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洗衣粉和肥皂,古代人是如何洗衣服的?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人对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好奇,比如说没有没有牙刷怎么刷牙、没有洗发水怎么洗头、没有卫生巾来了月事怎么办、没有洗衣粉如何洗衣服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人是用什么洗衣服的。

在我们的印象用,可能会觉得古代的人污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散发着汗臭味和臭脚丫子味,总之就是重口味。其实,这有失偏颇。在古代,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思想,非常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后来马可•波罗到中国时,惊呼“中国人每天都沐浴洗澡!”

没有洗衣粉和肥皂,古代人是如何洗衣服的?

以上内容主要是说,古代人非常的爱整洁,包括对衣物的清洗。中国历史可考的时间大概有4000多年,在这过程中,古代先人的衣服面料主要有三大类:棉、麻、丝。在没有发现其他可以帮助清洁衣物之前,古代人民也只有通过用水漂洗的方式清洗衣服污垢。然而一次偶然的就会,让智慧的劳动人民发现草木灰可以用作洗涤剂。《礼记•内则篇》有“冠带垢,和灰清漱”的记载,意思是帽子的带子脏了,用和着草木灰的水清洗。这是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就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而显碱性, 一般衣服上的脏物质以油类为主,大部分油类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其水解程度加剧。另据《考工记》记载,古人为使丝帛柔软洁白,将丝帛用草木灰水沾湿后,放入贝壳烧成的灰(古人称之为“蜃”),加水浸泡。这是因为草木灰水和贝壳灰可以发生反应,产生强碱——氢氧化钾,这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因此,草木灰水溶液成为了古代人民“初级”洗涤产品。

没有洗衣粉和肥皂,古代人是如何洗衣服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人又在生活中发现了另外一种“清洁小能手” 皂角。皂角的去污能力比草木灰要强得多,草木灰显碱性,易损伤衣物,而皂角为中性物质对织物毫发无损,比用草木灰洗衣服实为一大进步。当然由于皂角产量有限,因此只能满足皇宫贵族使用,贫苦百姓没条件只好继续使用清水或是草木灰清洗。此外还有一些植物的果子比如:苦挽子,也被用于清洁衣服油污。

没有洗衣粉和肥皂,古代人是如何洗衣服的?

又过一段时间,古代先贤惊奇的发现用洗净的猪胰,研磨成粉状,加豆粉香料做成颗粒,也可以实现很好的去污效果。南北朝的贾思勰和唐代“药圣”孙思邈都有提到。动物胰脏因其来自动物对织物损害小,沐浴用时还有滋润皮肤作用。后来到了元明清时就有了我国传统的洗涤剂“胰子”, 也叫澡豆。“胰子”已经很类似于现代的肥皂了。

没有洗衣粉和肥皂,古代人是如何洗衣服的?

“胰子”作为衣物洗洁剂使用了1000多年,就算在我们小时候还可以听到老一辈人把肥皂叫做“胰子”。 在此之后,我国古代的衣服清洁的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其他进步。

现代的洗衣粉最早由德国汉高于1907年用硼酸盐和硅酸盐为主要原料发明。至于在清末、民国时期有没有流入中国不可考证。但是即使被带到中国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的。1959年4月,永星肥皂厂试制成功第一包工农牌洗衣粉。至此,衣服清洁开始发生快速变化。

说完了古代洗衣套装之一的洗洁剂,我们再说另外两件物品——搓衣板和捣衣杵。搓衣板的历史无法考证,搓”字最早出现在唐诗里,但是和搓衣板有无关系这事不好说。总之,在加入洗洁剂之后,衣服不能在那放着,需要发挥搓揉拧洗衣三部曲,最后才能洗的白白净净。因此,我想搓衣板是在历史的必然和一次偶然的瞬间被发明的。一般来说,搓衣板主要被远离溪流的古代人使用。

另外一个洗衣利器——捣衣杵,大约出现在唐朝。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杜甫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居易的‘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等诗句都有相关的描述。

没有洗衣粉和肥皂,古代人是如何洗衣服的?

搓衣板和捣衣杵依然可以在偏远的山村可以见到,它们相当于古代的洗衣机。没有洗衣粉的古代人,就是用胰子搭配搓衣板和捣衣杵,把顽固污渍消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