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在四百多年前明代的一个夏天,同样酷暑难当,有位大名鼎鼎的才子,他叫文征明,也热得坐不住,跑到郊区湖边上避暑... ...

才子果然是才子,一般人你说避暑就避暑吧,他竟然被眼下风景所吸引,妻子电话也不接,再加上凉凉山风与湖风拂面,竟忘记了回家。要放到现在,回去不跪搓衣板才怪!

反正回去的班车也没了,不如今晚就在湖上过夜吧,两盏清酒下肚,才思顿时泉涌,刷刷的写下了这篇《城居烦暑》。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城居烦暑避无方,野寺觅清凉。通湖阁外摇新竹,南熏度如在潇湘。醉倚何须雪槛,倦眠自有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云床。晚来天气减炎光,归意已浑忘。山风不及湖风冷,移舟伤柳绿荷香。沙渚几群飞鹭,烟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波无、断归航。晚凉斜倚赤阑桥,天远白烟消。酒醒顾见花间影,浮云散、月在林稍。野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火青山隐隐,渔歌绿水迢迢。昔年曾此醉清宵。共倚木兰桡。白头重踏行春路,同游伴、半已难招。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夜静山高月小,玉人何处吹箫。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02

《九成宫醴泉铭》

若不是因为1985年前那个酷热的夏天,欧阳询的书法地位仍然生活在虞世南的阴影里。

话说当时李世民避暑来到今天麟游县的九成宫,他在去皇后住处游览的路上发现了一眼甘美的泉水,后来大臣魏征作《醴泉铭》,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最后由大书法家欧阳询奉诏书录。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正书第一”,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03

《夏热帖》

靖同样是1000多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天,大书法家杨凝式给僧人送去消暑饮料“酥密水”表示慰问,并写了一封手札记录此事,成就了他书法代表作《夏热帖》。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作之一。

04

《暑热帖》

965年前的夏天,酷暑难挡,蔡襄的仕途如这天气般的大红大紫,被朝廷破格提拔为知制诰。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此贴篇幅虽短,但帖中行楷相间,字字珠玉,暑热所带来的烦躁在笔端已化为一阵清风,如解暑的精茶一样,给人一种清新悦目的感觉,作者淡然豁达的秉性也跃然纸上。

05

《夏日诗帖》

902年前,清和节刚过,此时的宋徽宗赵佶在这漫长的白昼里,只有不停地摇着纱扇才能避开这湿重的闷热,吃饭的时候更想坐在凉亭里对着清澈凉爽的溪流。

侠客:老宋,格力欠你一台空调!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赵佶《夏日诗帖》乃其瘦金名帖代表作,流传九百余年,至今保存完好,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瘦金小楷的一块玲珑剔透光芒四射的完璧!

06

《逃暑帖》

大约在932年前的夏天,米芾还在杭州做地方官,此时的杭州因为粮食歉收,他竟然带头对抗朝廷,拒绝纳税!

千百年来,能把官做到如此牛逼,估计也就老米一人了。

老米为躲避烈日炎炎(实则为避税),来到南山中,一句“人生幻法中”,将老米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一一掩埋。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此帖恬淡无华,用笔结字,宁拙毋巧。锋毫敛放有度,逆锋明显,有垂均缩,其掠、磔间露泰和遗意,显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的气概,高逸之至。

07

《今日热甚帖》

王羲之爱吐槽天气是出了名的,他的“东床快婿”不就发生在那个三伏天么?

当然,还有个夏天,这位高富帅更是把装逼装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天儿太热,咱们各忙各的,您就别来了,我也浑身没劲,哥就不陪您玩啦。

于是,写下了:

王羲之:热死宝宝了,写字的心情都不好了

《今日热甚帖》,草书刻本,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