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民族将军戴安澜?

江水绿入蓝


如何评价戴安澜?这里就用毛主席《悼戴安澜将军》为提纲吧。

1.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早期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第二、三期战将不多,露头的都是精英。蒋介石将自己的卫队先由警卫连扩展成手枪营,后来发展成首批拥有战车和火炮的团,号称“委员长铁甲卫队”。随着外部环境变化逐步发展成机械化第五军。第一任军长是国民党元老徐庭瑶。抗战时期杜聿明走马上任任第五军军长,当时全靠德国支持。后来轴心国签订合同,德国顾问撤回,德国援助也终止。即使这样,第五军在国民党部队里也是硬件配置到位的部队,干部更不必说,杜聿明、邱清泉、戴安澜、郑洞国、廖耀湘,都是响当当的战将。其中的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的士兵全由参加过5次以上实战的士兵选拔。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是清一色的全机械化德械师,第五军又有“天子门生第一军”的称号。第五军的辉煌写在1938年12月的昆仑关上。当时被包围的是日军号称钢军的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阵亡,日军在昆仑关小队长以上指挥官空投了80%,几乎换了整整一茬,这在整个中日战争中也是绝无仅有。戴安澜由于身材高大长相英俊,日军又听说这支部队是德械装备,德国战法,还曾误以为戴安澜是德国军事顾问,曾把这次失败归结为德国人的帮助。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老蒋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事实上老蒋从七七事变开始就坚信英美会卷入战争)。立即派出使节请求英美支援。鉴于日军在东南亚得手。支援中国只有靠中印缅公路。为保障这条生命线畅通,中国组建远征军,老蒋也拿出了自己的压箱底的本钱——第五军出征缅甸。这就是远征军的由来,第一任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部队未出国境即调任他职,第二任司令官陈诚,陈诚只是挂名司令。实际指挥全由杜聿明和史迪威指挥。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孙立人率新38师听从史迪威命令入印度,杜聿明率其他人进入野人山,五万将士剩下一万多。杜聿明还得了回归热,差一点丧命。

2.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戴安澜的200师在抗战初期装备精良,随着德国的断奶和战争的消耗,到出征缅甸时,也就只能凑出200辆运输车,攻击性武器损耗殆尽,机械化师算是徒有虚名。在国内,戴安澜遇到的都是日军的甲种师团,战斗力强悍,日军派往印度缅甸的部队大多是乙种、丙种师团,战斗力自然不怎么样,这有点像田忌赛马。以200师的家底和能力揍日军的乙种、丙种师团稍显上风,但是这是出国作战,兵员补充、后勤给养、伤病护理、地理熟悉程度等却不可与国内同日而语。

3.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第一次远征最出彩的有两仗,孙立人率一个先遣团解救了7000名被困英军,还获得了英国国王的皇家勋章,史称“仁安羌大捷”,这一仗只胜在胆量上,并没有什么战略战术上可圈可点之处。另一仗就是戴安澜率军在东瓜所打的一场恶仗,史称“东瓜保卫战”。战斗最吃紧的时候,戴安澜带头立遗嘱,指定顺位指挥官,自副师长以下每人都要明确自己阵亡后由谁来接替指挥。此仗最终因英印军的侧翼出现漏洞而功亏一篑。但是也让日军后怕,第200师在撤退时,日军不敢派兵追击。

部队在撤退到棠吉时天色昏黑,遭遇日军,日军部队要口令,这边稍一迟疑,日军旋即开枪正中戴安澜,其中有一参谋会日语,用日语与日军打招呼,瞒了过去。

4.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由于天热,戴安澜伤口发炎,当时部队根本没有最基本的医药,即使手上剌个口,就有可能要命。在昏迷中,戴安澜交待了后事,要求部下将自己就地埋葬,以免给部队造成负担。但是郑廷笈(此时是守在戴安澜身边的最高军官)并没有听从戴安澜的遗嘱,手下将士也不愿意自己的长官埋骨他乡,用军毯裹起将军尸体,继续往回走。这新时代的“马革裹尸”谱写了一个将军辉煌而悲壮的人生。沿途百姓自发祭奠。重庆的老蒋听说后,要求举行国葬,延安的毛主席也写下了《悼戴安澜将军》。

建国后,戴安澜作为国民党阵营的将军第一批被追认为烈士。这在整个近代革命史中也是很特殊的。


沙洲孤鸿24331826


“血战昆仑关”战役的主攻部队是军委会直辖“攻击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中将,作战序列是:郑洞国荣誉第1师、邱清泉新22师和第五军的老底子第200师,师长即戴安澜少将。

