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長安:長治久安再出發 接滬融杭新天地

海寧長安:長治久安再出發 接滬融杭新天地

水運十里,一壩三閘,長安,一個花海觀潮的千年古鎮。

產城人文,融杭接滬,長安,一座鐘靈毓秀的魅力新城。

長安是一座自古繁華的古鎮,唐時已建為市鎮,為南來北往的水陸要衝,宋時已有“長安閘”之名。乾隆《杭州府志》稱長安為“商賈舟航輻輳,晝夜喧沓,市無所不有”。

長安鎮位於海寧市西部,緊鄰杭州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91.9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5個社區,常住人口18萬人,戶籍人口9.5萬人。長安交通網絡發達,杭浦、滬杭高速、01省道橫貫全境,距滬杭高鐵海寧西站5公里。

2014年長安被列入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鎮。經過四年的培育,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人口結構不斷優化,創新潛力不斷激發,城市環境更加優美,產城融合日益深化,已跨出了由“鎮”到“城”的重要一步。

理念之變

產業融合大發展

王超英,海寧市職工攝影家協會會員,如今的長安是常來的取景地,每次來長安感受都不一樣,“彷彿每時每刻都在變。”

在他看來,如今的長安既“古”又“新”,運河古鎮和產業新城相互融合,交相輝映。

被列入小城市培育試點後,長安大膽轉變發展理念和定位,形成了以長安新城為主中心,高新區為副中心,涵蓋運河古鎮、科教新區、特色農業區、回頭潮景區、融杭商貿區“一體兩翼五大組團”的發展大格局。四年來,長安鎮GDP、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從2014年的92.6億元、4.7億元和54.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40.69億元、7億元和114.95億元。

海寧長安:長治久安再出發 接滬融杭新天地

長安花卉小鎮

去年,以“工業強鎮再出發”為目標,長安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鎮(區)182家規上企業完成產值227.2億元,同比增長17%,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印刷包裝三大特色產業佔總量一半;成功創建嘉興市特種設備專業園區,獲得“浙江省高端裝備製造業特色基地”稱號,成為嘉興市四個現代裝備製造業特色專業園之一。

在科技創新上,長安以“智匯東灣,杭海創谷”為引導,通過全面承接杭城科技人才資本要素,吸引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入駐,建設與杭城錯位發展、配套互補的產業發展新高地。截至2017年,全鎮(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3家;專利授權量50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69件,同比增長50%,位列全市首位。

海寧長安:長治久安再出發 接滬融杭新天地

杭海城際鐵路建設中

在融杭發展上,長安著力架設海寧西部融杭新橋樑。深入推進融杭一體化功能佈局,深度融入杭州地鐵走廊和錢塘江走廊,成為潮城融入杭城的新橋樑。隨著春潮路、之江路等道路的建設完成,高新區主幹道實現了全面接軌杭州。目前在建的杭海城際鐵路的建設,更能提升兩地交通共聯度,從而縮小都市圈內互相通行的時空距離,形成便捷、高效的都市區生活圈。

環境之變

生活品質大提升

今年71歲的退休醫生董仲達從未想過,短短四年時間能帶來如此大的改變:高樓越來越多,道路越來越寬,環境越來越好,大企業進來了,大學進來了,軌道交通也要建成了。不過,最讓他欣慰的,是長安的醫療環境越來越好了。他工作過的海寧三院變成了海寧中心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海寧醫院),並於2016年搬了新家,新增床位600多張,並從二級甲等醫院升級成為海寧西片地區規模最大、體系最完善,能夠輻射餘杭、桐鄉等地的三級乙等醫院。“最重要的是,省人民醫院的專家下來了,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大醫院醫生了。”

近年來,長安積極落實全省醫療資源“雙下沉、兩提升”。通過建立區域醫聯體,省、市兩級優質醫療資源“一沉到底”,實現了“浙人醫—市中心醫院—衛生院”半小時醫療服務圈,有效推進分級診療,居民看病不出鎮率超95%,2016年度“雙下沉、兩提升”考核中海寧中心醫院獲得省級優秀,在縣級醫院中位列第一。

海寧長安:長治久安再出發 接滬融杭新天地

醫療環境的改變,只是長安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的一個縮影。自列入小城市培育試點後,長安鎮每年安排並實施建設項目200個以上,對鎮區內青年路、環鎮東路、桑亭路等多條主幹道逐步進行拓寬、拉通、改造,拉伸了整體交通大框架,並打通了連接杭州下沙的四條主要道路,加快了融杭腳步。鹽倉第二幼兒園、仰山小學、浙江機電學院長安校區相繼建成並開學,教育資源更加的豐富、均衡。累計引進普洛斯物流、紀鴻國際、九豐光電等世界500強項目、超億美元項目、行業龍頭7個。

海寧長安:長治久安再出發 接滬融杭新天地

東街歷史街區

為還原古鎮的歷史記憶,長安啟動了歷史街區整修計劃,對鎮區的東、中、西街及寺弄街區分別進行立面改造、整修,總投資約1.7億元,不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也為千年運河古鎮重煥生機。

效率之變

服務跑出新速度

最近,長安鎮(高新區)公共服務中心不動產窗口多了一項新權限,全市範圍內的門牌證件都可以在此辦理打印。自這項權限開放以來,窗口辦件量不斷增加,已有100餘件次非長安本鎮(區)範圍門牌證件的辦理業務流入窗口,徹底改變了群眾在屬地和長安來回跑的局面,為群眾提供更多便利。

結合成功創建小城市培育試點鎮的契機,長安鎮公共服務中心變身海寧行政服務中心長安分中心,擴展了周邊輻射功能。去年,根據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要求,該中心進一步拓展服務範圍、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實現群眾和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就近辦、同城通辦。2017年共承接下放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主項230項,辦件數量從2014年的7萬件上升到2017年的36萬多件,其中屬“最多跑一次”事項的辦件量佔全部辦件量的98%以上,跑出了長安新速度。

海寧長安:長治久安再出發 接滬融杭新天地

佳源廣場

同時,長安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2017年投入3.75億元,累計實施項目31個,老鎮區的街頭巷尾環境煥然一新,併成功創建省級樣板鎮;長期困擾長安的“紅頭蒼蠅”(營運電動三輪車)問題也在得到徹底解決,還開通了全市首條鄉鎮社區巴士和首個鄉鎮公共自行車項目,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依託“四個平臺”建設,“智慧城管”投入使用,城市管理水平不斷增強。

今年,長安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全域化”,以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為目標,實施高新區的園區環境整治,相信不久的將來,長安將會以更新的面貌,迎來更輝煌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