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補腦的東西那麼多,爲什麼這個妙方能脫穎而出?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了一驗案:某老者年過六旬,逐漸覺得兩腿乏力,漸至時欲眩暈昏僕,神昏健忘,老者怕自己的身體逐漸痿廢不用,遂求治於醫者張錫純,醫者診其脈微弱無力,遂制加味補血湯服之,連進十劑,老者自覺兩腿較前有力,健忘也始得愈,但仍偶發眩暈,醫者再診其脈,雖有起色,但仍不任重按,遂於加味補血湯之中再加黨參、天門冬、威靈仙,連服20餘劑病始愈。

所謂腦貧血者,即腦中之血過少,無以養其腦髓神經,《黃帝內經》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這裡所指腦中貧血既是由胸中大氣不足以至血之隨氣上升注腦減少,腦血不足,無以濡養神經,繼之見症耳鳴、頭傾、目眩,甚至可見到其人可忽至昏僕的症狀!

補血補腦的東西那麼多,為什麼這個妙方能脫穎而出?

遂醫者制方加味補血湯治療身形軟弱、肢體漸覺不遂、或頭重目眩、或健忘神昏、或覺腦際緊縮作疼,甚或昏僕移時甦醒而致偏枯,或全身痿廢、脈象遲弱,此即內中風證之偏虛寒也。

組方由生黃芪、當歸、龍眼肉、鹿角膠(另煎)、丹參、乳香、沒藥等7味中藥組合而成。

古方有補血湯,黃芪、當歸同用者(如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之劑量比為6:1),醫家張錫純謂:“誠以陰陽互為之根,人之氣壯旺者,其血分自易充長”,該方以量大之黃芪為主藥,也意在取其補氣生血、陽中求陰之意;

補血補腦的東西那麼多,為什麼這個妙方能脫穎而出?

方中龍眼肉其味甘色赤,多含津液,能助當歸以生血!鹿角膠為鹿之角,原生於頭頂督脈之上,而督脈為腦髓的來源,所以,鹿角膠之性善補腦髓,而凡腦中血虛者,其髓亦必虛,所以用鹿角膠補腦髓,實則與補血之藥相助是一樣的道理。氣虛者,其經絡多瘀滯,遂見偏枯痿廢,所以方中加用通氣活血之品丹參、乳香、沒藥等以化經絡之瘀滯,則偏枯痿廢者可愈也。最後用行氣止痛、開鬱醒脾之甘松,意在為助力心房運動,能多輸血於腦部,且甘松又是調養神經的要藥,它還具有引諸藥至腦以調養其神經的作用。

補血補腦的東西那麼多,為什麼這個妙方能脫穎而出?

加味補血湯用藥巧妙,主方以補氣、活血、益髓、活血通氣、助力心房、引藥達竅為特點,以治療氣虛所致之腦中貧血之證,事實上,這個方子非常適合中年以後身體走下坡路的人群,是方可以長期服用,臨證可以據其個體情況隨症加減。

醫家張錫純指出,若服之覺熱者,可酌加天花粉、天冬適量;覺胸悶者,可酌加生雞內金;若服數劑之後仍不見效者,可以用所煎湯藥送服麝香適量或冰片少許;若還是無效者,送服馬錢子少許。

附另一驗案:某男子年三十餘,其於冬季負重貿易、日行百里,其休息時又屢坐寒地,後自覺腿痛、不能走路,甚至是臥床不能轉動,醫者以加味補血湯,該用方中乳香、沒藥,酌加萸肉,數劑下之,腿即不疼,遂病痊癒!可見,對於加味補血湯治療氣血兩虛者,略為變通,還可治療腿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