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什麼情況下步兵掩護坦克,什麼情況下坦克掩護步兵?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個要根據作戰環境討論,不同的作戰環境需要不同的戰術策略,不過在現實中,更常出現的往往是步兵和坦克彼此相互掩護,而不是簡單的一方掩護另一方。

一般來說,在敵方火力較強、地形較為開闊的情況下,主要是坦克掩護步兵。比如在平原、草原等這樣的開闊環境作戰時,坦克憑藉厚實的防護可以抵禦敵軍火力,而步兵則藉助坦克的保護慢慢推進。

而在城市等這樣障礙物眾多並且容易躲藏的環境下,更多的是步兵保護坦克。坦克雖然強大,但實際上也很脆弱,反坦克地雷、火箭筒、遙控炸彈等,都會對坦克產生不小的損傷。而坦克本身感知能力就很差,尤其是二戰時期的坦克,如果沒有步兵保護,很容易被敵方步兵鑽到其死角對其進行攻擊。德國人的鐵拳反坦克榴彈在城市戰中就沒少幹掉盟軍的坦克,如果有及時有效的步兵掩護結果就會大大不同。

不過如今隨著武器裝備水平的提升,以及作戰樣式的發展,城市作戰開始成為主流的作戰樣式。而兩者也基本上是彼此之間相互掩護,無論是車臣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是如今的敘利亞戰爭,坦克和步兵還是最佳組合,彼此之間相互掩護支援,產生了1+1大於2的效果。


僱傭兵


二戰的一天:

美軍遊騎兵:“二營長,他孃的意大..M4坦克呢,給老子拉過來,給對面德棍碉堡來一發!”

一發燃燒彈之後,鬼哭狼嚎的德棍從碉堡裡跑出來,M4衝向陣地,撕開口子。後面的步兵則跟隨坦克,通過這個口子擴大戰果。

阿富汗的一天:

小鎮街道的兩邊異常安靜,抱著頭巾的阿拉伯婦女把在街上好奇觀望的孩子紛紛趕回家裡。沿街二層的窗戶開著,隱約看到裡邊透著殺氣。

馬潤叫停了坦克,安排了兩個步兵班從街道兩邊挨個上樓檢查。馬潤踹開二層的臥室門,一個拿著RPG的塔利班連阿拉胡阿克巴都來不及喊,就被打成了血葫蘆。

步兵一邊搜房,坦克一邊跟隨。

步兵是坦克的眼睛和保姆。而坦克則是步兵的火力平臺和掩體。


瘋狗的輕武



這個時候步兵一定要躲在坦克後面,此時坦克就是防護盾。面對前方超強的火力,步兵此時唯一要做的就是儘量的把腰彎著,頭儘可能的底下,當然要看著前方,先別掛了再說。

這個時候也是如此,都被瞄準了還不趕快躲到坦克後方,這不是給敵方重火力一個狠狠攻擊的機會嗎?這種情況下面對敵重火力比如圖中的重機槍,步兵躲在坦克後是最明智的選擇。

這個時候重型傢伙正在死拼,步兵還是遠遠的躲著為妙,出來不但發揮不了作用,還會帶來更多的麻煩。

如圖所示,這個時候坦克乘員由於受至於視野觀察限制,無法360度觀察前方有無具有威脅的火力點或單個攻擊點,這個時候步兵就該從坦克後方衝出,主動承擔起清除和偵察以及攻擊坦克火力死角的目標。

此時坦克的較量結束了,是步兵該殺出清理戰場、消滅敵有生力量的時候了。






這就是沒有步兵的協同,一輛坦克貿然進擊,由於視覺受限,被隱藏的對手擊毀!

