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四年三冠,背後真的有NBA聯盟在幫忙嗎?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必須得明白幾件事情:1、NBA是門生意,NBA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免費的表演。2、NBA球員與NBA球隊之間的關係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和世界上任何的行業相比,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3、這個世界,逐利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哪怕是在動物的世界裡,也時時刻刻地在爭奪著“有利於生存”這種最基本的利益。

而只要有利益,就會有矛盾,這場被爭論了四年的騎勇爭霸,在我看來遠遠不只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兩支球隊的背後,依稀隱藏著各種利益團體的互相絞殺,誰都想從NBA這塊吸引全世界目光的蛋糕裡,切走最大的一塊。

要搞明這個問題,我們就得搞懂:NBA這個聯盟,利益到底是如何分配的(純粹是投資方,只說明面上的)

首先要先明確的是:NBA聯盟是投資方組成的遊戲平臺,不是聯盟控制球隊,而是球隊控制聯盟,這點必須要搞清楚,斯特恩也好,蕭華也罷,都只是聯盟的管理者,這個是前提。

那NBA球隊的利益分配到底是怎樣的呢?

先說說公共部分:這裡指的是轉播權、廣告、球衣等衍生紀念品所產生的收入。這些錢聯盟的所有球隊是吃大鍋飯的,在扣除掉聯盟必要的部分外,剩下的部分會平均分給所有球隊,不管球隊的表現如何,有沒有超巨,地理位置怎麼樣,一率平分。這項政策的意義,其實就是為了維護這個聯盟的穩定,讓每有球隊在低潮期時(沒戰績沒球星沒票房),有得低保可以吃,不至於到最後玩到“乾脆就你騎士和勇士兩家自己打82場常規賽然後直接總決吧,哥不奉陪了。”這種最可怕的現象的發生。

再說說私有部分:這個很簡單,就是球票了,常規賽主隊除了將6%的門票收入上交給聯盟外,其它收入都歸自己所有。季後賽自己留下55%的稅後利潤歸自己所有。

然後是獎金部分:NBA在常規與季後賽中,都有設置獎池,用於激勵球隊取得好成績:常規賽會獎勵東西部各前6名不同數額的獎金,季後賽的比賽中,所有參加者門票收入45%的稅後利潤是要拿出來分給所有參加季後賽的球隊,戰績越好,分得越多。

可能您從這上面看,這些利益分配原則沒什麼問題啊?但是,我們深層次地來關聯一些現象思考一下,你就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事情:

為什麼從1984斯特恩上臺後的34年裡,美國經濟最強的四個州(加利福尼亞湖人勇士,得克薩斯三強、佛羅里達熱火、伊利諾伊公牛)加上最有底蘊的球市(波士頓凱爾特人)一共拿下30次總冠軍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利益分配的第一條與第二條決定了,沒有大球市(經濟好,有錢人多)根本就不值得持續投入。小球市的球隊,拿不拿總冠軍,對老闆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城市的經濟環境就決定了門票的價格漲不到哪裡去。舉個騎士的例子:騎士本賽季總決賽G3門票均價241美元都差點賣不出去,而對面的勇士常規賽的球票均價都有240美元了,雖然有實力上的差距,但如果不是經濟上的差別,不至於會懸殊到如此程度。

所以,對小球市的老闆來說,擺爛,吃低保,利用自己培養的球員(合同便宜)來打打,抓住選狀元的機會來刺激球市賣一波門票賺一波錢,是對他們最好也是最賺錢的選擇,至於球隊能打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一點都不會強求。

而從聯盟的角度上呢?人家大球市是一直都在花大錢的,你小球市這種偷騙摸狗的策略,從現實上看都持續不下去。所以,就從影響力與收入的角度看,你就能理解,聯盟怎麼可能在重要的比賽中,對小球市、對落後地區有所偏幫?

可能你會問到,那不是還有底特律拿了3個冠軍,克里夫蘭拿了1個冠軍嗎?這個問題問得好!

先來看看底特律是什麼地方,美國種族衝突最嚴重的城市,犯罪之城,全城88.7%的居民都是黑人。每次發生關於種族爭鬥的問題,底特律總是率先被拿出來說事的,大家都知道,種族歧視問題是美國社會誰都不敢攤上的東西。聯盟誰都敢得罪,唯獨這個主得罪不起,2004年,湖人F4與活塞的總決賽,場場被活塞以打架式的防守方式摁著拼命摩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錄像,那年湖人在前三輪與總決賽的哨子尺度是完全不同的,而且這不僅是湖人對活塞,而是全美最富裕的洛杉磯對戰全美幾乎最貧窮的底特律,稍稍出點判罰上的問題,都有可能引起敏感的話題,更別說明目張膽的錯判了。所以,那一年的總決賽,從判罰的尺度上,更像是聯盟彰顯自己公平的一次公關。對於底特律,只要他們自己能打得出來,聯盟還真不敢在他們身上耍花樣。

再來說說克里夫蘭,可能您會覺得騎士的老闆吉爾伯特連8000萬的奢侈稅都捨得交,會是上面說的不捨得投入?

