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我们不能用90后的思维方式看00后的购物行为,更何况做内容的很多达人都是80后……我们需要改变一个刻板印象:淘宝是一个购物平台,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的平台了,淘宝平台把内容放大到文字+图片+视频+直播+VR+互动的多元素组成的更大范畴的内容体,以内容为载体的淘宝已经演变为一个消费媒体APP,而这种消费媒体属性更被广大年轻躯体所喜爱

做内容的人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受众,甚至成为你自己粉丝的人。淘宝的主流消费人群是80后没错,但是内容的消费人群却是十分年轻化的。

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而淘宝的万能,个性,自由的放飞自我的形象,正是适合这类人群。这就是我们和商家和其他人讨论淘宝直播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说,我从来都不看淘宝直播,呵呵,其实不是这个产品不好,而是你太老了,扎心不?

关注内容和用户的关系

我们在淘宝这个平台上做内容和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是,既要考虑官方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用户的属性;不要高傲的说我做的内容只为用户服务,因为如果你的内容官方要求都不满足,你接触用户的机会都没有!

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那么我们就要客观的来看待用户和内容之间的关系了,客户从哪里来,客户为什么来,客户给内容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而这个是基于生意参谋后台的用户数据来调整的。

这个数据中我们看到的是用户本身以及用户背后的潜在需求,需要我们深入的了解这个群体背后对自己内容的偏好。而对达人后台用户数据的关注从来都不是达人的习惯,因为渠道为王的时代不需要这个,但是现在,微淘为起点,你必须关注这个

1、用户信息隐藏的内容偏好

在生意参谋后台对用户数据中,其实很多是无效数据,也就是这个数据根本无法引导内容决策和生产,但是对于用户本身属性的数据是有帮助的。

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对于“用户”来说,就是成为粉丝前的状态。在达人端叫读者(阅读内容的人),我们关注用户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如果是年轻人偏多,那么你的内容就要用年轻人的预期和口吻,么么哒;如果是年纪大的人,你就应该体现沉稳和理智的一面。

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用户的职业和学历情况,来看用户的生活场景以及判断他们的消费知识结构是否符合内容消费的要求;对于未知的部分,就是没有学历数据,通过整体数据中做简单的切分即可

其他的阅读用户的类目偏好和品牌偏好都没什么用的,作为潮女达人看到粉丝喜欢小米手机,你不一定可以满足他们这方面内容的需求的。

2、商家对用户和达人对用户的认知差异

商家对于用户的感知比达人对用户的感知会更强,因为商家端长时间依赖关注的是用户数据,用户就是来店铺里面买东西的人,用户是商家的访问客户。

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但是达人对用户的认知是“用户是在渠道里面浏览内容的人”,在没有成为粉丝的时候,原则来说用户是渠道所有。而渠道自己掌控的流量,依据自己的定位切分流量资源位,设定内容规则和达人权限。

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内容生产者在渠道流量把控的前提下,需更关注的是渠道的定位和用户属性,如果渠道定位和用户属性把握准确,那么在这个渠道的流量会提升,奖金会变多……如果长期内容沉淀在一个渠道,渠道的用户和你的粉丝就几乎一致

3、给确定用户一个小确幸或者小确不幸

无论是依据用户流量属性还是依赖渠道的内容投放,我们无法逃避的是我们要为我们的目标用户服务。而这种服务每个达人应该具有自己的特性,我这里说的是“应该”,但是很多情况是我们没有那么多应该。而是更多的重复建设,内容叠加,这个是中心化规则使得这个内容没有了差异化。

不看淘宝的内容?说明你老啦~

这样的模式好处是可以让新手达人快速掌握内容规范,坏处是千篇一律的模式抹杀了内容创新。

但是如果要长期生存下去,关注用户属性的同时,我们需要在原有内容基础不变的前提下,还不得不要为用户提供一个不一样的东西,也许是小确幸,也许是小确不幸!

小确幸在手法上可能体现在有用,窃喜,舒服,好看

小确不幸在手法上可能是出乎意料,有趣,创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