這種情況依然是缺少了步兵的有力支援和觀察,最終的結果就是被無法發現的敵人痛快的幹掉。

所以說,步兵是坦克不可缺少的耳朵和眼睛,更是坦克免遭暗藏火力擊毀的保護神。同樣,坦克是步兵進攻中最直接的高效的重火力支援,他們可以為步兵清除敵火力點和堅固的工事,同時為步兵提供穩入堅盾的保護。


冰雹藍天


一般情況下在傳統的野戰中是由坦克衝在前面,步兵部隊緊跟其後隨時肅清殘存的敵方火力點,尤其是反坦克單位;在城市巷戰中,則由步兵在前,坦克則在後方提供重火力支援,待步兵部隊肅清區域內的反坦克火力後坦克才可以進入。


當然進攻模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切都以儘量發揮坦克和步兵各自的優勢,避免其劣勢為基本原則。坦克的火力和裝甲防護遠遠超過步兵,在中遠距離上坦克效能遠遠大於步兵,但是坦克的視野不足,尤其對於近距離的戰場情況無法有效偵查,其裝甲和火力優勢也發揮不出來,很容易被殘存的敵軍單兵反坦克武器從側翼或者後方擊毀,所以需要步兵單位協助肅清。

步兵單位則存在火力射程和防護力不足的問題,即使是乘坐裝甲車的裝甲步兵的防護力也不高,一些速射機關炮甚至是重機槍都可以將裝甲車擊穿,更不用說那些反坦克的重型火炮和導彈了,所以他們需要坦克在前面為他們開路,直到衝上對方陣地上,則由步兵單位迅速肅清陣地上的所有敵方單位,尤其是那些躲在戰壕裡敵軍,只能由步兵用手榴彈和工兵鏟來肅清。待徹底佔領陣地後,後面的炮兵、補給部隊等支援單位才能跟上來,簡單重組後再次發起進攻。



城市巷戰中由於街道較窄,兩側高樓密佈,坦克的視野收到極大限制,而且極易被對方從兩側、後方甚至頂部摧毀,坦克的裝甲以正面最後,其他方向的防護都很弱,普通的反坦克火箭和導彈幾乎只要擊中坦克就一定能摧毀之。所以由坦克衝鋒在前極易遭到重大損失,而且就算坦克通過了,步兵也跟不上,兩側建築物還是需要步兵部隊一步一步的清理,複雜的城市地形表明戰鬥只能緩慢的推進,以殘酷的近戰為主。所以坦克一般作為一個移動的堡壘在後方為步兵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摧毀任何暴露的火力點,而由步兵在前一個一個肅清樓房裡的敵人。


小小狼王


坦克,主要是“扛輕彈藥”的“移動裝甲碉堡”,同時因為自身強大的火力能夠殺傷摧毀當面之敵。

隨著二戰步兵輕型反坦克裝甲火器的發展,摧毀坦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難事,特別是RPG的出現更讓坦克小心翼翼。

在覆蓋火力不足、戰場電子偵察手段不足、能夠壓制敵方炮火的情況下,出動人肉步兵去清除RPG手是必要。

步兵在戰區形成包圍的情況下,遭遇敵機槍火力點困擾時,這是出動坦克清除火力點時刻。

但實際戰場卻是千變萬化的,無論對坦克裝甲步戰車還是步兵,“口徑正義”永遠都是正確的,什麼樣的坦克裝甲車輛都擋不住“口徑正義”的爆轟。譬如說:用107mm火箭彈的發動機推動裝滿炸藥的小液化氣瓶,打不了8km打500m~1km還是威力巨大。這種小口徑液化氣瓶遙控路邊超次口徑RPG打坦克裝甲車輛,只要命中肯定是“一地節操”零件。一句話,未來戰場“彈藥量很重要”,而即便武器再先進、抗揍也擋不住“口徑正義”。