那您知道吉爾伯特的背景嗎?人家不僅是克里夫蘭的土皇帝,還是全美最大的網貸公司+抵押貸公司之一的老闆,而且子公司Rock Gaming的主營業務就是開賭場與博彩。簡單地說起來,他可是一手握著高利貸,一手抓著博彩業這兩個會生金蛋的寶貝。騎士這幾年,一直遇強不弱,遇弱不強,比賽都打得很膠著,會不會和吉爾伯特的背景扯上關係?誰都不知道。但很有意思的是,騎士這四年比賽的輸盤率,有三年穩坐NBA29支球隊的榜首,一年排名第二。而且我相信所有人應該都會認為,有詹姆斯就意味著總決賽,就意味著球隊是一支強隊吧,所以,這8000萬的奢侈稅是賺是虧,JR、TT的溢價合同,倒底是怎麼回事,誰知道呢?

所以呀,整個NBA聯盟可以這麼形容,決定聯盟走向的這群人,即是利益的共同體,又各自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即要同心協力地把聯盟的影響力越擴越大,錢越賺越多,又要為自己的利益各自精明計算。

其實,我倒是覺得,NBA這個聯盟,只起兩個作用,一是想盡辦法讓聯盟的利益最大化,賺取超額的利潤; 二是做為各方利益的調節器,避免出現因分髒不均而出現內訌。所以,在一些實力相當的比賽中,聯盟會通過各種手段,適當地製造可能對NBA這個巨型利益集團最有利的結果。(注意:只有實力相近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朋友覺得聯盟在偏幫勇士呢?真是因為所謂的勇士是聯盟所謂的親兒子嗎?

當然不是!而是扶勇士上位,對聯盟的整體利益,有極大的好處!

勇士這如彗星一樣的崛起,遠遠不像我們所看到的,就是水花兄弟引領小球時代這麼簡單。勇士的成功,其實是一次新的經濟形態對舊的經濟形態的衝擊:

我們都知道,勇士是在2010年被勇士現在的老闆“喬拉科布”所收購的,這位老闆可和NBA其它的大多數做著傳統型生意的老闆不同,他可是背靠著KPCB這家全球五大風投機構之一的VC巨頭,而KPCB這家公司,背後站著的更是世界經濟核心中的核心,華爾街!

2010年,喬拉科布收購勇士的價格為4.5億美金,在當時,這筆交易簡直堪稱天價,所有人都在等著看勇士的笑話,但如今勇士的市值,已經達到了26億美金,7年時間翻了6倍!勇士的球票,連續數年不僅價格高居聯盟榜首,季票更是一票難求!讓所有人的都跌碎了眼鏡。(有關資料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查。)

那為什麼說扶勇士上位對聯盟會有大好處呢?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目前NBA的29支球隊中,有18支在2000年後更換了東家。在2010-2014年間,NBA被形容為進入21世紀最黑暗的五年。大量的球隊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處於一種被拋售的狀態,其中8支球隊易主。在這波大交易的過程中,大量的新型投資人,代替了傳統行業者進入到了NBA這個競技體育行業,迫切希望從中賺取超額的利潤。底特律活塞、密爾沃基雄鹿、費城76人和亞特蘭大老鷹的老闆都屬於這批新型投資人,薩克拉門託國王和孟菲斯灰熊的老闆同樣出身於硅谷。他們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風險投資的背景。

目前NBA聯盟中,有超過4分1的球隊,把持在這種新型投資人的手上。而勇士,就是這批新興勢力的帶頭大哥!

我們都知道,風險投資與傳統行業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你Y的玩的不是自己的錢,他們更看重的是資本,市值的快速增值,而不像傳統行業的老闆一樣計較一點點利潤的得失。

從NBA聯盟的角度上來說,這種熱錢的湧入, 對快速提升NBA的球隊的市值,增加NBA的影響力,提高聯盟的競爭性,增加票房收入,增加聯盟與球員的收入,都是大有好處的事情。

首先,這些熱錢更容易使球隊有錢交納奢侈稅,留下自己的當家球星並補強陣容,提高聯盟比賽的精彩程度。其次,這種新型球隊越多,對提高球員的收入就越有好處,不差錢了就少了扯皮的事情。第三,新的資金帶來新的經營方式與理念,更能促進NBA聯盟跟上時代的步伐,進一步提高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第四,哪怕風投經營不善導致破產,留下的基礎建設與球員都對聯盟是一筆沒有負擔的財富(市值炒高了,賣了都更值錢。)

但這麼多白撈的好處,想拿到怎麼可能沒有代價呢?

風險投資進入NBA,想要資產快速增值,還有什麼能比總冠軍更容易現實呢?勇士7年6倍的市值增幅,各種有利於勇士的判罰,其實就是NBA在給華爾街,給硅谷,給各路的風險投資一個交待呢,來來來你看:“投資我沒錯吧?多賺錢的生意!”

勇士開了這個好頭以後,不知道多少風險投資基金,都在盯著NBA剩餘的這些價值窪地型球隊呢。而對NBA大多數老闆來說,而還有什麼,能比原先苦苦經營,常常虧損的破產業,突然變成一大堆人惦記的香餑餑更令人開心的事情呢,更不用說,在NBA的利潤分配原則之下,他們現在能分到的錢,比以往更多了!

所以,勇士的成功,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努力,換作任何一個有新經濟背景的球隊有實力挑戰總冠軍,為了利益,聯盟都會扶他上位的。 而勇士,只是先走了一步罷了!

對聯盟有如此巨大利益的勇士,聯盟不扶你,還能扶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