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百姓少跑路 邁出服務新高度

家住新津縣普興鎮岷江國際新城的李大爺已90高齡,是一位早年參加過抗戰的老兵,日前家屬前來辦理社保待遇領取手續,但須本人簽字。因老人已是90高齡,家屬擔心帶其出門發生意外,正在猶豫之際,我局養老科負責人徐健在既保證業務經辦合規,又保證老人的安全的前提當即表示,到老人家中讓老人當面簽字。當天下班後,徐健和工作人員一道,按家屬提供的地址找到老人,履行了簽字手續。“效率太高了!服務太好了!”老人的親屬感嘆。雖然只有短短兩名話,但表達出了群眾對我們貼心服務的認同。這一幕僅僅是新津縣社保局讓老百姓少跑路甚至零跑路的一個縮影。

為了更好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方式,新津縣社保局將這種改革精神融入到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血液中,落實到每一筆業務的經辦上。

一、以優化服務為重點,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始終以方便辦事群眾為目標,優化辦事流程,以實際行動增強參保群眾的獲得感。2018年,我局進一步優化重度殘疾人社保集中辦理的方式,將原來一年集中辦理兩次,變為每月辦理,將原來本人或家屬提交申辦資料,變為工作人員主動和殘聯工作人員對接。

二、以“互聯網+”為載體,開闢為民服務新途徑。

隨著成都市社保經辦管理服務現代治理體系3.0版的上線運行,“一制五化多平臺”從根本上改變了廣大參保民眾的社保經辦體驗。我縣轄區內13個鎮鄉(園區)就業與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均安裝了自助服務一體機,廣大參保民眾在鎮鄉中心就能完成當月繳費、查詢參保繳費情況、打印參保證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群眾也能通過“微銀行”、銀行代扣等方式實現足不出村、足不出戶繳費,充分體驗“智慧社保”帶來的便捷。

三、以綜合治理為支撐,推進服務向基層延伸。

以鄉鎮(街道)便民服務平臺為載體,列出責任事項清單,推進便民服務向鎮鄉(街道)就業與保障服務中心、村(社區)延伸,實現服務需求在哪裡,服務就提供到哪裡。2018年,全市取消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為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我縣採取各鎮鄉(街道)分片包乾,責任到人,採取入戶走訪、到養(敬)老院看望、與退管站對接等方式實現認證,恢復待遇發放,真正實現“寓認證於無形”。

隨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入,我們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採取更多服務模式和手段,不斷優化辦事程序,將服務做得更細、更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