B座603-YXQ


坦克這種主戰裝備一直以來就以強悍的機動性,防護性,火力為一線作戰部隊提供可靠的戰力。如果沒有適當的反坦克武器,坦克幾乎是無敵的。

不過,坦克雖然強大,但是也依然離不開其他兵種的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戰能力。在野戰環境下,一般地形較開闊,如沙漠,平原等等;這些地形適合坦克快速機動,因此坦克更多要掩護步兵,而這時步兵主要是搭乘在步兵戰車內,配備坦克部隊進行作戰的。開闊環境中,坦克一般會利用其強大的性能進行突擊作戰,打開缺口之後,步戰車會將人員隨後第一時間送到對方陣地進行鞏固。因此這種作戰模式下,步兵在進攻戰鬥中對坦克的掩護作用有限,主要還是由步戰車來執行這個任務。但步戰車也無法衝鋒在第一線,所以還是要坦克頂在最前方,起到吸引反坦克火力並消滅敵方重要火力的重要作用。

當坦克進入到狹窄的作戰環境中,比如巷戰時,就需要步兵來掩護坦克了。因為巷戰中坦克的觀察視線被嚴重阻礙,無法及時有效的察覺到周邊依靠建築物隱蔽執行伏擊戰術的敵方兵力。這時步兵分隊就能起到為坦克提前預警,指示目標,並消滅潛在威脅的作用。有了步兵的掩護之後,即使坦克被擊傷,人員也能很大程度上逃離受損的坦克。人員保留下來自然換上新車就能戰鬥。但如果車組人員全損失,那麼對部隊戰力生成影響很大。

中東地區的國家就因為步坦協同戰術不好,導致在戰場上不光裝甲裝備損失大,專業的車組人員也損失過大。俄軍在打進車臣首都格羅茲尼的戰鬥中,就因為車載步兵不出車作戰,清理周圍房屋,掩護坦克反擊,結果讓武裝人員從高處,低處等各種隱蔽處將俄軍坦克車隊徹底打殘。其具體戰術很簡單,將俄軍車隊首尾戰車打廢之後堵死逃生通道,中間的車隊在沒有步兵的支援下,被武裝人員挨個點名射殺~~損失慘重~~


陶德中士


我來說一下想法。

其實說什麼時候步兵應該掩護裝甲類裝備和裝甲類裝備什麼時候應該掩護步兵更合適,坦克只是其中一類。

裝甲掩護步兵:

1,搶灘登陸,

登陸戰可以說是現代戰爭中最難的進攻行動。防守一方在灘頭早早就佈置了各類輕重武器,機槍,迫擊炮,岸防炮等,登陸部隊若以步兵強攻,損失無疑巨大,情況可參考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此時,登陸部隊應以伴隨登陸的水陸坦克,裝甲車在前部掩護步兵登陸。


2,野外攻堅戰

就是最常見的野戰軍部隊隨行的主要戰鬥任務(筆者曾是解放軍野戰軍的一員)。敵對雙方在廣袤的野外進行攻防,進攻一方肯定是坦克掩護步兵,我們在演習的時候也是如此,都是跟在坦克的後邊,拍成兩排,低姿前進。原因也是同理,雙方陣前火力佈置都是很猛的。

3,空降作戰

現代空降作戰,由於運輸飛行器運載能力的加強,坦克裝甲車隨部隊空降都很正常。而空降部隊一般都是空降到敵人後方要害部位,危險性也是極大的。層有人說過:我們空降兵天生就是用來被包圍的。在這種情況下,順利著陸後,肯定還是以裝甲為先頭,攻擊敵人。


步兵掩護裝甲:

1,城市作戰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在城市戰鬥中,各類建築門窗都可能向裝甲類兵器發射致命的反裝甲武器,而且大部分裝甲武器頂部都是最脆弱的部位,城市戰中很容易受到致命攻擊。1994年俄羅斯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裝甲旅長驅直入城市,被打的七零八落,損失慘重。所以城市戰中,裝甲本身就是弱勢兵器,不能不用,要少而精,還可以專門進行改造,比如德國前幾年推出專門用於城市作戰的豹2A7“城市豹”。戰鬥中,步兵掩護裝甲,遇到火力點再讓裝甲攻堅,攻堅完了再躲起來。


