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献给卢德铭志愿队汇源分队的志愿者

修水传媒讯 匡明禄 他们,有的满头银发,年逾古稀;他们,来自公司、厂矿、机关;她们,放弃手中的家务活……每天早上、中午、晚上相聚在汇源小学校门口的“丁”字路口,是“卢德铭”三个字紧紧把“满心都是善,满眼都是和”的他们粘连在一起,他们是编外的“交警”、“市场监管员”、“卫生监督员”,最重要的他们是学生安全的“保护神”。

他们 献给卢德铭志愿队汇源分队的志愿者

从12月4日开始,这支志愿者队伍就“风雨无阻”。每天他们不知疲倦的身躯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架起了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休息室里他们总结昨天的工作,学生上学、放学前十分钟到达指定位置做好护送工作,指挥家长有序接送,督促车辆有序摆放,教育学生按规定路线有序离校。他们承担者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工作,然而他们一个个到得那么早,学生全部离校后才悄悄离开,却每每看到他们笑容是那么灿烂,神情是那么乐意,无半句怨言,无半点推辞。有所不知的是他们有的并非我校学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王登堂老人原来每天负责接送自己的孙女,主动参加志愿队后遇到特殊天气时自己的孙女由老伴接送。他说:“我要接送更多的孙子孙女”。那个天天最早到达,次次站在马路中间,进校门就戴上“志愿者”袖章的王登堂爷爷,他训斥不听指挥的司机,教育不按线路接送子女的家长,对小摊小贩进行疏导,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他在捡垃圾,他捡到东西主动交给失主,他帮忙调处学生间的小矛盾。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一天的志愿活动结束回家,儿子端来一杯热茶,“妈妈,您辛苦了!”妈妈顿觉热血沸腾,泪如泉涌。他和她是“他们”中的一个缩影,旁观者看到的是上、放学时他们忙碌的身影,听到的是“这是应该做的”,做到的是办学十多年来的“放学”乱象得到了根本的整治,为学生的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他们 献给卢德铭志愿队汇源分队的志愿者

他们是和谐社会的热心肠,大爱传承,善行修城。每天在无偿的工作着,任何人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行为。虽然此项工作运行只有三个多星期,他们没有薪酬而且低调缄默,而乐意加入志愿者的家长纷至沓来,以他们的行为在感染着每个家长,每个学生,每个过往的行人,把无私的奉献变成了躬身实践,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正因为他们博大而深沉的爱能使人心震颤,足以感天动地,因他们社会增添一份和谐,道德之花更加鲜妍。每天的上、放学时“志愿队”旗在迎风飘扬,他们就位后就在校门口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果说这个社会在变,变得让人难以揣测,那么他们先知先觉又先行,却在诠释着人世间最真挚的爱。他们是现时代最可敬可爱的人。让人难以置信,他们保护的是几岁、十多岁的小学生,这些小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学会了更多的“感恩”,“爷爷、奶奶,您辛苦了!叔叔、阿姨,您辛苦了!”这句自发经意的问候是对“志愿者”善举的最高褒奖,而他们却个个嘴上都说“应该的”,心里却感到莫大的慰藉。他们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他们深知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责任。他们在尽着社会的责任,用汗水换来亲人的理解,用泪水迎接小朋友的欢乐。用心中的太阳在温暖着大地的苍凉,用心中的北斗去引领迷失的困惑。他们在走近着每一个家庭,他们的言行举止给汇源小学的全体教师一个个严峻的“挑战”。老师们,你们在行动吗?

他们 献给卢德铭志愿队汇源分队的志愿者

社会在呼唤着“友善”,呼唤着“志愿者”。社会文明需要每个人从每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社会风尚的形成提倡“小手拉大手”,而更多的应该是“大手带动小手”。如今,学校周边这么多的“他们”成了卢德铭志愿队汇源分队的志愿者,他们用真诚的关爱谱写着深沉的歌。如今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闪动,已经把温暖传递到每个角落。学校这3800多孩子,这145名老师什么时候也成为学校工作、学校管理中的“他们”呢?是的,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不久的将来,这师生、这所有的家长,这过往的行人终将成为“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