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当年邓丽君的这首《小城故事》曾经是唱的家喻户晓,歌中的小城也总是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倍感亲切。走进织金古城,也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这首歌。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偏西、毕节的东南部,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最高海拔2262米,县城海拔131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县有20多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了将近一半。织金享有“溶洞王国、煤海磷都、宝桢故里、竹荪之乡、山水之城、百泉古镇”之美誉。既然能称为山水之城,可见当地的旅游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像织金大峡谷,还有兼容三峡奇观和桂林灵秀的高原平湖的东风湖等都是很漂亮的自然景观。光是一个织金县城,就汇聚108处泉眼,112处古寺、古墓、古桥、古塔等,集溶洞、湖泊、峡谷、天窗等山水风光和文物古迹为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说织金是风水宝地,一点都不夸张。

漫步古城街头,当地人的服饰打扮还有生活习惯都会让人觉得有种新鲜感。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一直被称为“宝桢故里,洞天织金”的织金,到底是啥意思呢?先来说宝桢故里吧,织金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丁宝桢,清平远州人,远州即是现在的织金。因其军功卓著,曾任山东巡抚、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曾经力斩了慈禧的宠宦,不可一世的大太监安德海、两次治理黄河水患而名扬天下。对了,丁大人还创造了一道名菜,那就是“宫保鸡丁”。勤劳朴实的家乡人民也深受他那“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人三尺又何妨”的那种包容的胸襟所教诲,热情好客、和谐包容、一直以来也都是当地的纯朴民风。洞天织金中的洞天指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洞”的织金洞,有以洞中有洞、桥上有桥、水上有水的奇绝景观,被国际著名地貌学家威廉姆斯誉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织金古城,在清朝的康熙年间在这里设立了“平远府”,民国后“平远”又更名为“织金”并沿用至今。大清早就从古城的步行街开始,一路闲逛,漫无目的的穿行在古城内横竖交织的小巷中,还有热闹的菜场,以及路边古色古韵的建筑和那些横跨在河上的古桥,还在生活中古城中悠闲的居民。尽情的感受着这座古城浓浓的古韵和深厚的人文气息。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走在古城之中,是青石铺就的街道,道路两边是各种商铺,屋檐翘角下挂着红色的灯笼,让人也不免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在这座名叫雨洒金桥的桥头三三两两的坐着等活儿各种手艺人。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古城市场干净整洁,青石路面像打了油似的锃明瓦亮。大清早的市场内也没什么人。很适合闲逛。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街边的菜市场还是很热闹的。菜品很非常丰富。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刚上市的鲜桃,看着很诱人。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买菜的和卖菜的,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着。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和和气气,喜笑颜开,一片祥和的生活景象。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沿河路边的几座石桥也都很有特色,看上去也有些年头了。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河道不宽,水也很清澈。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这位送煤球的老人,背后的蜂窝煤大约有100多个。老人家身子骨真好。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织金古城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孕育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而其中最知名的便要属清朝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丁宝桢了。凤西书院,就位于玉沿河路旁,这里青砖石瓦间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在书院之中,有一个丁宝桢陈列馆,馆中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游人介绍了这位织金的知名人士。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丁宝桢就出生在织金县的牛场镇、丁宝桢按照排行的字辈,出生的时候叫丁琼选,后来一位老学究为丁琼选起了一个更为醒目的名字,丁宝桢的父亲认为,好名字不宜早用,等孩子将来有了功名,再更名为宝桢也不迟。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二十三岁的丁琼选考中了举人,按照父亲的意思,他便改名为丁宝桢,在此之后,便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同治八年,大太监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美其名曰为同治帝办婚礼用,可是到了山东境内之后,就被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用巧计就地正法,当时这一件事震惊了整个朝廷,就连曾国藩也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丁宝桢也获得了“丁青天”的美誉。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凤西书院为木结构建筑,两重飞檐,建筑巧妙,气势恢宏,正门楼屋檐上的垂脊设计为中间分段,高低错落,以加重建筑的构造。凤西书院占地1800平方米,三开间的门楼,大门位于正中位置,中间门楼高度、进深,都远大于两侧耳房。大门门扉附着的混凝柱处,是典型的木头大门。

而其实对我们民间来说,丁宝桢最为让大家熟知的便是“宫保鸡丁”这道菜了。当年丁宝桢因平息捻乱,被皇帝加了个“太子少保”的头衔,因为“少保”又被称为“宫保”,所以丁宝桢也被人称为“丁宫保”。丁宫保非常喜爱烹饪,有一次带着家人去大明湖一带私访,天近中午感觉很饿的时候,忽然闻到一股香味从一户农家院中飘出,对美食有着研究的丁宫保于是走进了这户人家,并找到正在做饭的人询问他这是什么菜,当得知是辣子鸡丁后,丁宫保详细询问了这道菜的做法,回到府中之后仍然对这道菜念念不忘,于是花重金把这位会做“辣子鸡丁”的人聘为了家厨,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都会用这道菜作为压轴的菜品来款待客人,在丁宝桢调任到四川之后,厨师也一起携带着家眷将“爆炒鸡丁”带到了四川,并将胡椒换成了辣椒,做出了更为香辣的“爆炒鸡丁”,在丁宝桢去世之后,“宫保鸡丁”被做为当地官员献给皇帝的贡菜,走进了皇宫。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今天的西凤书院的文化味依然很浓。书院内的影展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摄影作品也大多都是当地的一些景点和生活纪实。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朴实的古城和悠闲的当地人。织金还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100多万的人口数量远远的超过了我的想像。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自弹自乐,为自己倾倒。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这几间房屋的外面挂满了牌子。也算是这片社区街道上首脑机关了。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入夜时分,更显得清爽,穿件衬衣还感觉多少有点凉。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从早上开始,一直都晚上,都在织金古城,真真切切的古城一日游。融入这迷人的夜色之中,很是惬意。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晚餐就是在这家古城风味吃的,吃的也自然是古城的风味美食了。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晚饭后再出来逛逛,当地的这家夜市,服务员都是清一色的红卫兵打扮。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找个地方坐下来,品尝下当地的风味小吃。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每道美食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诱人。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这会居然想不起来这个美食叫什么名字了,当地人要是看到照片肯定都认得。

100多万人口、20多个民族和睦相处,山水之城宝桢故里的真实生活

酒足饭饱,收获满满的一天结束了。到贵州旅游,织金绝对是个不可错过的好地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民俗,都会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