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中天的勇士隊怎麼才能被擊敗?

不如就來分析,火箭是如何把勇士逼到絕境的,畢竟他們僅差一小步就要擊敗看起來毫無弱點的勇士了。

先看一組數據:勇士本賽季

常規賽場均29.3助攻 15失誤。助攻聯盟第一,助攻失誤比第一。(此數據越高代表傳球效率越高)

季後賽場均26助攻 13.9失誤。助攻聯盟第二,助攻失誤比第一。

總決賽場均27.8助攻 10.3失誤。

西決7場,場均21助攻,13.6失誤。

很明顯,勇士這個隊大家都清楚,全聯盟最會傳球的隊伍,科爾的核心戰術思想就是傳切體系,勇士基本人人會傳球,所以他們常規賽打的隨心隨欲,場均接近30次助攻,比排第二的76人足足多出2次。助攻失誤比第一,說明他們不僅傳球多,靠助攻得分多,效率還很高。這說明勇士傳切體系是成熟完備的,可以長時間使用,能靠它克敵制勝,而不是靈光一現。

到了季後賽,防守強度提高,雙方會進行針對性部署,勇士的助攻數稍有下降,但傳球效率仍是第一。而且,他們相應的減少了失誤。這說明:到了季後賽,別人開始針對勇士了,勇士也就更認真了,傳球少了,杜蘭特、庫裡的單打多了,失誤也就隨之減少了。這說明,

勇士是在主動調整,根據自己的意願變換打法,別人誰也別想撼動勇士的體系。

再看總決賽,接近28次助攻,只有10個失誤,這說明騎士的防守幾乎形不成任何威脅,至於騎士的防守。。。不多說了。

但西決7場,勇士助攻下降到21次(21次助攻在所有季後賽球隊的助攻數據裡,只能排第10名),而13.6個失誤,相當於勇士在季後賽裡,一場比賽憑空消失了5次助攻,但失誤還是一樣多。火箭隊真正做到了:打亂勇士的體系。

這支勇士,雖然有杜蘭特這個單挑殺器,但他們一貫的贏球哲學,還是傳切和反擊。總之,科爾的要求就是:球和人,都要動起來,陣地進攻多傳球,人人參與,多點終結。反擊中要推速度,人要多跑動,所以一哥、利文、杜蘭特這些長手長腳怪們,反擊打的遊刃有餘,水花兄弟更是動不動來個追身三分,哪給你反應時間?手起刀落,只得望球興嘆。

而火箭做到的,就是掐住了勇士這兩大法寶。

第一,用無限換防限制傳切體系。要說這個事,可以用反面論證,總決賽第一場結束後,盧教練說我們要學習火箭的無限換防,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防守漏洞只多不少,簡直學個四不像,這更加說明,火箭的無限換防,很有門道,不是想學就學的。

首先,火箭的陣容就是無差別的換防陣容,4號位的塔克能從1防到5,卡佩拉的移動能力,能拉到三分線外錯位防杜蘭特,應對無球換防更是不在話下。火箭在面對勇士大量的無球跑位時,做到了:貼身緊逼,不給空間,堅決換防,對球施壓,逼迫單挑。

勇士傳切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們的死亡五小都能傳能跑,還有投射能力,遇上移動緩慢的球隊,很容易通過連續的跑位,無球掩護,製造空位,然後輕鬆命中,但火箭的陣容就是明擺著針對你,杜絕一切出現空位的可能,死貼著你,想傳球沒門,我讓你球都接不到。情急之下,勇士只能減少傳球,增加單挑,這就是打亂勇士體系的第一步。

當勇士進入頻繁的單挑環節,就進入火箭的圈套了。火箭就是一支沉下節奏,無限單挑,磨到最後一秒出手的球隊。節奏慢的一個好處就是:

不給勇士反擊的機會

因為火箭的進攻是停滯的,大家四散站開,大眼瞪小眼,等著哈登出手或分球給自己投三分,相反,勇士的防守人也是處於站定狀態的,即便哈登沒投進,勇士搶下後場籃板,也很難直接發動反擊,因為火箭球員眼裡都盯著球呢,有充足的時間退防。

所以,當火箭把勇士的傳切和反擊都掐死了,勇士就必須用火箭的打法擊敗火箭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西決G4和G5,火箭把比賽拖到了最後幾分鐘的決戰,NBA的規矩,無論你多會傳球,只要打到最後,比分焦灼,就是要交給巨星解決戰鬥。當比賽變成庫裡、杜蘭特VS保羅、哈登的單挑大戰,就正中火箭下懷了,要比進攻全面性,誰也比不過勇士,他們既能傳切,又能反擊,還能單挑,但只比單挑,這支火箭,就是NO.1,畢竟術業有專攻,和火箭比單挑,多少有些班門弄斧的意味。

結果也證明了,火箭靠這個套路,打成了3:2。距離淘汰勇士近在咫尺,但是保羅的大腿.....

至於“保羅沒傷會怎樣,而一哥沒傷又會怎樣?”這個話題,沒必要討論了。但火箭的陣容、打法、以及結果,都證明了,這就是打敗看起來毫無弱點的勇士的最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