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年​輕時我們在挑保險,年紀大了保險在挑人。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工作幾年後,

手裡終於有點閒錢,想著給父母配一份保險。

可是爸媽年齡超過50歲了,甚至年齡更大,

很多保險不能買。

給爸媽買保險的“三大門檻”

(一)年齡是道檻

很多保險都有購買年齡限制,比如醫療保險、定期壽險都會限制在65 歲以內;重大疾病險則將年齡限制在55-60歲之間;至於超過 65 週歲以上,重疾險或者防癌險的投保意義已經不大了。

舉個例子,65 週歲的男性,投保某XX消費型老年防癌險,只能做 10 萬的保額,20 年交費,每年要交 3638 元,總保費要 7 萬多,槓桿並不大。而且這是個消費險,不得癌症,是沒有保費返還的。買,有用,保障作用不大,不買,風險自擔。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二)費率高

重大疾病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會幾十倍的變高,老年人的賠付風險遠高於年輕人。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如圖,ix 就是發病率。在25 種常見的重大疾病中,0 歲的男孩發病率是萬分之 5.95,35 歲就是萬分之 13.96,而 70 歲就高達萬分之 385 了。(from:保監會)

這麼高的風險,保費可想而知。保險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一種博弈。保險公司要承擔的賠付風險就越大,那自然要多收一些保費。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三)核保通過難

上了年紀,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疾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也是非常常見的,因此為父母購買保險也會受到“健康告知”的制約。

比如有些老人,多年的高血壓,每日服藥,典型的慢性病,別生氣別累著,不影響正常生活,爬山游泳一樣不落。但是拿到保險上,90% 被拒保。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至於什麼血脂高、體重偏高、心肝脾腎有點問題的,太普遍了。誰家爸媽不是這樣,辛辛苦苦一輩子,還能維持一個很健康的狀態,真的很難。

一旦有健康問題,或者住院記錄,就要如實告知,進行核保,核保結果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

(注:僅作參考。實際情況,請以各個產品的如實告知條例和實際核保結果為準。)

核保的幾種結果

(1)正常投保

說明老人的身體真的還不錯,既往病症也是一些不影響費率的問題。

(2)加費投保

說明老人的健康狀況已經開始影響到承保結果,發病風險要高於完全的標準體,但是還在保險公司接受的範圍內,這時候可以加費投保,也就是要多花點錢。但加費投保,有問題的部分還是會賠付的。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比如 55 歲的大叔,如果有輕度脂肪肝 + 肝功能異常,指標在 1.5~3 倍範圍內,就要加費投保。

(3)責任除外

這類結果,一般是既往病症在某些特定的部位,保險公司認為這個部位未來出現風險較大,但是又不太影響其他身體部位,因此,只把這個部位的疾病責任排除掉,其他的保險責任正常。

比如甲狀腺結節,如果本身不嚴重,就很有可能這樣的結果: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再比如,老人家有白內障,那麼眼部的問題就會被除外責任。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4)延期投保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被保險人還在治療當中,或者不明確具體的身體狀況,不能確定最後的醫療診斷結果。所以保險公司暫時不能掌握具體的風險大小。

但延期投保不代表完全沒有機會,隔一段時間身體狀況有改善,或者明確的治療結果出來之後,還是可以再嘗試投保的。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特別是保險公司明確給出延期時間的,就說明給你時間去調整身體狀況。

(5)直接拒保

有些疾病是一定會被拒保的,比如癌症、原位癌,基本等於告別重疾和醫療類產品了。比較嚴重的高血壓、脂肪肝、心臟病、以及各種系統疾病,都是要拒保的。

請為父母買社保

老人入保,首先要考慮社保、新農保、新農合、城鎮居民養老、居民醫療保險這些國家常規保險。它是一個家庭最基礎、最划算的風險保障。每一個人都必須有。如果有條件,就一定要讓父母買。

“50+父母”的保險配置思路

為什麼我沒有給爸媽買保險

家庭的“頂樑柱”優先

在經濟能力或家庭預算富餘的情況下,按照需求上的“輕重緩急”來安排自己和家人保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家庭最應買保險的是一家之主,即家裡的經濟支柱,而不是未成年的孩子,或者是年老的父母。

買到合乎家庭情況的保險,才能切實保障未來的生活,在突遭意外的時候能有“雪中送炭”,因為作為頂樑柱,病不起,輸不起,也折騰不起……

……

*資料整合來源:保險在線、關哥說險、網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