在围歼昆仑关日寇第21旅团的战斗过程中,戴师长安澜始终在一线督战,被敌迫击炮弹片直入左臂,重伤;而中国军队则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报仇,一举收复昆仑关。



《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剧照

戴安澜,安徽无为人,自号海鸥,黄埔三期毕业,抗日名将,人称“海鸥将军”。1933年任团长时即在徐庭瑶、杜聿明指挥下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获五等云麾勋章;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因功累升第25师73旅旅长、第89师副师长等。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在湖南湘潭组建后,杜聿明与俞济时竞争胜出担任军长,1939年初,戴安澜接替杜聿明出任国军精锐第200师师长。

第200师辖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和装甲搜索营,是当时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进攻英属缅甸,威胁中国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应英方请求,1942年2月16日,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等精锐组成的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入缅作战。伤愈的戴安澜率第200师一马当先,直插缅甸东部重镇“同古”,并在皮尤河前哨战中消灭日军第55师团先头部队300余人,给了日寇缅甸方面军一个下马威。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以万余兵力死战不退,重创四倍于我军的日寇第55、第56两个师团,由于英军的溃败和中国远征军主力需要步行到达,实际上第200师是孤军奋战,缺乏制空权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仍然沉重打击了日军,歼敌5000余人,最后在新22师的接应下从容撤退,史称“同古会战”




蒋介石评价戴安澜:当代标准之青年将领。

史迪威感慨地说: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由于英军主力一心撤往印度而失败,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的要点腊戌又被日军切断,杜聿明不得已率军踏入人迹罕至的野人山绕道归国,并以第200师断后。在撤退途中戴安澜师部遭敌伏击,再负重伤,第200师官兵抬着师长继续前行,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在距离祖国只有30公里时,将军不治。



1942年5月26日,一代抗日名将戴安澜牺牲在缅甸热带雨林中,年仅38岁,军事委员会追授其为陆军中将,延安与重庆同奠,举国皆哀。

戴安澜将军的风华之年,尽付于抗日战场,惜英年早逝,将星殒落;美国总统罗斯福颁授戴安澜“懋绩勋章”,新中国成立后,追任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


度度狼gg


戴安澜将军简介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打仗的人很多,然而能够扬名异域的,却没有几个,戴安澜作为中国远东军的重要将领,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日作战过程中,屡立战功,打出中国军人的风采,让世界知道,我们一样能打胜仗,敢打硬仗。

戴安澜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但是立志报效国家,1924年年仅二十岁的戴安澜考取黄埔三期,编在步兵队学习,投身军旅,戴安澜将军始终在前线,履历战功,无论是北伐还是中原大战,尤其是抗日战争,戴安澜将军都能身先士卒,勇往直前。

九一八事变后,戴安澜率领所在团在长城古北口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使日军遭到障碍,七七事变后,戴安澜将军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中均有良好表现,因功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

1939年升任第200师少将师长,年仅35岁,该师就是以后国军五大主力的第五军的主力师,是中国军队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机械化部队,可以称为王牌中的王牌。在长沙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均有不俗的表现,也正是这样,才入了蒋介石的法眼。被蒋介石称之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扬名立万异国他乡

真正使戴安澜将军扬名立万,彰显国威的当属戴安澜赴缅甸作战时期创下的赫赫战功。

由于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于是企图封闭中国对外的连接线,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应英美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决定组建中国远征军,准备进入缅甸作战。

鉴于戴安澜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蒋介石有意安排他去缅甸作战,保住缅甸公路,这条国际运输线,蒋介石单独召见戴安澜,问能否打个胜仗?戴安澜将军立刻说到:“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

1941年戴安澜的第200师已经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逐次接替英军的防务,1942年中国远征军正式成立。

1942年3月,在同古保卫战中,第200师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和敌人浴血奋战,戴安澜在战斗中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正是这种精神也感染了中国士兵,在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用意志告诉敌人,中国军人是不可战胜的,最终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虏400多人。

结果由于英军瞎指挥,导致盟军在缅甸溃败,戴安澜将军在一次突围中中弹,马革裹尸还。

关于戴安澜将军的评价

像戴安澜这种爱国将领,尤其是勇于为祖国和平奉献生命的精神,又岂是我们这些半吊子历史爱好者所能评价的,纵横找了一些名人对其的评价,以当做我们对戴安澜将军的了解。

蒋介石评价:“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主席评价:“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罗斯福总统评价:“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史论纵横


