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这类产品的,赶紧撤

买了这类产品的,赶紧撤

读者里有个做生意的大大,手里经常有个十几二十万的现金流,但对流动性要求极高。

所以,多数时候只能白白地躺在银行账户里,午餐少加好几根鸡腿。

前天问我:xx平台活期安全不?

答:别管活期多么吸引人,直接忽略。

很简单,合规暴击下,活期下架只能是唯一的归宿

01

我也爱活期理财,它能帮我把资金利用率发挥到极致,活好不粘人。

做活期的平台可以带来更多的流量,迅速拉高成交额。

投资人和平台爽了,氮素却躲不开资金池、错配、集中兑付问题

先了解一下活期理财。

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直接对接货币基金;另一种是基于资产端动态分配的债权转让体系。

第一种好理解,类似余额宝。

专门冲活期去的,还不如直接买货币基金。

第二种就是常说的活期理财,重点唠唠。

这种活期,大伙投资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资金到底去了哪,平台自己也打马虎眼,尽量不去说。

有的平台甚至任何借款信息都看不到,这种情况就属于严重违规。

那以前大家“认为”合规的活期是如何搞的?

举个例子:

首先平台需要有一个资产债权池,假如我投了100的活期,系统可能给我匹配了30块的房贷、40块的车贷、30的信用贷。

如果没有真实债权,就是资金池(风险一)。

过一周,我申请赎回50块,那么系统会把这些债权先拆分,比如说拆分后剩20的房贷和30的车贷继续持有,剩余的再放回到债权池,等下一个人投资的时候,再匹配给他。

没错,这就是债权转让(风险二)。

这其中还有个问题,我赎回后释放的债权可能并不会马上找到合适的接盘者。

如果遇到大额集中赎回,平台拿不出钱,就会出现兑付危机(风险点三)。

如今,大家“认为”的合规方式也被禁掉了。

《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规定:“以活期、定期理财产品的形式对接债权转让标的,由于可能造成资金和资产的期限错配,应当认定为违规”。

也就是说,只要是债权转让形式都不行,这回活期是真玩完了。

之前上海有明确限制活期理财,现在各地区大部分平台都已经把活期下架了。

当然,对接货币基金的活期还是可以搞的。

02

平台去活期,也管不了什么投资人爽不爽,大家都为了备案全力冲刺。

P2P行业越来越规范,总归是好事。

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的小伙伴,也只剩下货币基金一条路了。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咱们投资人,固定收益产品还是要配置的。

有投资能力的,可以多配置点股票、基金。

ps:想要躺着赚钱的懒人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八戒财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