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巧妙的一场战斗: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

小人物改变结局——红军顺利攻克天险腊子口,原因是一名小战士!

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历尽艰辛,不断的突围,惊险无数,攻克数不清的天险隘口,一次次的使红军的命运发生转折,每攻克一个天险,都是巨大的牺牲,是无数的烈士的鲜血。但也有不少的巧仗,这里说的就是攻克天险腊子口的战斗。

纪念,巧妙的一场战斗: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

天险关隘腊子口位于甘肃南部的岷山山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咽喉要冲,是少见的天险隘口,两边山峰高耸对峙,重点是两岸的山峰犹如天神拎着巨斧将山劈开一般,没有可以用于攀登的岩石,光溜溜的岩石直入云雾之中,沟底也很窄,有一条流水湍急的河流,两边的通道只有一座桥,别无他路。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抵达的天险关隘腊子口,红军决定攻打腊子口,打开北上的通道,并且由战斗力强悍的红四团来完成,红四团的团长是黄开湘,政委杨成武。

为阻止红军北上,国民党下大力气防守腊子口,由国民党新编第14师防守腊子口,14师师长鲁大昌在腊子口小小的隘口处,密集的部署了两个营的兵力,纵深放了一个旅的兵力,还在岷州城内有做为预备队的四个团,可以随时增援腊子口。

也就是说,红军要攻克腊子口,不仅是是攻克,必须是速战速决,不然后面的敌人一旦上来了,麻烦很大。

对岸早已经被国民党军鲁大昌部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工事,黄开湘和杨成武看完前沿,认为这就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纪念,巧妙的一场战斗: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

面对这样的隘口,红军还是组织了正面进攻,对面的子弹如同弹雨,密不透风,加上居高临下扔过来的手榴弹,缺少重武器的红军不可能突破这样的弹雨,要是有一门火炮,进攻就容易多了,可是一路东挡西杀的红军,到了这里,原本少得可怜的重武器早已不知道在哪里了。所以,红军攻打了一天,也没前进一步,敌军扔过来的手榴弹爆炸的碎片,连同没爆炸的,在桥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看不见桥面。

当夜,红军指挥员决定改变策略,除了正面由杨成武政委指挥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另由团长黄开湘率领两个连,沿右岸的峭壁迂回到敌人侧后奇袭敌人。

根据新的部署,负责迂回的队伍,涉水过河,没有受到攻击,觉得很顺利,可是到了山崖底一看,直立的绝壁挡住了去路,尝试了几次,根本无法登上一步。

纪念,巧妙的一场战斗: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

纪念,巧妙的一场战斗: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

在山崖底下来回的查看,就是找不到一处可以攀登的地方,时间在不断的过去,佯攻那边打得很激烈,上级不断的来询问战况,因为目前不仅仅是鲁大昌的增援部队正在赶来,周围的国民党军队也正在合围,所以形势危急,刻不容缓。

正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从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跟黄开湘说,他在入伍前经常在山里采药,无论多险的山崖都能用一根铁钩上的去,这段悬崖他差不多能爬上去。

这个外号叫做“云贵川”的战士脱掉鞋子,背着用战士们绑腿搓成的绳子,拿着一根系着铁钩的长竿子,试着往上攀登,山崖太陡了,爬过无数的悬崖的云贵川,没爬多高就滑了下来好几次。

最后一次,他成功了,慢慢的爬到了悬崖上,这时候敌人哪怕是一个士兵都可以守住的地方,一个敌人也没有,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有人爬上来。

悬崖下的红军都紧张的看着云雾中,就怕云贵川失手掉下来,终于长绳从雾中垂了下来。这时候已经过了午夜了,正面的佯攻已经达到了白热化,佯攻也变成了强攻:红军组织敢死队,隐蔽地接近到桥头,一个战士不慎掉进了激流,被敌人发现,敌人立即调转火力,这样正面的火力就减轻了,连长胡炳云立即带领战士猛冲到敌前面,敌人冲出来反击,双方展开肉搏,敌人人多势众,几次冲锋都退了下来。

负责迂回的队伍爬上了山崖顶,发现敌人的碉堡连顶盖都没有,因为他们就想不到会有红军爬上来!黄开湘立即命令发信号弹,并且立即将手榴弹居高临下的投进了敌人的碉堡里,敌人大乱,正面的红军立即冲锋,敢死队也摸到了敌人面前,面对这样的进攻,敌人迅速溃败,丢下大量的尸体,溃败而去。

纪念,巧妙的一场战斗: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

太阳升起的时候,红军完全的占领了腊子口,并乘胜追击几十里,缴获了小山般的粮食弹药,特别是缴获了红军缺乏的大量的盐!很久以来,红军终于吃上了有滋有味的大米饭。

后来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看到腊子口天险,看到敌人碉堡里的尸体,看到突击路面上足有半尺深的手榴弹片层,感慨道:如果没有这位小战士,我军不能迅速突破腊子口,敌人的援军到来,左右的敌人合围过来,红军的伤亡得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