他是一个不弃糟糠之妻的好人

戴安澜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刻苦学习,立志报国。但由于家境因难,营养不足,20岁时仍长得很瘦小。这一年,正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戴安澜顺利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但因身体太瘦小竟未被录取。为此,戴安澜选择了当兵,经过部队一年的锻炼,戴安澜身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个子长高了,身体强壮了。1925年,戴安澜再次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1942年,已是国军少将师长的戴安澜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壮烈殉国。

戴安澜夫人姓王,两人是从小订的娃娃亲。王姑娘也出生在乡村,不识字,且裹着小脚。戴安澜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北伐军总司令部任军官。此时的戴安澜年轻有为,风华正茂,前途无量。他没有像其它人那样抛弃旧爱,另寻有知识、思想解放、漂亮的新女性,而是将目不识丁的夫人接到身边完婚。并给原来没有大名的妻子起了个“荷心”的名字,寓意荷花之芯。
花是美的,但芯是苦的。婚后一年,聪惠的王荷心通过刻苦学习,竟能读书看报了。戴安澜非常高兴,便又给夫人起了第二个名字,叫“荷馨”,意为有了文化知识,就是由苦到甜。盛开的荷花,既美又香。
戴安澜牺牲后,王荷馨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拉扯孩子。解放前夕,国民党试图要带她们一家去台湾。但王荷馨说,丈夫安葬在哪,她们一家就在那。解放后,王荷馨曾因工作出色,被评为三八红旗手。王荷馨1971年去世,其骨灰与戴安澜将军葬在一起。
戴安澜与王荷馨共育有三男一女。大儿子出生时,正是日寇侵略中国屠杀人民之际,为报国恨家仇,戴安澜为儿子起了个名字叫戴履东。履,灭亡也。东,指日本,寓意深刻。戴履东后为我国建筑学和建筑设计专家,1999年选为工程院院士,2018年2月病逝。
女儿戴藩篱,寓意扎好篱芭,保护家园。戴藩篱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并获得过银质军功章。后为上海政协委员。
次子戴靖东,靖,平定也。东,指日本。曾任南京理工学院教授,现移居美国。
三子戴澄东,澄,涤荡污物,使之清澈。东,指日本。曾任江苏省委统战部的副部长、省政协港澳台侨委的副主任。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戴安澜将军是一名抗日英雄,他的一生就是为了抗战而存在,只是因为受伤过重,没有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戴安澜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1926年毕业。毕业之后,马上就参加了北伐战争,因为战功不断升迁。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时,张学良指挥的东北军发挥不一枪不放丢东北的精神跑了。这时国民党第十七军奉命北上抗日,二十五师145团团长正是戴安澜。古北口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第十七军以伤亡6000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2000多人。战后他亲自编写了《痛苦的记忆》对中国军队战术落后的情况进行总结,制定了新的对日战术打法。因为在战斗中表现英勇,

荣获云麾勋章一枚。

1938年,台儿庄战役爆发时,戴安澜担任二十五师73旅长职务,担任阻击敌人的任务。他指挥军队死死扛住日军的进攻,把包围圈中的日军堵在中间,让他们根本出不去,为战役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得到了宝鼎勋章一枚。

1938年5月和8月,戴安澜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他都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




1939年1月5日,戴安澜因为表现优良,接替杜聿明,被晋升为国民党军队中最精锐的200师担任师长。

就在这一年的5月,戴安澜参加了随枣之战,因为战功于6月被晋升陆军少将,同时又到湖南参加长沙保卫战。

1939年冬天,日军从广西昆仑关突破,准备从侧后进攻重庆。戴安澜率200师与敌人展开了血战,正面和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交锋。第五师团长中村正雄在日本国内被为是“一把折不断的军刀”,但在

戴安澜的奋力搏击中,三次丢失又三次收复昆仑关,中村正雄战死。同时戴安澜也身负重伤。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突进东南亚,攻入缅甸,中国对外的交通线面临被截断的危险。中国最高统帅部命令十万远征军入缅战斗,200师为第五军之先头部队,先期进入缅甸。

1942年2月,200师参加同古战役,应蒋介石的要求,戴安澜命令全军各级长官冲锋在前,不得后退,与日军血战到底。200师以9000人正面对抗近4万日军的立体冲击,坚守了12天,以牺牲一千多人的代价,消灭日军5000多人。成功的掩护了盟军的撤退,只给日军留下了一座空城。



在之后的棠吉战役中,200师再次发挥神勇,用自己的火炮猛烈的轰击日军占领的高地,从日军手中收复了英军放弃的城市,消灭了全部日军。




俗话说,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自私的英军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了缅甸。一直顽强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被英日无耻抛弃,中国军队不得不面临单独作战的风险。

