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系列」走進橫石水鎮白樓村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地理位置、歷史淵源

白樓村位於橫石水鎮的北部,東與翁源縣翁城公社秀豐村相鄰、南與橫嶺村灣子嶺背相鄰、西與橫嶺村水心自然村相鄰、北與橫嶺村柯樹下村相鄰,是英德市橫石水鎮橫嶺村的一個村民小組,距英德市區65公里,距橫石水鎮政府4公里,現有人口568人。白樓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白樓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35年曆史。

明朝洪武三年(1369),白樓村為黃塘大鎮圖所轄,清朝為輔治所轄,民國為溪板所轄,解放前後先後為翁源縣翁城公社所轄。

白樓村沿黃竹溪聚居,村民均為龍姓。原籍老祖宗是江西泰和甘為壠,後姓遷一世祖公常由朝廷派到英德任主薄,後代遷至田心白樓開基。白樓村西靠大西山脈、東向上廟山脈、南有大臘屹、還有川流不息黃竹溪(水特別清涼),東面有一望無盡的良田。

古民居群落特點

圍屋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形式,是客家人居住、祭祀、議事、生產、生活的場所,分為圓樓、方樓、四角樓、五鳳樓、圍龍屋等式樣。

英德市橫石水鎮橫嶺村的客家圍屋主要有白樓、烏樓、圍框樓。 其中橫嶺村的白樓最有代表性,它建築規模宏偉、壯觀,保存完好,屬於典型的客家四角樓。白樓位於橫石水鎮橫嶺村委田心村,建於光緒二年,坐西向東,平面呈方形,由角樓、祠堂、民房、半月池塘等組成,是橫嶺村現在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客家圍屋——四角樓。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烏樓遺址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圍框樓遺址

代表性民居

1、白樓

白樓位於橫石水鎮橫嶺村田心白樓自然村,坐西向東,西背靠大西山脈,東向上廟山脈,北面是翁城的墨嶺群山,南有大臘嶺、峰嵐疊嶂、層層環抱,還有常年川流不息的黃竹溪,正面有半月池塘、四周是一望平川的肥沃良田延綿到山邊,風景秀麗,一派田園風光,是人類繁衍生活的好地方。

白樓選址於此傳說是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個田野中間的大土墩,是大西山群山山脈與上廟群山山脈的連接點,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大雞爪——鳳爪形狀的大土包,因鳳爪朝向太陽昇起的地方,故名雞爪墩,鳳爪墩,風水先生美名其曰“鳳鳴朝陽”!

白樓在風水先生的精心選址後,由田心龍十五世祖際平公、佔元公和十六世獻山公叔,三祖叔籌錢合作興建起來的,因此又名合益樓。因為整座樓是雪白色的,從幾公里外看都十分耀眼,群眾稱其為白樓,眾人叫得多了,也就隨俗叫起了白樓,所以“白樓”這一名稱一直被沿用至今。

白樓,始建於光緒帝二年(1876年),於光緒七年(1881年)甲申歲十月初八建成入住,距今有140年曆史,是橫石水保護最好最完整的客家圍屋。白樓佔地面積達2100平方米,樓長44.23米,寬47.46米,圍牆高7.42米,三個主角樓高9.4米,位於整座白樓的正面兩側與後面正中央,呈“品”字形排布,每座角樓的樓頂呈六角形,每個角均勻對稱就像樓頂盤附著的六條龍。白樓有86間房間,三個廳堂,兩個天井,一口水井。

南門有寬為80公分的水圳,大門口有一口二畝左右的半月水塘,傳說龍需要生活在有水的地方方可繁衍昌盛,大展宏圖,實際上水塘用於防火養魚。

白樓的東西南北共有炮眼61只,其中,三座主樓各有炮眼15只,炮眼有大小之分,大炮眼四周用堅硬無比、子彈無法穿透的粉紅色麻石圍砌而成,大炮眼為長方形長約45釐米,寬35釐米;小炮眼則由長50釐米單塊麻石鑿成,裡面是直徑為20釐米、18釐米的兩個圓,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葫蘆形狀的炮眼。炮眼主要用來防止外敵入侵和防盜賊。整樓開有東南二門,門檻、門框都是用青色麻石造成,堅固無比,並設有兩層防盜賊鐵栓。樓牆和主樓均用石灰、沙、煮熟的豆漿混合建築而成,具有耗時長(5年時間)、規模大、耗資大、難度高等特點。當年進夥吉課為甲申年、甲戍月、甲午日、丙寅時,樓坐辛山乙向兼酉胃宿六度,右側南門立丁向兼未吉度分金,同歸巽口出水,創樓至今發展七代,有438人,233男丁。

