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兵王杨启银 捍卫“地下长城”近30年 21年仅休过4次假


如果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不知道能不能理解这样一种感受,有一条从小到大走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小路,小路旁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你能听得到他的“喘息声”,你能听到他的“欢声笑语”,甚至能听到他的每一句心里话。这个比喻当然似乎有些夸张,但是如果把他放在一位叫做杨启银的人身上,似乎又是那么贴切,因为他在一条小路上曾走过了近30年,他是中国的一代兵王,为了捍卫国防工程在大山深处扎根了近30年。

杨启银是四川人,1968年9月出生于四川广汉,1986年10月的时候他参军入了伍,在成都军区某工程维护大队任分队长的职位。从一个大山里出来,又走向了另一座大山,这是杨启银的宿命,也是他与大山的缘分。在大山里工作的前21年里,杨启银仅休假过4次,他的付出是无法想象的。后来妻子有一个亲戚是安装工程的,想外聘他为水电安装工程的技术顾问,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已习惯了大山里的生活。

自参军入伍以来,他一直在远离城市的国防地下坑道工作,承担工程维护的任务,他曾20多次顺利完成了大型的坑道维修任务,攻克了10余项重大的维护管理技术性难题,并且他还对这些任务和难题进行了总结,写下的地下工程管理规程成为了军中甚至专业里的教材,他带领探索的17项操作规程更是被作为了一种技术标准而被广泛推广。他的技术攻坚能力“深不可测”,甚至于说无可取代。


杨启银说,我守卫的长城,在地下!只是一般人无法看见。他和他的战友们常常被称为“山底洞人”,只是不同的是,他的战友们来来去去已经一届又一届,而他在大山里一呆就是近30年。他不是没有过离开大山的机会,曾经有好几次的机会,他都能离开大山,先前的几次机会,他是因为是技术骨干,综合素质高,所以组织上争取让他留了下来,后来习惯后,慢慢的,他自己主动放弃了几次机会。这才有了现在的他。

新兵的时候,杨启银能力突出,是闻名全团的训练尖子,无论是投弹还是射击,亦或是5公里越野,他样样拿全团第一,集团军的领导看到他后,说:“真是棵好苗子!”后来有几次提干,他阴差阳错错过了,再后来,他心里想,既然当不上军官,那就把兵当出个样来。于是他成为了如今比将军还稀罕的一级军士长,通常人们也把这类人称为“兵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