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天真地以为“态度决定一切”吗?

(文字来源于原创网络播客节目《亦谈亦唱》,版权归属济南新卓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请联系作者。)

中国队正和我们一样,在看世界杯。

2002年,中国足球冲进世界杯决赛圈那年,当时的国家队主教练米卢的口头禅“态度决定一切”一夜之间传遍了全中国,并深深的影响了一批人。

那一届的中国国家队的确奉行了这句“态度决定一切”的格言,尽管他们在小组赛中一场未胜、铩羽而归,但是那仍是中国足球史上值得记住的一件大事。

很多朋友会问,今天的节目难道要谈中国足球的话题吗?当然不是,但这句“态度决定一切”的格言,已经培养了太多的中国好梦想,也造就了无数自以为是的洗脑机器人,所以我想我还是有必要在“态度”这个问题上说说我的看法。

你还天真地以为“态度决定一切”吗?

其实,“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最早来自于美国的一位演说家和牧师罗曼·文森特·皮尔,同时罗曼皮尔也曾经是美国总统的顾问,还曾经是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生活的艺术》的主播,他写的《态度决定一切》这本书,曾经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待了整整10年的时间。

就是这样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书里创造了265条富于创意的格言,从2003年这本书被翻译引进到中国之后,就让无数怀揣着升官发财梦的中国人趋之若鹜。

那么态度是否可以决定一切呢?甚至像某些哲人说的,“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呢?

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无聊的美国科学家他们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周末去教堂,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全国性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人在周末会去教堂。

但是怀着严谨态度的科学家们没有因此罢休,他们觉得这太多了,因为他们上周去教堂的时候,里面只有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和几个流浪汉,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去呢?

于是他们又做了另外一个实验,同样随即选取一些人,让他们每15分钟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他们收回人们记录的时候,发现在周日上午做礼拜的时间,只有20%的人真正去了教堂,这只是之前问卷调查数据的一半。

那么这里发生了什么?难道接受问卷调查的人都是骗子吗?

当然不是。其实,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答案并不是真实的事实,那只是人们对于去教堂做礼拜这件事的一个态度,而不是他们的实际行为。我们发现,在去教堂这件事上,人们具有明显的心理倾向性,但是态度决定了事情本身吗?no!

你还天真地以为“态度决定一切”吗?

如果你还没有弄明白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我们就再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好了。

在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是很反感中国人的,然后美国科学家们调查了一个小镇上所有的餐馆和旅店,问他们明天如果有一对中国夫妇要来吃饭或者住宿,你们会不会接待他们。

小镇上91%的回答都是:不会!

但是第二天,科学家真的让一对中国夫妇去挨家挨户的吃饭或者要求住宿,他们惊奇的发现,几乎所有的餐馆或者旅店都接受了他们,只有很少的几家真的拉下了脸把他们拒之门外。

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前一天撒了谎么?还是头天夜里上帝托梦给他们不接待中国人他们就会死?

都不是,同样的,调查问卷得到的是他们的态度,而他们真正面对中国人来就餐和住宿,他们要做出立即的行动,而态度在这个时候就根本没有什么作用了。

人的态度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因为态度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来自人类内心的自发,很多情况下,行为会改变态度。

说到这里,你还认为态度决定一切么?

你还天真地以为“态度决定一切”吗?

之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是个伪命题,首先是因为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支配我们的行为。态度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和主张。从本质上说,属于主观意识,他的发挥依赖于客观条件,以主观能动性决定一切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行为。

其次,这个伪命题使不少人用了无用功。我记的我小时候,每个期末的操行评语上都有这么一条,叫“态度端正”。这的确是一种优良的品质,但是,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吗?一个员工工作态度端正就一定能换来良好的业绩吗?有的人根本就不会念书,不会工作,因为读书、做事不仅需要态度端正,更需要长脑子,想办法,懂得人情世故,态度端正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逻辑学上说,态度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第三,这个伪命题使不少人沉陷在妄想症里,而混淆了内心和大脑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态度其实就是你的内心,是你情愿或不情愿的行为倾向性,而大脑是什么?大脑是理智,是合理不合理的行为分析能力。这两者可不一样,愿意做并不代表就做的好,甚至并不一定付诸行动。所以很多人抱怨,老子天天按时上班,风雨无阻,巴结领导,点头哈腰,一腔热血洒红旗,衷心耿耿两行泪。可为什么好事总轮不到我呢?那么,去看看你的行为记录吧, 在同时开始的工作中,我们的效率有多高?在按时上班的每一天,我们创造的价值有多大?在事关全局的利害面前,我们能做出的牺牲有多少?

如果你能坚持做有价值和高效率的事情,并做好了牺牲一些个人利益的心理准备,那么恭喜你,至少有可能的是,眼前的抱怨很快就会过去,好事很快就来,你的行为将改变你现在的态度。

很多朋友肯定会说了,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那么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就一定能有好结果了吗?当然不是,总有一些例外发生。比如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人,一样得到了提拔重用,好事不断,而我们的效率和价值却一再被忽略,其实我们也根本无需难过,因为这解释起来很简单,就是你的领导根本不需要你创造价值和提供效率,你只需要让他看到你很忙,就可以了。

你还天真地以为“态度决定一切”吗?

最后,我们把问题说的感性一点,这样更多的人就能感同身受了。还是一个有趣的测验。

一个调查者请一对夫妻回忆他们在一起最幸福的时光,然后在他们满含泪水、深情相拥之后开始提问:你们有多爱对方?从高到低依次打出1到10分。

很自然的,他们给出了比较高的数字。为什么呢? 因为当他们回忆了那么多幸福的时刻,脑中饱含着爱情的火花和美好的回忆,他们怎么忍心在有多爱对方这个问题上给出低分呢?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事实是,他们的内心知道自己有多爱或者不爱对方,但他们的大脑并不知道。

所以,现在你明白,当一个人苦苦追问对方,你到底有多爱我的时候,是多么愚蠢了吗?

你、我,他,以及我们想要知道爱不爱的那个人,我们都不是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不是顶了蘑菇的超级玛丽,不是圣斗士星矢和紫龙,更不是30条命的魂斗罗。

我们的小宇宙还没进化到爆发起来就天崩地裂的那一步,别指望意念降魔了,更别指望有人给你一个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的梦想。在关乎个体幸福的问题上,做个行动派吧,这,就是我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