,原理應該差不多,各種猜測都有,但是目前來說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古代怎麼檢驗處女,有些方法沒有科學依據,卻世界通用

除了守宮砂,古代皇宮選妃子還會使用另一種方法,就是讓有經驗的太監,觀察候選妃子走路的姿勢,因為他們認為是不是處子,走路是有細微區別的;等到過了太監這關,接下來就輪到老宮女這關了,她們會準備一個大木桶,上面會有許多灰塵,候選妃子會被要求蹲在桶上進行深呼吸,如果灰塵沒有被吹動,那麼就過關了。因為古人們認為“未破身者 五氣不洩”。

古代怎麼檢驗處女,有些方法沒有科學依據,卻世界通用

前面的檢驗有時候並沒有多少說服力,還得經過最後一步的檢驗,就是“初夜必須見紅”,這是全世界通用的一種檢測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