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90%的家长选择兴趣班为了投资,课外辅导的投资仅占22%,报才艺班不为考级只为培养气质,3-6岁的孩子家长报班靠口碑推荐,3岁以下的家长报班看网络的宣传;……

看到以上这些数据,你会不会觉得意外?

你对你们的目标客户群体了解多少呢?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报培训班?

新浪数据中心发布了《2017早幼教行业用户调查报告》,对早幼教育进行了调查。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在“给孩子选择上培训班的初衷”的调查中,60.8%的家长是希望孩子自己能选择真正喜欢的兴趣,33%的家长是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不到1%的家长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上培训班而上的。可见,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念是家长自发的,无须再灌输的。

家长从什么渠道来了解培训机构的?

不同的年龄阶段,了解培训机构的途径也不同。

3-6岁的孩子家长,了解培训机构的途径前三位分别是:靠亲朋好友相传(48.8%),老师、家长推荐(44.2%),网络宣传(43.7%);“亲自去机构咨询”仅占35.7%,位列第四。

而3岁以下的家长,了解培训机构的途径前三位分别是:网络宣传(50.3%),亲朋好友相传(44.2%),亲自去培训机构(37.7%)。其中,“亲自去培训机构”这一点,是与3-6岁的家长的权重是有所区别的。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由此可见,“口碑宣传”在家长中的信任度是最高的,“网络宣传”、“到店体验”的方式对0-3岁幼儿的家长,更具有吸引力。至于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传单宣传和户外广告,能起到的宣传作用不大。

影响家长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来自360的大数据,广东、浙江和北京等地对K12教育最为关注;在选择要素中,除了师资力量和品牌形象,在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交通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决策的一个重点因素。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注: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另外,关注K12领域的客户明显具备两大特征,即30-45岁文化程度较高、收入中上,也就是中产阶级人群。在性别方面,女性用户占据绝大多数,但近年来男性参与决策的比例逐年升高。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目标客户群体难以精确匹配

教育培训行业有四大特点,导致大部分培训机构难以精准匹配到自己的目标人群。

(1)服务周期长,交易的频次也相对较低;

(2)当前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3)行业内的所有产品几乎都是无法实现标准化;

(4)行业的用户和客户基本上是完全独立的两类人,即使用产品的是孩子、付费的是家长。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如何做客户定位?

客户定位包括确认和审查:谁是“真正”的客户、客户的产物和地位、客户的开放性程度、客户研究相关问题的意愿,以及客户雇请咨询顾问的经历等。

客户定位的方式,按照属性分析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外在属性。像客户的地域分布,客户的产品拥有,客户的组织归属(如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政府用户)等。这种方式数据易得,但比较粗放。

(二)内在属性。内在属性指客户的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属性,如性别、年龄、信仰、爱好、收入、家庭成员、信用度、性格、价值取向等。通过客户的内在属性亦可将客户定位,如vip客户等。

(三)消费属性。即所谓的rfm:最近消费、消费频率与消费额,这些指标需在财务系统中得到。

但并不是每个行业都能适用。

根据消费行为来定位只能适用于现有客户,对于潜在客户,由于消费行为还没有开始,当然无从谈起。即使对于现有客户,消费行为定位也只能满足企业客户细分的特定目的,如奖励贡献多的客户。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教育培训行业营销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即如何在家长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口碑、树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让自己的教育机构在师资力量、交通不相上下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目标用户哪里找,兴趣定向再优化

举例:少儿英语培训

产品特色:外教上门服务,学费相对较高;学员范围:3至12岁孩子;家长范围:30至45岁左右,宝妈居多,高收入家长人群;

第一步:兴趣定向

商业兴趣:定向在金融、房产、生活服务、教育等,同时面向已育儿的女性;

地域设置:定向在北上广深这些具有更高消费能力和强教育意识的城市。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第二步:文案定向

教育行业的广告素材通常主打价格优势和产品优势。文案上用“免费试听”“上门服务”这样的字眼,能更有效的刺激用户填写信息。下一步进行销售跟进,图片素材展示真实的教学场景也能给用户一种真实感,加强用户的认可度,简单明了的体现出产品优势——外教上门服务。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第三步:营销定向

在不断摸索中,我们发现网络广告、社交广告类的潜力很大,覆盖面广,用户接受度高,品牌自然的展现在客户面前,呈现方式特别友好。

如何让精准目标客户交钱?

