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阳光”棚改受群众支持 全年任务数625户,20天签约616户,签约率98%

复兴“阳光”棚改受群众支持 全年任务数625户,20天签约616户,签约率98%

“这些老房子都有上百年了,年久失修,狭小昏暗,墙皮哗哗往下掉渣子,都没法住了!”50岁的复兴镇新兴社区棚改居民黄应芬一家三代都住在集镇老街,谈及在老街生活无奈道。

复兴“阳光”棚改受群众支持 全年任务数625户,20天签约616户,签约率98%

复兴镇是赤水的经济文化重镇,素有千年古镇之称,一条长800米、宽6米的大街贯穿集镇,曾是“川盐进黔”的主要口岸之一,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大街两旁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街道狭窄,下水管网不堪重负,旱厕臭气熏天……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渴望日益增强。

“我们支持棚改,对复兴来说是百年难遇的大好事,只希望尽早签约交房。”这是笔者在棚改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我自己的房子,我心里有数。能拿到57万余元的补偿款,政府没有让我们吃亏,我是第一个签协议的。”张世贵说。

都说千难万难,征地拆迁第一难,棚户区改造既是一项惠民的民心工程,也是基层社区最头痛的工作。据悉,复兴镇2018年棚户区改造涉及625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87500平方米,户数多、面积广,且复兴老街遗留问题错综复杂,产权纠纷难分对错、新旧房屋难舍难分。

“老街的关系就跟麻线团一样,剪不断、理不顺,拆迁过程中经常“碰壁”。”新兴社区党支部书记罗仁凤告诉笔者。复兴镇自棚改工作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的“稳中求进、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不破底线”的二十字要求,以“5+2”“白+黑”的工作作风,以“党支部+党员+棚户对象”的工作模式,采取百问不厌、百折不挠、百跑不厌“三百工作法”, 坚持阳光操作,全面如实公开征收政策、征收户基本情况、征收补偿情况,坚决做到“一个政策、一把尺子、一视同仁”,让群众全程参与,以群众带动群众,变“要我拆”为“我要拆”。

聂德明是整条街出了名的“矫人”,他在老街中心地段有两个门面,担心棚改之后会影响发展,他是第一个“唱反调”的,针对这一情况,复兴镇党委组织了20余名棚改代表到成都黄溪水街去实地看,“看了黄溪水街后我们有信心了,又好看又能赚钱,那些门面一个月要租两万多,我们也会打造成那样,先签先选房,我都劝邻居们赶紧签!”

“政策用尽,方法用尽,真情用尽。硬着头皮、耐着性子、带着笑脸,一遍一遍上门做工作,用锲而不舍、矢志不渝的“精诚”感化搬迁居民。”复兴镇党委书记王大才说。“群众非常支持,签约速度比我们预想的要快一倍。”

棚改签约工作启动20天,全镇签约616户,签约率占棚改总任务数的98%,又一次刷新了复兴征拆工作“新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