在这时,孙立人将军的军队选择了去印度,因为回国的路异常凶险,中间有日军的伏击,还要面临茫茫野人山上千里没有补给的困境。而杜聿明则要求200师掩护第五军向国内撤退,战斗中200师与军部失去了联系。

在回国的路上,戴安澜为了提升士气,亲自冲在第一线,指挥作战。在战斗中,他不幸被机枪扫射,腹部和胸部受了重伤。

1942年5月26日,第200师残部行走到了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这个地方离中国边境已不到40公里。然而在这时,戴安澜已心力交瘁,加上重伤,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年他仅仅38岁。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

这一年的10月,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祀南京忠烈祠。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一枚懋绩勋章。他也是唯一一位收到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在这一年的秋天,他的遗体被运回安徽老家安葬,英雄魂归故里。


新知传习阁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安徽人。国军名将,黄埔三期毕业。


1904年,出生安徽省无为县一个普通家庭。

1923年,就读安徽公学(陶行知创立)。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改名“安澜”。

1925年,黄埔三期入学。 1926年,黄埔三期毕业,历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并参加北伐。

1933年,率部长城古北口抗战,获五等云麾勋章。

1938年,台儿庄战役,率部与日激战,迫使日寇后撤,获宝鼎勋章 。

1938年,徐州会战,率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天4夜,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

1938年,率部加入武汉会战。

1939年,接替杜聿明升任200师少将师长,年仅35岁。200师是新建第五军主力师,号称是“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和唯一一个机械化师”。 1939年,参加长沙保卫战。


1939年,参加桂南昆仑关战役,在二塘与日寇两个联队激战,不敌撤退。后昆仑关反攻,200师从正面阵地主攻,攻占昆仑关主阵地。但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反扑,阵地得而复失。后戴安澜亲率两团主力,向昆仑关界首阵地猛攻,无数国军士兵组成敢死队前赴后继,戴安澜身负重伤不下阵地,终攻占界首,肃清残敌。(日本陆军少将中村正雄此战被毙)

1941年,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孤军深入,开进同古,接替英军防务。

1942年3月,同古保卫战爆发。200师三面受敌,孤军背水一战。在仰光失陷,局势极为不利之下,与拥有制空权,数倍己方兵力的日军苦战12天,日本遭遇入缅以来最为猛烈的抵抗,伤亡惨重,被歼5000余人,此战掩护英军撤退,为远征军后续部队赢得时间,200师全师安全转移,乃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首胜,日军只得一座空城。

1942年4月,棠吉之战爆发,200师将士向守备日军进攻,一举夺下棠吉。可惜局部胜利已无法遏制全局的溃败。

1942年5月,中英军队溃败。戴安澜遭遇埋伏率部突围时被击中腹部,重伤之时,嘱托属下:“一定要带大家走出去”。

1942年5月26日下午,200师残部行军至距离国境线不过三四十里地的克钦山寨,伤重牺牲,时年38岁。

遗书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1943年4月,为戴安澜将军在广西全州湘山寺举行国葬,国共两党领袖亲撰挽词。

戴安澜将军当之无愧的战神,提名中国远征军,第一时间想到的即是将军。短短一生,义无反顾,驰骋沙场,痛击日寇,终马革裹尸。

中华有此将军,国家甚幸,民族甚幸,崇敬之情,无以言表。

欢迎欢迎,祝你幸福。

以上。


木剑温不胜


我给他的评价是:光耀千古,永垂不朽!

戴安澜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与他并列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将军分别是:张自忠、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王耀武、 赵登禹。他们每个人都在抗日战争中都是战功赫赫,彪炳史册,每个人都是值得中国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


战功彪炳

戴安澜将军作为“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广大人民的尊重和敬仰。在1933年的时候,日本占领了东北地区之后,马上就将魔抓伸向了中国的华北地区。戴安澜将军在华北地区参加了当时的抗战行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他浴血杀敌,给日军以极大的打击,并且荣获五等云麾勋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戴安澜将军在台儿庄大战中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年,戴安澜将军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两大战役,都是站功彪炳。1939年,戴安澜将军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同年11月戴安澜在昆仑关战役中重创日本第5师第21旅团,由此名震华夏。


中国远征军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上的抗日部队和我党的敌后战场部队,还有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部队。中国远征军部队为了保护滇缅公路不被日本侵占而切断其他国家对华物资的援助,远赴异国他乡,在缅甸地区对日作战。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了保卫国家,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浴血抗战,砥砺前行。

