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是新年

正月初二回娘家

任荣和郭方去年十一结婚。今年过年,任荣来到位于费县马庄的婆婆家过年。

大年初一一早,婆婆就包好了韭菜鸡蛋馅的水饺,食用素馅的水饺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肃静、没有嘈杂的事情发生。当然,也取韭菜的谐音——“久财”,希望新年发大财。

吃完水饺出去拜年,任荣发现大门口横着放了一根木棍,仔细一看,左右邻居家门前都有木棍,为什么家家户户要放一根木棍?郭方说,这叫“拦门棍”,除夕那天晚上放的,据说有两个意思,一是堵元宝,不让财神、福神往外跑;二是防“野鬼魔怪”,不让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进入家门。这根棍子要一直放到正月初七。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

以前,初二一早女方的弟弟都要亲自到姐姐婆家接姐姐回娘家。现在通讯的发达取代了以前的繁琐,通常都是打个电话以示邀请。

新女婿头一年上门,是一件隆重的大事。名曰“磕新头”。按照传统,出嫁的闺女不能给娘家人磕头,所以一般由女婿代替。女婿要跪下向岳父岳、母磕3个响头,岳父、岳母都会给女婿“磕头钱”。

午饭时分,岳母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新女婿,岳父则拿出珍藏多年的老酒,全家人一起吃顿热闹的团圆饭。

正月初五送火神

“正月初五送火神”是沂水县诸葛镇大峪村的特色民俗,起源于清代后期,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

每年这一天,摄影师张占连都要专程从兰山驱车赶往沂水,用镜头记录这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

早上7点,张占连赶到时,参加送火神的父老乡亲正在化妆:“有扮演孙悟空的、猪八戒等神话角色的,有表演扭秧歌、踩高跷的,为了烘托热闹的节日气氛,都是浓妆艳抹。”

大峪村的老人之前积淀了近百年的大戏班子,所以他们唱大戏时留下来六大箱戏服,送火神的年轻人用这些戏服妆扮起来,绚丽多姿,极为惹人注目。而且很多过去唱过大戏的老人还健在,他们能够按人物角色为年轻人妆扮戏服并画上脸谱,目前主导游行队伍的人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化妆完毕,10点左右开始文艺汇演,汇演结束后,随即开始“送火神”的仪式,由锣鼓队、舞狮队、高跷队、秧歌队等组成的队伍开始游行。

出发前,队伍首先在村东头的南北路上行跪拜仪式,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拜完,队伍正式出发。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的也都活跃起来,边走边演,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向村南走去。围观的群众和孩童挤满了两侧的街道,很多年轻人早早站在了平房顶上等到送火神队伍的到来。

在村南头,有一个“场”,每年麦收后用来“打场”的空地。送火神的队伍在这里再次举行祭拜,将全村各家各户送来的“金银元宝”“金砖银锞”等香火纸钱一起烧起来,游行队伍这时解散。最后,只剩几位位老妈妈留下看着香火烧尽,磕头作揖后,送火神仪式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