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黃賓虹先生曾說:“作畫當以大自然為師,若胸中有丘壑,運筆便自如暢達矣。”細鑑高勝雨老師的畫作,讓人有一種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在乎神似的古典雅緻之感,又蘊含了自然靈動之美,讓人心中充滿和諧、暢神、安然自在之氣。方寸之間盡顯大好山河,翰墨之中彰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這樣的作品,已經脫離了寫景環境視野的範疇,卻處處彰顯營造精神世界自然的藝術境界。

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高勝雨老師作品《心入白雲》 尺寸:143x70

高勝雨老師的山水畫,不僅僅注重道法自然,同時注重了用色,他的畫留住了山水的靈質,更注重了傳統文化的傳承。

高勝雨老師的作品乍看奪人眼球的是畫面的整體構造與眾不同,他喜歡居中起意,隨心起筆,落筆之處也盡顯自然精髓,傳統山水畫講究崇山峻嶺、茂林飛瀑、層巒疊嶂、巍峨雄壯,但高勝雨老師追求的卻是奇峰獨立,他的奇峰獨立不單單是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更是將心中對生活、對人生、對自然的感悟融入進去,讓人真切的感到居中起意、蓄勢、凝力的厚重之感,這是高勝雨老師大膽的探索和創新,更是一種他對藝術的執著最求!

《老子》說:“五色令人盲。”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如果畫家只注重了表面的五色,“則物象乘矣”,物象內在的本性就被忽視了,就不能得到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山水畫在處理虛實上講究“知白守黑”的原則,而高勝雨老師擅長淺絳山水畫,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畫中的筆墨輕重、虛實結合、動靜相宜,恰當的留白使墨色顯得更加凝重。在同一畫面中會有墨色與紙張色、虛實、乾溼、濃墨、蒼潤、剛柔、疏密、鬆緊、開合、張弛等問題,這關係到畫者心性及修養問題,考驗畫者對於“道”和“技”的認知和處理智慧及能力。

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高勝雨老師作品《高木西風》 尺寸:100x50

高勝雨老師的作品中,山峰處常多出幾點濃墨重筆,而山腰和山腳處常以淡墨輕筆處理。他便巧妙地把奇峰獨立定住了重心,給人一種獨峰特有的穩重感、厚重感而又頗具動感精神的美感。獨峰似靜而動,雲水似動而靜,靜動結合,相得益彰。獨峰為實,以“黑”代之;雲水一筆為虛,以“白”代之;計白當黑,虛實相守。這種處理,技法上通達,道法上自然,真正做到了“心手相應”、“由技入道”。

高勝雨老師的山水畫似乎很合乎中國山水畫水墨色彩發展的路子,從岑嶂山水走向淺絳山水乃至水墨山水。他前期的山水也多是連綿山群、色彩斑斕,後來漸次獨峰淡雅下來,慢慢鍾愛上了單純而又富有變化的淺絳技法。這種改變很重要,它是一個人躁動歸於平淡、精神境界漸趨高拔成熟的表現,是追求迴歸自然本真的一種表現。

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高勝雨老師作品《心靜隨處淨土》 尺寸:100x50

高勝雨老師的山水畫作品中蘊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他是在用自己的畫筆傳承這種文化,一個有獨立思想的畫家必然找到了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語系”,沒有這“語系”,畫家是無法表情達意的。高勝雨用自己特有的“語系”傳承文化,創造精神世界的自然。

在高勝雨老師的山水畫作品不僅表現出了高超的技藝,更包含著堅挺的思想。“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血肉之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非上上智,無了了心。”一切變得淡然了,心胸自然裝得下大天地了。

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高勝雨老師

高勝雨,字墨卿,春雨堂主,長期從事美術書法教學及理論研究。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人民藝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學盟榮譽理事長、中國民盟盟員、中國國家博物館藝術委員會委員,惠風山水畫研究院院長,怡雅軒藝委會委員。

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自然法則中的山水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