每年農曆十月八日是白樓的生日,外出的村民、嫁出去的女姑都要回到白樓與本村村民團聚共賀白樓的誕辰。

白樓高峰期共住60戶人家,裡面房屋設有吊棚。吊棚就是在房子三米處,用杉樹、厚實木板搭建一個棚將房子分成上下兩層,棚子的上方就叫吊棚。吊棚設有棚口、棚蓋、用木梯上下幾乎垂直上下。棚子的下方為底層用於會客、吃飯、喝茶;二層吊棚實用性大,既可以儲存糧食穀物防止食物潮溼腐爛、又可以用於存放貴重物品,還可以擺床供人休息。如果遇上猛獸、山賊、土匪突然來襲,爬上吊棚、打下棚蓋再拿上防守武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吊棚充分體現了白樓人古時在解決房屋狹窄、人員擁擠、防盜賊、猛獸的高超智慧。

三個廳堂,二個天井座在白樓的中軸線一字排開,排水口連成一線,加上東、南大門吹來的風使得樓內陽光充足、空氣流暢,冬暖夏涼。裡面房子分廚房、客廳、睡房、農具雜物房、牲畜房,分配合理,佈置科學、間隔寬裕。房屋、廳堂、天井之間有機結合,街道、空地、溝渠用石頭、麻石規律鋪砌而成——石街、石頭溝渠、沿檻整潔美觀。白樓選用河卵石來代替現代的水泥沙石混泥土來鋪路,主要是因為河卵石圓滑平整、容易乾爽,在工匠們的能工巧手,匠心獨運之下將河卵石有機鋪砌成的一條條石街路,平整、美觀而不打滑。即使在沒有鞋穿的年代,人們光著腳也不會被石頭劃破割傷。雨天石頭之間的空隙可以迅速排水,水排完了石頭也乾爽了。河卵石使白樓排水系統科學暢通,不積水,更不內澇。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白樓角樓炮眼

2、烏樓

由於烏樓相對於白樓而言,牆壁要黑一點,所以人們稱其為烏樓,有120多年曆史,長約25米,寬約22米,高約9米,由大小不一的石塊砌成。此樓主要用於集體活動和村民辦公,建國初期,烏樓是生產隊活動組織中心,曾於此辦過供銷社和學堂。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烏樓正門

農耕文化

白樓人舊時的耕作物只有稻穀、油菜、花生。由於之前人多田少,加上水利設施、耕作技術落後,收成很低,所以番薯、芋頭等雜糧是白樓人的主要糧食,白米飯要等客人來了才能吃得上,日子過得相當艱苦。

由於生產工具的落後,每一次稻穀插秧、收割都顯得十分艱鉅。古時,村民把插秧稱之為“下耕”,把夏季收割稻穀稱之為“打六月”。白樓人每完成一次插秧或收割,都會慶祝自家完成了耕作任務——“過社”。“過社”就是指由自家獨立完成插秧或收割任務的,可以給自家加加菜,做點餈粑、包粽子等,獎勵自家人。一般拿石磨將米磨成米漿再配芋頭、番薯,接著,用花生油或者菜籽油加工各種煎炸糕點如勺子餈、油餈。這些食品對於一番勞苦耕作之後的人來說不單單是一頓美味的佳餚,預祝自家農作物能夠風調雨順獲得大豐收,更是家長對自家一家老小參與勞動的犒勞,鼓勵小孩不要懶惰,要勤勞勇敢。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鐵爬簍筐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白樓石磨

飲食文化——白樓煎豆腐

白樓的煎豆腐聞名於英德、翁源兩縣,因為水質好、手工精湛和祖傳秘方釀製等,所以白樓煎豆腐塊大、肉厚、鮮嫩、口感一流而又物美價廉、十分暢銷(銷往本地為五元一掛,銷往外地為十元一掛,一掛豆腐共三十塊豆腐)。據說英翁兩縣的人們吃過白樓煎豆腐之後都讚不絕口,於是,白樓煎豆腐就成為了眾人吃煎豆腐的首選。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白樓煎豆腐

