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回甘」與「協調度」

普洱茶的“回甘”與“協調度”

  評價一款普洱茶的優劣,我們常用到的指標有湯感、水路、衝擊力、韻感、生津、喉韻、回甘回甜以及協調感。如果評價一款茶協調感好,那麼這款茶的整體品質也差不到哪去,那麼要如何理解協調感這個詞呢?

  簡單來說,協調感就是指口腔感受到香、甘、滑、重、苦、澀、甜的平衡性。像老曼峨原生種的茶葉,雖然它的滋味濃烈厚實、層次豐富,但是在口感上,它的苦與澀其實是不協調的,明顯苦比澀長。

  回甘與生津一樣,是因口腔受到茶葉水溶性物質的刺激,而產生的一種感覺。所謂回甘是指回味甜美。就喝茶來說,口腔因為受到普洱茶的水溶性物質如茶多酚、氨基酸等的影響,舌尖首先感受到苦,苦之後,因為唾液與茶葉中的糖類物質產生化學反應,使得舌頭感受到甘甜。一款普洱茶的回甘程度往往與其水溶性內含物質豐富與否高度相關。

  一款優質的普洱新生茶,需要具備使品飲者在感受到苦之後可以迅速地感受到回甘的能力。在新茶中,回甘與苦是對立統一的。所謂“苦能回甘”,一杯新生茶所沖泡的茶湯入口後,品飲者一開始感受到的便是苦,其後才是回甘。優質新生茶都需要具備令人迅速回甘的本領。在口腔與舌尖感受到苦感的時候,回甘需要很快的到達,並且具備延續性。回甘要可以控制得住苦感,使得苦感不會一直存在。

普洱茶的“回甘”與“協調度”

  一些新生茶十分苦,其苦在口腔中久久糾纏,難以化去,這類新生茶一般不會被認為是優秀的。而就普洱茶來說,因為茶樹品種分為苦種茶與甜種茶。一些茶區如老曼娥茶區就以苦種茶而知名。但是採用苦種茶所製作的優質新生茶,依然是具備迅速回甘,且綿長的特點。

  對於普洱新熟茶來說,由於其刺激性物質已經通過發酵轉為溫和,所以,熟茶更多體現的是甜,而非回甘。而一些新熟茶,由於原材料原因或者工藝原因,也會出現苦感,若是這種苦感可以帶來回甘,也是可以接受的,若是這種苦感無法化去,則落入下層。

  回甘與生津一般並列,稱之為生津回甘。所以,一款優質的普洱新茶,無論生熟,只要在品飲之後可以迅速的產生生津回甘之感覺,並且這種感覺可以持續存在,使得品飲者感受到愉悅,那就是優質新茶的表現。而出現苦不能化,也就是所謂的“死苦”,則是普洱新茶的大忌。新生茶的苦感會因為時間的關係慢慢褪去,這個時間通常需要15年時間甚至更長。

普洱茶的“回甘”與“協調度”

  這裡所指的協調度是指新茶經過沖泡後,茶湯入口後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口感。協調度主要涉及到拼配。因為市面上大部分普洱茶都是拼配茶,所謂拼配茶是指茶葉拼配師採用不同茶區、不同季節、不同年份的茶葉按照一定的思路進行混合拼堆,然後形成產品。對於普洱生茶而言,拼配可以是同年份同季節不同一茶區茶進行拼配;可以是同年份不同季節不同茶區茶進行拼配;可以是同年份不同季節同一茶區茶進行拼配;可以是不同年份不同茶區茶進行拼配;可以是不同年份同一茶區進行拼配。因為參與拼配的茶葉往往各具特點,所以,如何調和這些特點,使得其在經沖泡後,在茶湯入口後使得品飲者可以得到一種較為均衡的感受就比較重要。

  對於新生茶而言,在拼配定型後,其茶湯入口,必須具備良好的均衡感,不能讓品飲者感覺參與拼配的不同類型的茶葉獨立而突兀的存在,而是需要使得品飲者感受到參與拼配不同類型的茶葉相互交融。在茶葉拼配時候,追求的是1+1>2的效應,是參與拼配的茶葉直接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顯優隱次。若是一款拼配茶,入口後,品飲者感覺到不同類型的茶葉獨立存在,相互似乎並不存在關聯,各類型茶葉的特點互相牽制而不是相得益彰,那麼,這就是一款拼配失敗的作品。

  普洱茶追求一山一味,一寨一韻,有的地方的茶高香,有的地方的茶高甜,有的地方的茶苦底明顯,一款好茶的口感在擁有某一地域特性之外,其他方面也不能太弱,否則口感就會顯得淡薄,缺乏層次感。

普洱茶的“回甘”與“協調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