2,山地作戰

山地,一個作戰中相對特殊的地形,比如當年的朝鮮戰場,美軍裝甲部隊發揮也不是很優秀,損失也比較大。山地,地型起伏大,地貌複雜,便於步兵等火力點隱蔽,對裝甲部隊威脅比較大。就需要步兵掩護裝甲部隊前進,必要時再輸出火力。


其實總結來說,裝甲火力猛,機動性差,步兵機動能力強,火力弱。在作戰地型相對複雜的情況,步兵需要掩護裝甲,在地型開闊的情況,裝甲掩護步兵。也不是完完全全的誰掩護誰,都是相輔相成,靈活運用。


A.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為什麼要步坦協同作戰跟。作為武器,任何武器都有缺點,都有天敵,雖然坦克裝甲厚,但其視野受限,反坦克導彈/火箭筒都是坦克的天敵,而步兵沒有太強的防護能力,很容易遭到地方武器的打擊。步坦協同就是為了將雙方優勢互補,達到1+1>2的目的。

要論什麼時候步兵掩護坦克,上面說過,坦克的視野有限,首先,巷戰,巷戰被稱為坦克的噩夢,因為現代坦克雖然四周裝甲防護強悍,但坦克頂部卻是最大的弱點,加上蘇制RPG-7的價格低廉,操作簡單,導致其流落在世界各地,如果敵方使用反坦克導彈/火箭筒在樓頂設伏,可以很簡單的對坦克群造成致命打擊。然後是山地作戰,山地作戰對坦克也是不理的,因為沒人知道在各種草木叢中,有沒有隱藏著伏擊的敵人,而且就算髮現,坦克想要攻擊近距離的敵人,也是很吃力的。


說完步兵掩護坦克,在來說說坦克掩護步兵,首先要知道,什麼時候步兵最容易被打擊,一般情況下,在一馬平川的平原或者其他地方,步兵很容易被地方火力打擊,而在這個時候,出動坦克,抗下對步兵威脅較大的各種火力,掩護步兵衝鋒,這才是坦克應該做的事。

想要了解步坦協同的話,美國的電影《狂怒》感覺拍的挺好,想了解的可以去看看。




個人見解,可能有疏忽或者遺漏,有問題請指出。


VDGDF


扣扣字眼就會明白兩者關係。坦克很簡單在古今中外,巷戰,野戰,登陸作戰他的任務只有一個反裝甲,其他都是次要的。換句話說,坦克生下來就是用來打坦克的。但是他是個瞎子。除了對正面遠處目標看到清楚外其他角度幾乎是瞎子,這時候坦克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提升成了坦克戰鬥潛力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塊了。步兵作為軟目標,和他們相反,他天生對周圍態勢感知靈敏,但缺點是相對其他:兵種他是個近視。於是坦克掩護步兵幫助步兵攻擊遠程堅固工事目標,裝甲目標,而步兵發揮他近距離戰場感知優秀的能力負責保護坦克,呼叫炮兵,武直支援,清理坦克近距離的單兵反裝甲武器單元,狙擊手小組等。

總結,坦克掩護步兵,步兵保護坦克。


風車騎士45541173eg


你的問題很好,回答你特別簡單。

只有巷戰時,坦克充當移動火力點時,需要步兵掩護,其它戰況不用,如果其它戰況坦克需要步兵保護,那就一個結果沒有制空權了,很多軍迷可以說這太簡單了,志願軍就這麼作的,軍迷說如果志願軍入朝要是有坦克大炮,打的就會好點,其實小看那些打了一輩子仗的將軍了,因為沒有制空權,大炮不如迫擊炮手榴彈,汽車比坦克有用,朝戰後期蘇聯中國有了一些制空權後,坦克和重炮才過去,坦克掩護步兵就一個,完成跑路也就是快全軍覆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