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夫妻倆和母親同住一屋20年 背後故事感動整個村


河南省內黃縣有位百歲老人是當地有名的壽星,她77歲大兒子當年為了供養弟弟妹妹上學自己放棄讀中專機會,如今又無微不至的照顧百歲母親的事蹟在當地傳為佳話。圖片中是老人家的大兒子馬俊章和兒媳一起照顧老人的畫面。

據瞭解,這位百歲老人名叫高蓮香,今年104歲,育有兩兒三女,如今生活在一個五世同堂69人的幸福大家庭當中。

故事要從52年前開始說起,正好是老太太年齡的一半。那一年,高蓮香的愛人不幸去世,當時正在鄭州上中專的馬俊章聽說父親過世,猶如當頭一棒,自己是家中老大,下面還有4個弟弟妹妹,那時候最小的妹妹才四五歲,一下子失去家裡的頂樑柱,孤兒寡母可怎麼過呀。

辦完父親的喪事後,馬俊章決定放棄學業,和母親一起支撐這個家庭,當時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來信催他回去繼續讀書,但他看到年幼的弟弟妹妹們,最終把書本都壓在了櫃子地下。

過去農村都窮,讀過書的他明白沒有文化是不行的,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自己雖然放棄學業了,但一定要供養弟弟妹妹上學。就這樣為了掙更多的錢養活一家人,馬俊章既當哥哥又當父親,除了幹好家裡的農活外,還拉板車掏苦力,天不明就下窯拉磚,大冬天有時候連飯都捨不得買,餓了就啃個涼饅頭。當時村裡人還笑話他自己連飯還都吃不上,還讓弟弟妹妹上啥學呀,別人都不理解他。


後來在他和母親一起努力下,弟弟妹妹都跳出農門,從學校畢業有了正式的工作,目前都已退休,有了幸福的小家庭,特別是大妹妹還是一名軍醫,現在安居在福建。

一轉眼,50多年過去了,如今馬俊章都已77歲,他和愛人養育的5個子女也都成家立業,兩位老人家就守在老母親的身邊照顧著老人,他說孝敬父母是他份內的事情,這是自己的責任和任務。弟弟妹妹在外地都有一大家人,也都想把母親接過去孝敬,但老太太年齡大了行動也不方便,更是捨不得離開老家,所以他們都經常回家來看看老母親,特別是老母親生日時候,一大家人齊聚一起為老太太慶生,那場面很是溫馨。

老太太生活很規律,每天早上五點半,馬俊章準時起床,用半帶奶蒸一個雞蛋,然後再把剩下的那半袋倒裡面,六點準時讓老母親吃早餐。到八點時候老太太再和大家一起喝一碗玉米粥,只要天氣晴朗,夫妻倆每天都要推著老母親到村子的巷道里轉上一圈,讓老人家散散心,和鄰居嘮嘮嗑。到午飯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吃家常飯,大米、麵條每天換換樣,老太太從不挑食,但是夫妻倆都要問問老母親想吃啥,為她做點可口的飯菜。


這是老太太的臥房,牆上掛了一個大大“壽”字,旁邊就是夫妻倆的床,為了更好的照顧老母親,從母親80歲那年開始,馬俊章夫妻倆就開始和母親同住一屋,照顧母親夜裡上廁所,這一住就是20多年。馬俊章一輩子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從來沒叫過苦,自己雖然沒有完成學業,但他換來了全家人的幸福,弟弟妹妹都很感激他們,經常叫他們出去旅遊,經濟上也給他們幫助。

在他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下,他的孩子們也特別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如今他們和二兒子生活在一起,二兒子對奶奶非常孝順,每次一回到家就先到奶奶屋,看看奶奶渴不渴、餓不餓,孫媳婦也經常為奶奶做好吃的。圖為,孩子為夫妻倆補照的婚紗相。

談起馬俊章夫婦,村裡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讚揚的眼神,不約而同的說:“他們是村裡大家公認的孝順兒子和媳婦”。他同學送他一句話,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一個家庭。

夫婦倆用平凡的舉動,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淳樸的家風,折射著文明的光芒,用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營造著一個幸福美滿和諧的大家庭。不知道馬大叔的事蹟感動到了你沒有?說出您的故事吧。關注甲乙拼圖,瞭解更多百姓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