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郊區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fjzx歪Q歪


我忽然想回答這個問題,先說說我自己好了。



我2011年畢業來的上海,先後在閘北住了1年,徐匯住了2年多,寶山住了1年,長寧住了2年多,16年1月在青浦17號線邊上買了房子,18年3月搬的新家,所以現在住在郊區。

第一感覺就是不堵了,人少了,馬路寬了,空氣也好了。

首先,開車很少遇到擁堵了,以前上班經常要走中環和外環,雖然距離短,但是和現在上班時間竟然差不多。如果遇到堵車比現在上班時間還長,目前我來回上班還沒遇到過堵車。當然這個可能和我公司地理位置有關係,公司在奉賢。不過對於經常出差的我,17號線太方便了,幾站路就到火車站和飛機場。所以買房還是建議買地鐵旁邊的,這個是題外話。

老婆工作在10號線,所以有了17號線,和之前住長寧時間差不多,唯一不好的就是不能打車去了,距離差的太遠了。

第二,就是生活上了,因為我和老婆都是外地的,平時除了同事就沒啥朋友,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面。以前住長寧雖然繁華,但是自己早就養成的消費習慣讓我很少去逛那些高端品牌店,到了青浦發現周邊的生活娛樂設施也可以很大滿足我的消費了,何況離家不遠還有一個奧特萊斯。

第三,周圍的鄰居差距有點大了,這個是事實。因為小孩的原因接觸了很多家長,住長寧的時候,鄰居很多都是企業老闆和公司高管,機場工作者,還有很多外國友人,上海本地人倒是很少和我們接觸。青浦這邊外地人也多,鄰居大多都是門店老闆和基層工作的。


第四,市區的教育條件肯定要比郊區好很多,記得住長寧的時候邊上的中學都是國家領導人提的校名。但是上海郊區比我老家的教育條件也要好很多,所以這裡的教育水平我能接受。

第五,如果拿到上海戶口了,而且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為了小孩以後的讀書和教育,我應該會再買一套市區的房子。

至於現在,我覺得住郊區挺好,對我的生活影響不大,而且還更舒適了。

我是一個理科生,從小語文不及格,寫的不好希望大家理解。


Jye


你好,我就是生活在上海的郊區,人生前20年生活在遠郊金山區,現在生活在近郊閔行區。在郊區生活,說實話,如果不考慮醫療、教育等資源的話,我認為是非常愜意的。

尤其是在遠郊,雖然那裡經濟不是很發達,但整體生活節奏較慢,人際關係簡單,生活的壓力也就非常小了。

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我有一個同學郊區小鎮上的一個事業單位上班。年收入呢在10萬左右一年,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上班的地點離家裡非常近,每天9點上班,8點半起床,走路去上班只要5分鐘。中午午飯後還能回家睡個午覺,1點左右再出發去單位就是了。

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兩點一線。一個月有一兩次看電影的機會,小鎮上也有電影院,和院線同步的。如果想購物,就開車30分鐘到40分鐘的時間,去城區的百聯購物中心或者萬達。偶爾想喝個星巴克什麼的也沒什麼問題,我在的鎮上也有的賣。總體來說,生活還是很現代化的,不會太落後。

此外,在遠郊小鎮生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圈子特別小。這也不知道是好處還是壞處。好的地方是,大家都知根知底,即便不認識,也臉熟,朋友圈裡只要找5個人,肯定有共同好友。壞處就是人熟嘴雜。尤其是跳廣場舞的阿姨媽媽們,如果你媽正好是其中一份子,那完蛋了,你跳個槽、換個女盆友、掙了多少錢基本上會傳的整個小區都知道,呵呵噠了。

總體來說,你要是沒有孩子升學壓力、房貸壓力,比較求安穩的性格的話,那在郊區生活真的很不錯,日子輕鬆愜意,上班做好分內事,下班吃飯逛馬路,偶爾約個下午茶,也能小資一下。庸庸碌碌挺好的!


瞭解上海郊區,歡迎關注我:“滬郊筆記”,這裡分享上海郊區的各類美食、美景,各類信息


fjzx歪Q歪


之前曾經在閔行住過一段時間。大概是東川路那裡,五號線的倒數幾站了。到莘莊都要不少時間,更別說再從莘莊進入市區。

不得不說,閔行的物價比市區低……我指的是水果的價格。在閔行能夠以比較實惠的價格買到一些性價比超級高的水果,特別是夏天,在販售西瓜的卡車上買西瓜,西瓜很甜很好吃,而且價格也不貴。

同時,閔行那那裡,離奉賢校區很近,開高架也就二三十分鐘就到了學校。也免去了自己乘坐車子回學校的麻煩。

而且我覺得,閔行的空氣質量相對於市區來說沒有那麼悶。城市熱島效應讓市中心的夏天變得很難熬,但是閔行就還好一些,夏天經常能看到在樓下乘涼的老人。

不過,閔行沒有什麼很大的商業中心,我經常去的也就是莘莊龍之夢。所以我覺得,除了去市區耗費的時間長了一些,加上一些商業設施少了些,閔行也還不錯。

而且現在五號線要繼續延伸到南橋,交通可你的那個越來越方便。所以對於一些剛來上海打拼的年輕人來說,閔行這類的郊區是個很不錯的立足點。最關鍵的是房租肯定沒有市區那麼貴,能夠省下一點錢體驗都市生活。


❤魔都小資城市生活指南,帶你過有態度的小資生活~快來關注我的頭條號吧!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不過我很奇怪,悟空小秘書是怎麼知道,我的家鄉是上海郊區呢?

