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告别了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带着浓浓乡土气息,“贴地气儿”的“一约四会”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引领作用,现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农牧民沿袭多年的陈规旧俗正在被打破,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新风尚已在这片大地上蔚然成风。

家中大事“有”变化

微信上的一条乔迁祝词、一串百响的鞭炮,让全国文明村蒙西镇新明村的“暖房”庆贺与往年相比少了一分热闹,却多了一分文明。村支书张国峰告诉笔者:“以前,我们逢喜事都要杀个羊、摆个宴,请周围邻家过来热闹热闹,这样一是能讨个好彩头,二是能显出来主家富裕、大方。说实话,虽然这样面子有了,但对于刚刚盖新房又要这样庆祝一番的主家来说,里子也空了。自从我们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后,现在可是不一样了,村子里大事小情都简办”。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新民村红白理事会议事现场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生日”简办,乐趣不减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在鄂托克旗,像这样移风易俗的例子数不胜数。全旗的各嘎查村、社区都组建了由党员、“两委”成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制定制度,规范管理婚丧嫁娶事项,全程监督红白事办事过程。同时,充分利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场地设施,拓展功能、资源共享,建成“红白喜事大厅”。通过立规矩、设场地,不仅改变了以往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不良风气,还遏制了因庞大的“礼金”支出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的现象。红白理事会成了村村里节俭养德的“大管家”,广大农牧民纷纷拍手称赞。

崇德向善“润”民心

在鄂托克旗,村规民约还在不断规范着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文明村民、道德村民,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值得称赞的先进典型。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包日塔拉嘎查表彰先进典型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包日塔拉嘎查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进万家活动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乌兰镇包日塔拉嘎查就是一个德善兼具的典型村。该村通过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农牧民”、“最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典型大家评、先进大家选,现该村已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6户、“洁净人家”6户、“文明农牧民”6户、美丽庭院2户。同时,通过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展示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道德典型的先进事迹,引领身边群众弘扬道德风尚,推动形成了学习典型、崇尚先进、争当模范的文明新风。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包日塔拉善行义举四德榜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通过典型的树立、好事的推崇,村民们自发的把村中老弱病残、鳏寡老人、贫困家庭作为关怀帮助对象。现如今,该村崇德向善的好风气已深入民心,成为了该村的一张亮丽的文明招牌。

移风易俗“齐”行动

天黑了,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寂静的草原上又传来牧民们的歌声。歌声的源头来自鄂托克旗的一支知名农牧民文艺队伍---蓝色乐队。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呼和陶勒盖嘎查农牧民乐队——蓝色乐队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农牧民乐队让平时居住分散而感到孤独的牧民们,通过文化活动拉近了距离,草原上其乐融融。乐队成员道尔吉告诉笔者:“自从嘎查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现在嘎查里的牧民上酒桌、上牌场的越来越少了,搞文化活动的越来越多了”。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文化活动拉近了牧民之间的距离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牧民群众乐起来、美起来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引导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鄂托克旗像蓝色乐队这样的农牧民文艺队伍还有很多。近年来,鄂托克旗以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小戏台为平台,以农牧民演出队、大学生村官志愿文艺队、中老年文艺队为主角,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演出活动。现在,草原上蒙古民歌、漫瀚调、二人台歌声不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为弘扬文化、移风易俗、营造健康向上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全旗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集思广益“得”实惠

“养大车?还是搞旅游?”这个问题在棋盘井镇额尔和图嘎查的村民议事会上已经讨论好多次了。“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这是该村打赢脱贫攻坚仗的绝招。

额尔和图嘎查通过村两委提名,村民推举的方式,让嘎查里文化水平高、擅长做思想工作、原则性强的村民代表作为议事会成员,成立村民议事会。议题涉及村级事务的方方面面,如村集体经济、环境卫生整治、村级绿化建设等。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额尔和图嘎查村民议事会讨论村里“大事”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通过村民议事会的集思广益,嘎查结合周边企业多,运输车辆需求量大等优势,通过嘎查党支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成立内蒙古额尔和图商贸有限公司,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牧户”模式发展物流运输业,把企业引导到嘎查集体经济发展中来,使嘎查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同时,该嘎查紧紧抓住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正在建设兼农牧业观光、休闲娱乐、果蔬采摘、餐饮住宿等功能的综合式农牧庄园。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额尔和图嘎查综合式农牧庄园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鄂托克旗通过狠抓村一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的脚步远走越快。

条条框框“促”发展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明码标价,货真价实……”这是木凯淖尔镇旧庙湾村在村规民约中新加的农家乐经营规范。条条框框的增加不但没有给农家乐的经营者增加负担,反而让他们的腰包更鼓。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经营规范的农家乐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旧庙湾村精神文明宣传阵地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近年来,木凯淖尔镇以红色文化游、乡村体验游、自驾风情游为重点,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全镇旅游业发展。旧庙湾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周边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怎么样让农家乐更规范、更长久?旧庙湾村根据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和农家乐的管理,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中增加了农家乐经营户在经营活动中的相关要求,引导经营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让广大游客吃的放心、住的舒心、玩的开心,实现村民靠旅游增收致富。农家乐经营户王志刚告诉笔者:条条框框让我们这些经营户不光规范了经营,还吸引了游客,增加了收入……”。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木凯淖尔镇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现场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传承家风“构”和谐

走进苏里格嘎查,一条条村规民约、一块块家风家训牌匾,成了这里的一道别样风景。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牧民家中的“别样风景”家风家训牌匾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近年来,随着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学习型家庭的不断涌现、“五好家庭”、“敬老标兵”“好媳妇”的不断选树,嘎查里到处洋溢着和谐、详和、欢乐的气氛。如何让新气象常存、让文明之花常开?米图苏木通过一系列认领家风活动,让村民们从老道理、新理念的家风家训中洗涤心灵,践行道德,营造良好风气,掀起了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传承优秀家风家训的热潮。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家风家训认领活动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忆家风、谈家训、讲最美家庭故事”巡讲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鄂旗文明办

树家风、显旗风。鄂托克旗让小家风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小家风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相结合,让小家风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相结合,一个崇德尚礼、文明和谐的鄂托克旗正完成她的华丽转身。

鄂托克旗以尊重各嘎查村风俗习惯、民族特色、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为前提,不断规范完善“一约四会”,营造出淳厚、良善、进取的好乡风,让鄂托克旗踏上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要闻」鄂托克旗:村村里的“文明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