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數學」,內容學習要順應思維的發展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學習內容,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每個年齡階段孩子思維發展的具體特點以及適合的學習內容。

科學研究表明,3-6歲期間,所有腦細胞都在健康、飛快的發育,因而這個時期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

教孩子學「數學」,內容學習要順應思維的發展

如果繪製大腦發育的示意圖,會發現,大腦發育從零歲開始起步,三歲時達到高峰期,六歲時開始走下坡,到了八九歲會持續下滑,到了30歲就定型了。

所以,3歲到6歲,就是常說的大腦發育黃金期。


  • 2—3歲的孩子,思維處於直覺行動階段,並開始向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過渡。

這一階段的孩子在數學方面的思維特點是:有數的觀念和行動,但尚未形成數的概念

教孩子學「數學」,內容學習要順應思維的發展

他們在行動中進行思維活動,比如:他們可以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物體,但數完後卻說不出物體的總數。

有的孩子只是在唱數,並不知道數的意思。還有,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他們能認識圓形和正方形的東西,但卻說不出圓形、正方形的概念性名稱及特徵。

這說明他們還處在行動階段,並不理解數的實際意義。他們只能反映自己動作所能觸及的具體事物,依靠動作思考,而不能離開動作之外思考。所以2-3歲的孩子思維發展處於直接行動階段,還不適合進行數學教育。

  • 3—5歲的孩子,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

這個階段的思維特點是:具有情境性和固定性

教孩子學「數學」,內容學習要順應思維的發展

例如:3歲左右的孩子能點數5個具體的東西(如5個蘋果),但數完後卻說不出總數,這是因為他們還不能在具體的5個東西的基礎上抽象出總數為5,而4歲時就可以了。5-6歲的孩子在運算中解應用題的正確率比解算式的正確率要高,也是因為應用題提供了具體形象的情景,更易於孩子理解。

孩子學習數學,需要使用具體的、形象的物體代替抽象的數概念,讓孩子在對物體進行分類、按大小排序和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感知物體多少等具體活動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將來認識抽象的集合數和數序打好基礎。

  • 5—6歲的孩子,開始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這一階段的孩子初步懂得數的實際意義。

開始理解數序,並能學習數的組成,進行簡單的運算(學習10以內加減法),這正是在孩子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

教孩子學「數學」,內容學習要順應思維的發展

孩子計算能力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為運用實物加減,計算時要以具體的事物、圖作為工具。
  2. 第二階段為運用表象,把抽象的數想象為具體的、形象的東西,比如常用的口述應用題,這是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階段。
  3. 第三階段為運用抽象的數字、符號進行計算,這要求孩子在掌握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邏輯思維進行運算。

數學是抽象的,而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是具體的。因此,解決數學的抽象性和孩子思維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是培養孩子數學興趣的關鍵。

換言之,要使孩子喜歡學數學,對數學感興趣,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因素,要選擇適合孩子認知發展特點的內容,千萬不要跳過這個過程;

其次

再依據孩子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與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聯繫。這是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的總原則。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瞭解更多”,免費試看何秋光思維訓練課程~

幫孩子啟蒙,希望你們和我一樣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