而戴安澜将军就是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1942年,戴安澜将军带领着自己所属的第200师远赴缅甸参加对日作战,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在缅甸地区,戴安澜将军仍然不畏辛苦,披肝沥胆,殚精竭虑,指挥第200师又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惜不幸的是,1942年5月18日戴安澜将军在一次作战中身受重伤,5月26日在缅甸壮烈殉国。


我的结语

戴安澜将军一生当中,为了抗战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军人当为国而死,马革裹尸还,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虽然说是非常不幸,但对于他来说,这也许也是一种最为高尚,最为恰当的方式吧。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戴安澜,国共双方均非常认同的抗日名将。1956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可见其功勋。

戴安澜,安徽人,黄埔三期生。

1、嫡系部队抗战青年

戴安澜在毕业时候和大多数黄埔学生一样,分配、东征、北伐、新军阀混战。

到长城抗战时期,已经是25师145团团长,此战中,在古北口与日军反复争夺。

到抗战前已经升任25师73旅旅长。他的长官有关麟征、杜聿明,相对而言,和杜聿明关系更好

(雄姿英发)

在抗战初,主要在华北战场作战,在台儿庄、徐州会战立下战功,之后参加武汉会战,立下诸多战功,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

如果坚持下去,到抗战结束后,成为汤恩伯帐下军长是没有问题的。

2、精锐部队立大功

和郑洞国一样,在第五军组建后,都来了第五军,戴安澜直接为200师师长,郑洞国为荣一师师长。年仅35岁,就成为王牌师师长,和虞啸卿很像。

任职一年内就参加三次会战,分别是随枣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尤其是昆仑关战役,

(成名之战)

所部200师担任主攻,前后半个月血战,其中郑庭笈九个连长阵亡七个,最终歼灭日军中村旅团,此战中戴安澜身先士卒、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枚,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很显然,他是军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3、扬威异域,将星陨落

1942年,中国军队组织远征军,陆续开赴缅甸。戴安澜将军指挥部队接替英军防务,开始东瓜保卫战。

在战前就说“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东瓜。”此豪言壮语,毫不逊色于胡琏的石牌宣誓。

其给夫人家书为“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前后作战12日,掩护英军撤退。东瓜保卫战为戴安澜在盟军中赢得声誉。美国军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把此次战役称做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

在东瓜之战结束后,率军全师而退。在四月份攻占棠吉,使战场形势为之一转。五月份,因英军的撤退与不配合,远征军全线溃败,戴安澜将军在撤退中受伤阵亡。

总结:

戴安澜将军的一生基本是抗日的一生,其多次对日作战,取得耀眼的成绩,尤其是扬威异域,复唐明荣光,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毛主席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参考文献:

张智丹.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叶晖南.戴安澜将军生前身后事[J].百年潮,2003(02):44-48.

屈德骞.中国远征军师长戴安澜魂系缅甸[J].炎黄春秋,1995(07):59-65.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戴安澜是抗日的民族大英雄,这点毫无疑问。但死得有些不值。

当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败局已定时,蒋介石命令第五军回国。可有三条路选择,一是集中全力冲破腊戍一线日军封锁从大路回国,可能会付出较大伤亡但应是完全可以的。二是如孙立人那样率军退往印度,这是最安全可靠的一条路,但违背了蒋介石的命令。三是像杜聿明做的那样绕开日军封锁进入野人山绕道回国,结果最终伤亡殆尽也未能回到国内,还是被驻印的中美联军所救。

戴安澜的200师在同古和棠吉两场血战后负责全军断后,并不幸与遁入野人山的军部失去联络。此时200师也面临两个选择:西退随孙立人进入印度或追随杜聿明向北进入野人山绕道回国。戴安澜认为应绝对服从蒋介石和杜聿明两位长官的命令,于是毁掉坦克大炮等重武器率200师冲破日军三道封锁线进入了野人山,戴安澜在穿越封锁线时被机枪击中负重伤。在缅北丛林转了大半月后,1942年5月26日,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的茅邦的克钦山寨,此地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地,戴安澜牺牲。而200师这支当时中国唯一机械化师仅剩不足3000人回到国内,从此消声匿迹。若戴安澜能如孙立人一样违抗蒋、杜命令退往印度,戴安澜和200师的命运会重新改写。


汉风62142901


戴安澜将军为国捐躯后被追认为陆军中将衔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亦赋以诗联予以祭奠一九四九年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抗日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一九二六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一九四二年三月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多人)、还有收复棠吉等战功。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在缅北野人山与敌遭遇,激战中腹部中弹。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在缅北茅邦村不幸去世。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六日被追赠陆军中将,一九四九年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荣誉勋章的中国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