我現在居住東北,15歲的時候,從上海川沙全家搬遷過來的,因為父母所有的親眷都在浦東農村,所以每隔2、3年都會回去一次。雖然說不能代表當地的鄉民,但也多少可以用另外一種”外地人“的角度去描述一下在上海郊區生活的一種體驗。

因為老家所在的村落,還未納入拆遷計劃(當初建機場拆遷的時候,同村臨近的小隊都拆遷了,所以現在老家的房子只和浦東機場咫尺之遙),但村人雖然沒有了土地,但依靠著機場這顆大樹,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機場工作:學歷高的年輕人,進入東航做些體面的工作;學歷低的,歲數大的,可以做保安,地勤、貨運等;或者是從事和機場相關的其他工作,比如物流,酒店等....還有一部分人在各種民企、商店等上班。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經濟發達地區的確有很大的優勢。可以說,在家鄉,只要你肯幹活,也能很輕鬆的找到一份工作,即便是你到60歲了,也是如此。

雖然這些工作有的很辛苦,但無論怎麼樣,都要比當初種地要好的多。這裡不像市區,生活壓力低,生活節奏也緩慢,所以大部分人的生活還是過得比較愜意的。中年人喜歡打牌,打麻將,老年人在為數不多的自留地上種種地,晚上吃吃老酒;年輕人就更會生活了,釣魚,吃飯喝酒吹吹牛.....我那些表弟表妹們,一個個都膘肥溜圓的...

因為上海外來人口較多(我們那個地方,外地人佔據60%的比例),所以有時候會存在一些當地人和外來人口之間的矛盾,也引發過許多是是非非,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本地人現在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拆遷、房子、工作、機場、外地人....

不知道為什麼,我不太喜歡目前家鄉的這種生活狀態,我最懷念的,還是80年代中後期的那種鄉村生活。


清顏2017


上海的中心城區包括黃浦區、徐彙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和楊浦區,郊區是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浦東新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和崇明區。

我一直是在嘉定的安亭工作生活,要說跟上海的中心城區相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那或許就是生活節奏的快慢不同吧;不過要說有什麼一樣的,同樣的三點一線,上班、吃飯、睡覺!我是外地人,到這邊工作,對於我來說生活的體驗只要是工作,無論地域,每天辛辛苦苦上班,沒日沒夜的加班,為自己能夠活下去而奮鬥!

偶爾休息時分,上海的魅力立刻吸引著我,那如果是在城區上班卻住在郊區,那上下班的休息時間都是在地鐵或者交通工具上了,但是當暮色慢慢降臨,高樓大廈的燈光悄悄亮起,想起上海 我心中的夢想,依然!

所以對於我個人來說,無論是在上海市區還是在上海郊區,她在我心裡的位置一樣、工作收入和生活支出比例也一樣!


年輕非要選擇拼


謝邀。本來是沒有資格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自己的常住地距離上海兩千裡,距離上海郊區也大致上是這個距離吧。不過恰恰是在前年年末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上海郊區的南匯半島,現在叫做浦東新區,住了一段時間。既在距離大海不遠的鄉間住了,也在新場古鎮住了,還專門開車上了跨海大橋,到洋山港去看了看。

這一段上海郊區小住的時光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對於所謂上海郊區的,至少是這一部分上海郊區的生活有了些浮光掠影的印象。

應該說,當時感受最強烈的,也是和我所居住的華北平原的最大區別,就是這裡沒有霧霾。每天的空氣細顆粒物都在30以下!這對動不動這個指數就上千的華北平原來說,簡直像是天堂一般!

