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片谈:适度饥饿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养生学上说人要七分饱。我并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我知道人在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是香的,那情形甚至可以让我们用一生去回味。

当我们紧绷着脸行色匆匆地走在路上的时候,孩子却不时抓住我们的衣襟,让我们看一只鸣叫的鸟,看一树刚开的花,看一池被风吹皱的水,为什么面对这些让孩子惊艳的事物,我们总是那么迟钝?因为我们满脑子想的是赴约、购物、上下班、接送孩子、料理事务。

所以肚子不可填得太满,脑子也不可填得太满。有时缺失、遗憾、未知,何尝不是孜孜以求、欣然前往、跃跃欲试的动力呢?教育片谈:适度饥饿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怪不得诗歌那么美,那么有魅力,因言少,故意丰。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相聚的夜晚,会是怎样的情境?任你想一辈子也想不完满,于是永远都觉得它是那么美,就像只在我们的想象中存在的维纳斯女神的手臂一样。

其实这是以普通人的智慧都能懂得的道理,然而人们面对自己越深爱的人,就越是要犯糊涂。只要孩子还肯张开小嘴,谁能忍住不往里面塞食物?只要你能作出三句话的评判,谁又能吞下一句话不说?于是孩子因我们而不再饥饿,从而也不再有想象的空间和探索的乐趣。

东晋谢安是个能狠心让孩子“饥饿”的人。一日家庭聚会,谢安问孩子们,怎么来描摹雪比较好呢?哥哥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比做空中撒盐应该还差不多吧?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起时飘飞的柳絮。谢安听后笑而不答。

我特别喜欢故事结尾中谢安的态度。换了我们,应该会分析哥哥的比喻不足在哪里,妹妹的比喻又如何贴切。效果有何不同呢?说得太满了,这一页从此就翻过去了,无非就这么回事,再坏一点,哥哥从此被贴上了不如妹妹的标签。谢安笑而不答,兄妹没分出高下,此后两人都会分外留意下雪的情形。

教育片谈:适度饥饿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许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学学谢安的智慧。有家长问,孩子书倒读了不少,就是看后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我说,没关系,“好读书,不求甚解”,要的就是见字就想看、见书就想读的状态,你要非让他说明白所以然,以后就害怕读书了。孩子们最喜欢问,这篇作文怎么开头啊?我说你要是不知怎么开头,就别去想这个开头,直接将要写的话写出来就行,怎么写老师都爱看,老师写东西写得最酣畅的时候,就是没去想要怎么写的时候。本来有一肚子话要写的,如果硬是要被开头、中间、结尾、过渡、铺垫等等肢解得七零八碎,换谁也无法下笔了,就是下笔写出来了,也不再是心里想的那个意味了。试想,你将瘦肉、肥肉、大肠分开吃,还有香肠的味道吗?想太多和不去想,结果都不理想,就像吃太多和不进食都不利于健康一样。

适度饥饿才是最健康的,养生如此,养心更是如此。

教育片谈:适度饥饿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