把目标客户引导到来、培训班后,要促成下单,还要下一番功夫。

我们比较专业,教书十余年了;我们服务做的好;我们这里升学率高。——以上的话术,对于家长来说吸引力几乎为零。

孩子来培训后会有怎样的一个变化,没有直观的展示出来,客户感觉不到价值。该如何做呢?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第一步:列出培训班的定位

例如:

(1)只做升学补习。这样定位就非常精准了,客户来找到我们,一定是有着明确升学目标的。

(2)根据孩子的天赋选择教学方式。请来教育专家为培训班量身定做一份问卷,来判断孩子的特长以及他们的天赋。从而得出最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最大化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学习能力。

第二步:小细节中的大营销

当着家长的面给孩子做的测试,还有一套辅助资料是送给家长的,资料里面还有几张测试的表格。这些家长的周围肯定还有相同面临升学的孩子们,有他们做推广裂变,成交率会更高,口碑也会越来越好。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第三步:引起客户的主动购买行为

在做销售的过程中反复应该思考的问题,也就是应该从哪几个角度突破,寻找客户无法拒绝你的理由。一切都要从产品开始,这才是你真正的卖点。

(1)交易的理由

作为商家,我需要给他们一个至少看起来是合理的解释。贵的原因,便宜要有便宜的原因,只要能让对方欣然接受,这都是交易的理由。

(2)独特卖点

独特卖点,其实就是独一无二的销售主张。那如何打造产品的独特卖点呢?具体有以下三个要点:

产品与服务的卖点独一无二。很简单,定位里倡导不做第一,就做唯一,其实如果做了唯一必然也就是第一了,卖点足够独特,用户更容易注意到,并且聚焦。

卖点必须和客户想要的结果密切相关。如果你在设定卖点时,都是围绕产品,而跟用户内心深处想要的结果不相关,那是无法产生极致转化的。因为每一个客户都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一种痛苦没有去除,你的卖点不能触动那个痛点,那就是把产品吹破天,也是徒劳。

独特卖点要可以简单明了地表达。

(3)超级赠品

超级赠品,最大的目的是配合你的主打核心产品,增强客户的购买欲望,加快成交的速度。你要配合“零风险承诺”一起用。这样,即使客户购买之后对你的产品不满意,最终选择退货,他仍然还是可以保留你的超级赠品。

赠品必须是有用有价值的产品,销售的核心产品具有相关性,免费的,但你也需要塑造价值,明码标价,不要让用户猜它值多少钱。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4)零风险承诺/负风险承诺

在销售产品的时候,障碍只有两个,第一个是信任问题,第二个是风险问题,即使用户已经相信你,大脑里渴望与你成交,但是依然无法做到零担心、零顾虑。

(5)稀缺性和紧迫感

这是人们快速决定、快速行动的必要条件。你的主张中应该包含这两个元素,但要让你的说法具备可信度。话术上就是突出紧迫感,再不报就没了!

(6)价格详情

很多客户会直接来问价格,一般不会直接回答,因为在你没有塑造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之前,说出价格,不管多少钱,对方都会感觉贵,如果奇低,对方又怀疑品质。

价格到底如何谈呢?先塑造这个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谈价格时,要说明这项产品或者服务的市面价格,能带来多大的价值,把价值标价,再把超级赠品明码标价,最后再说出价格,这样客户接受起来会感觉合理一点。

(7)特别提醒

德国营销心理学家西格弗里德·沃克尔在他25年来的研究成果中这样写道:90%的收件人都会首先看“特别提醒”这个部分……

那特别提醒具体怎么写,要注意哪些点?

① 特别提醒应当重述行动的主张,也应当强调主要产品的最大利益点,还有你的零风险承诺+稀缺性和紧迫感。

② 特别提醒要简短有力,不要浪费时间。

③ 特别提醒应该以感谢结尾。

④特别提醒不要只是机械地就像闹钟一样仅仅提醒而已。不要把销售信开头的第一句话作为特别提醒。

以上,完成营销闭环:

【认知了解】-【深层次跟随】-【打动用户】-【完成转化】。

别瞎忙活了!家长的想法跟你想的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