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新一轮融资完成,“保命钱”到账,粗放式发展或将终结

资金周转困难,对手紧咬不松,ofo只能无奈喝下阿里投来的救命水。

昨日,ofo宣布完成8.66亿美元的E2-1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这也意味着,还剩一口气的ofo以阿里进驻董事会为条件,被紧急救了回来。

经过一整个寒冬的蓄力,共享单车领域在新的春天继续融资大战和烧钱游戏。共享单车巨头混战上半场,双方使尽浑身解数占领市场,吸引受众,以在大街小巷铺开单车为主要战略,声势浩大,有混乱,但也有收成。两大巨头在国内大市场收获颇丰,同时将触角伸向海外市场,其中ofo海外市场三个月内周活渗透率涨幅更是达到2440%。

ofo此次融资选择的是业内较少采用的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36氪称其“在共享单车领域开创资产盘活先例”,然而事实上,股权与债权并行融资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完美简单。此轮融资之前,媒体关于ofo通过动产抵押向阿里借钱的报道并不鲜见。工商信息显示,ofo创始人戴威早已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质押物,换取了阿里巴巴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而这笔融资也包含在本轮融资之中。

事实上,动产抵押模式在互联网创投圈较为罕见。

这一过程中,作为债务人,ofo将小黄车抵押给阿里,而当ofo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其他事先约定的情形时,作为阿里的债权人便可以与担保方协商以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取得相应价款。也就是说,与传统融资模式不同,此轮融资不仅包含传统的投资占股过程,还包含投资人和被投公司的债务关系。目前,ofo尚未公布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比例。

选择此种融资模式,ofo有自己的考虑。

此前,滴滴已经通过多轮融资成功跻身ofo第一大机构股东,获得了近30%股份及2个董事会席位。一方面其不希望阿里通过股权融资稀释其股本,另一方面,滴滴也时刻保持警惕,唯恐ofo在阿里资本蚕食下沦为支付宝的流量入口。但滴滴方面多次回应称其从未行使否决权。

去年下半年起,共享单车竞争进入高危局面。多家单车品牌接连倒闭,ofo的强劲对手摩拜也在资本、市场、服务等多方面层层紧逼。在此情境下,ofo还面临着用户关于巨额押金去向的诘问和对于小黄车质量品控的质疑。和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一样,ofo尚未实现盈利,短期内也很难看到其收获净利润的可能。重重危机裹挟之下,ofo还经历了成立以来最长的融资空窗期。资金周转困难,对手毫无松懈,ofo只能无奈喝下阿里投来的救命水。

ofo新一轮融资完成,“保命钱”到账,粗放式发展或将终结

目前,ofo与摩拜的竞争已进入末段。但目前看来,共享单车市场短期内似乎并不会形成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双巨头旗鼓相当的态势。相比于摩拜行业经验丰富、年龄稍长的CEO团队,ofo的创始人团队刚入行便面临诸多此前难以想象的挑战。创始人戴威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目前公司仅成立两年,还在婴儿期,但是我们很多业务规模已经到了青年期了。好比说一个两岁的小孩,已经长到1米5了,体重已经一百斤了,但是还是只有两岁。”两年时间里,ofo团队从5个人扩张到3000人,公司业务和体量的扩张速度远远高于公司内部团队建设和培训速度。ofo有平台,有前景,也不乏投资者,挖来互联网行业里最顶尖的人对于公司来说并不是问题,但如何让这些人才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认同ofo的文化和价值观,原有员工如何在保持初心的状态下不断迎接新人和新挑战,如何在公司前进过程中不断修正想法和战略,实现最高效率的人才培养和使用,这些都是“巨婴”ofo在发展中绕不过的问题。

受制于本轮融资中的债权融资部分,ofo在合同到期时间需向阿里偿还等额本金及利息。在这一过程中,阿里显然占据着主动地位。在董事会中新增的席位也为阿里日后参与公司发展和决策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和后路,其也对ofo此后的发展路径充满期待。今年以来,ofo和摩拜心照不宣地将月卡价格提高至20元,以往粗放的补贴式运营将告一段落,接下来的精细化作战,或将开启崭新的盈利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