半島深入海中,三面都是海。海風頻吹,植被豐饒,大地平坦。村莊街市在田野中都有著嚴格的邊界,佔地可丁可卯,連道路都是夠用即可的寬度。鄉間的一家一戶都是幾層的別墅式的樓宇,道路田園河流屋舍,涇渭分明,如詩如畫,很有一點島國村莊的格局意蘊。

而地鐵線在出了市區以後在這裡變成了高架,列車往來頻繁。在這裡居住,進出城區也非常方便。尤其距離浦東機場很近,登機出發和落地回家,比在市區還有優勢。周圍還分佈著野生動物園、生態園、上海迪士尼等等遊園。物價比市區不高,尤其蔬菜水果要更便宜。週末的時候很多從城裡來新場古鎮玩的人,回去的時候都會捎上一把小青菜。

有一天,我們在宣新路上散步。因為小公路在樹行下蜿蜒而行,兩側是在深冬裡依然碧綠的菜地,便不知不覺地走出去了很遠很遠。回來的時候,妻子實在走不動了。揮手去攔了一輛正在駛過的電動車;實際上電動車當時已經衝過去了,但是還是剎住了車。騎車的中年女子聽說是要搭車,便下意識地回看了一眼自己短小的電動車座位,略有點吃驚地問:你倆都上來嗎?意思是搭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問題只是你倆都上車就坐不下了。等她載上妻子,臨走的時候還對我說:那就勞費你了,還得走一段呢!

及至開車走了一段,她要拐彎了,而回新場的方向還需要直行。她便對妻子說:我把你送回去吧!

大約空氣一直很好的地方,人們普遍就喜悅很多。表情更沉靜,更有耐心,更容易幫助人,更尊重傳統。

這是我個人對於上海郊區生活的一點點淺陋斷片的印象。因為畢竟生活的時間有限,所以倘有不及或唐突,敬請原諒。


東方連話


上海郊區的生活最明顯的體驗,就是深刻體會到啥叫城鄉差別,啥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舉例一:城區道路大樓到處霓虹燈,美其名曰點亮城市。是的,是城市。而上海的農村,村委會到鎮區的主路至今沒有路燈,落後危險的很。舉例二,城區勞命傷財,建些不實用的什麼地下橫通道,什麼打通浦江兩岸觀景帶。郊區農村至今到戶水泥路不足三米,有的橋窄的不能走機動車,窄的一逼,私家車開的費勁。舉例三,城區公交人少寬敞間隔短,郊區公交車人多擁擠間隔長。特別是軌道交通上,對比尤為明顯。不信你可以在早高峰各乘一次16號線和11號線進城試試。其它的就不補充了,多了去了。進了上海郊區,能讓你懷疑人生!句句屬實。上海郊區土著敬告!


陣雨145695197


退休後來到上海奉賢西渡,這裡是由上海返城外地退休知青購房,加當地村民及外地到滬打工者組成的居民區。西渡處於閔行與奉賢交界處,基本上等於二不管無工商業,無發展地帶,沒有很何經濟基礎。但正是這樣才選就了生活上的安逸,造成了上海的坑地,生活水準很低,低於原生活地。近段成立了街道又在拆除各種違建,各種出租房,各種攤位大批清理了外來人口,造就了個海派上海城市中的鄉下。物價極低,生活成本極低。感謝上海。


蹲在牆腳的老頭


本人小的時候在崇明,7歲到了大連。然後,考大學再考回上海,並留在上海。大學畢業前的經歷,都是在一些人口很稀少的地方(備註,2000年前的大連,真的不錯,現在的大連……)。造成了我不喜歡人很嘈雜的環境。所以,住在郊區,既是經濟原因,更是生活習慣。

我愛人是奉賢的,那時嘲諷自己,上海最窮的一個縣的,找了個最窮的一個區的。但是,郊區的生活,卻從此延續了主旋律,並沒有任何希望改變的想法。那,住在郊區什麼感受呢?

首先說說目前住的老閔行,總體來說,生活上相對便利,交通越來越堵,但還能接受。既偶爾感覺了上海的繁華,但大部分時間其實和一個小城市的感覺差不多。也就是看到虹梅高架,嘉閔高架,才會重新感覺這是上海。但是,這些足夠了,何必要每天要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呢?說實話,要不是女兒讀初中,或者未來的高中,估計,我會搬的更偏,因為我覺得老閔行也已經……人很多了。

至於我的家鄉,崇明,那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很多時候,當你工作很煩躁的時候,我都會請個幾天假期,在老宅前面,呆呆的坐一段時間,然後,你就會覺得,心情很好。

說了這麼多,總結住在上海郊區的感覺

1. 沒錢是一部分原因

2.生活習慣影響更大

3.上海郊區既讓你偶爾感覺大上海的繁華,又讓你遠離喧囂

……


紫竹的鄰居


我是一個崇明人,說實話,在島上生活的時候真的是生活節奏緩慢而有規律。人也會慢慢的變的悠然起來。每日是以日出日落為準,周圍也是農田包圍,耳邊是鳥語花香,生活真的是很愜意。

但是在郊區也有不方便的時候,比如你想買某一樣東東,而超市又離你家很遠,你要開車去,去了以後又沒有賣,你必須網上訂,你還要自己去快遞點拿快遞。不方便啊!買菜也要起個大早,因為去晚了你可能就買不到新鮮的食材。

這是我在崇明生活了一個月以後一點的生活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