民間習俗

1、白樓誕辰

白樓誕辰(當地俗稱做社)是白樓人特有的民俗文化之一。由於白樓是光緒七年(1881年)甲申歲十月初八建成定居。所以每年農曆十月八日,都要給它祝賀生日,外出經商、務工、定居的人和嫁出去的女姑都要回到白樓來團聚,燃放煙花爆竹慶祝一番。那一天家家蓮燉豬肉,釀豆腐菜包,殺雞宰鴨,並準備當地小食油炸糖環、白鴿屎、印餅子、煎油餈、寸棗子、炒花生,還有清甜、爽松的黑皮果蔗,共同祝賀白樓的誕辰。

2、白樓會婿

白樓會婿是白樓居民特有的習俗。它是指出嫁後的女子在結婚後的第二年,帶著自己的夫君在白樓的後樓處宴請白樓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以一種白樓村獨有的宴請向村裡的老人介紹夫君,增進白樓村長老對夫君的瞭解,加深白樓村長老與夫君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昭示著外來女婿對白樓長老的孝敬。

3、白樓“別樣元宵”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白樓居民最為喜慶的節日之一。其中“吊燈”是最為重要的活動。

田心村一世祖觀保公規定,凡是去年有新出生的男孩的家庭都要到宗祠“吊燈”,每一男孩一燈。為了操辦好這一喜事,添了新燈的家庭從正月十三就要開始忙碌慶祝了。正月十三上午九時,便開始“起燈”,五路鑼鼓和醒獅隊上門熱鬧和祝賀,開燈至正月十六。

正月十五日,正是元宵節這天,添了男孩的人家都要宴請親朋好友前來歡慶。下午三點三刻,祖父母或父母親抱男孩到宗祠拜祭祖宗,鞭炮聲接連不斷、震耳欲聾。家裡的主婦則在家裡備好黃酒,糖薑茶請村中的婦女和女孩飲用。同時,家裡還要備好花生、餅乾、糖果等,分別用籃子裝好放在桌面上,讓親朋好友開搶,誰搶得多寓意著今年誰家也能添上男丁,場面甚是熱鬧。到了晚上九點,主人家還要早早的在宗祠備好餅乾、菸酒及每桌九菜宴請全村大小男性“九規”歡慶。“九規”歡慶完後,由五個生產隊組成“五鑼”到每家每戶鬧燈。每家每戶則放鞭炮煙花與五鑼齊歡慶,直到第二天凌晨,添了新燈的會把新燈籠放入“吊燈潭”意為新的男丁向祖龍致敬。

4、白樓行酒令

白樓人熱情好客,喜歡拿好酒款待客人,喝酒時喜歡划拳。所以白樓人能喝酒且酒量大、會猜拳行酒令。白樓酒令有:二兄弟、一心敬、三中來、四發財、子登科、福祿壽、七位高升、雙發財、九九長。

「古村落系列」走进横石水镇白楼村

端陽廟側門

民間故事——大斑師爺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在橫嶺白樓村有一位名叫大斑的人,家境清貧,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夜晚連睡覺的地方也沒有,只能寄宿在橫嶺的一座破廟裡。大斑為人忠厚老實,為人正直豪爽,心地善良。有一天,大斑疲憊不堪地在破廟裡睡著了,夢裡他看見天上一位神仙從天上飛來,正在向他招手。大斑伸手去拉神仙的手,可神仙卻慢慢地飛走了。他覺得很奇怪,起來後發現自己輕飄飄的。原來是神仙給了他非凡的能力。從此以後,大斑一直住在破廟裡,破廟門口的池塘裡養魚過日子,他能夠利用超能力白天讓他的魚兒到大海中找吃的,晚上再回到他的池塘裡。日子一天天的好,年年有餘。日子過得好了,大斑更是樂施好善,常常幫助一些比自己窮苦的人。村裡的人對大斑十分崇敬,在大斑死去的後,在橫嶺的西北部建起一座小小的廟宇叫“大斑師爺廟”,以此來感謝大斑的大恩大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