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衆怒還獲點讚?

01

最近,又有一則熊孩子在電梯間撒尿的視頻傳遍了網絡。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事情發生陝西西安一個小區,大約在半個月前,該小區的電梯間總是有一股尿騷味。物業管理調監控才發現有一個10歲左右的孩子,經常在電梯間撒尿。

但是當物業管理人員將此視頻發到業主群后,遲遲沒有父母來認領,令業主們氣憤不已。

一天後,一位媽媽加入了此群,發來了一段話,和一封檢討書,立即獲得了業主的原諒和點贊。

原來她就是孩子的媽媽,也是剛從朋友那裡得知自家孩子在電梯裡撒尿的事。

她在道歉信中說: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孩子也寫了檢討書,並承若決定打掃一個月電梯作為補償: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事後,這孩子果真每天都去打掃電梯間: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和以往“熊”家長死不承認、“花式護犢子”的行為不同,這位家長既大方承認了自己教育的失責,又懲罰教育了孩子一次。

這件事發布到網絡後,瞬間獲得數萬人點贊。

也有一兩位媽媽質疑說讓孩子在眾目睽睽下去打掃電梯,會不會太傷自尊。

但其實去打掃電梯是媽媽和孩子溝通交流後做的決定,而孩子撒尿弄髒了電梯,理應自己去清理。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曾說:“教育者的任務是既要激發兒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對學生心靈裡滋長的一切錯誤的東西採取毫不妥協的態度。”

的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也是“罰”出來的。

小孩子就是一顆小樹苗,不幫他修剪枝葉任其發展,很容易長成“歪脖子樹”,而懲罰則是修剪枝葉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02

前兩天,人民網轉發了一篇文章,題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青欖君將此文分享到青欖教育的讀者群,家長們說“孩子犯錯了自然要懲罰,這個道理家長們應該都知道”。

然而現實社會中,仍然存在很多不懂得管教孩子的父母。

從今年4月20日開始,崑山某小區內,樓上時不時會有酒瓶、玻璃杯、大磚頭掉下來。5月1號到5號期間,恐怖的事情發生了,有人接二連三的從高空拋下14個滅火器,險些殃及行人!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物業隨即在樓道安裝了監控,沒有想到,過了幾天,卻有一輛自行車從天而降,差一點砸到人。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事後民警經過調查發現發現拋物者居然是兩個9歲的小孩。

民警要求孩子的家長嚴肅教育,杜絕這樣危險的事情再次發生。沒想到家長不但不配合,還否認此事為自己孩子所為……

寵孩子的家長千篇一律,會懲罰孩子的父母萬里挑一。

熊孩子背後,往往站著的就是熊家長。

03

為什麼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會不願意管教?不願意給以適當的懲罰,讓孩子長記性?

一方面是捨不得管教孩子。有不少父母,孩子犯錯後,嚴厲批評了孩子兩句,事後都自責不已。

但是,養不教,父之過。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不知是非對錯,父母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管教,孩子才能得以成長。

另一方面是家長好面子,承認孩子犯錯了,就等於承認自己管教無能,有時候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經濟賠償。

就像不承認孩子會在電梯里拉尿的父母,畢竟這件事非常不體面,而且還可能需要賠償相關的電梯修理費。

但是孩子錯了就是錯了,如果孩子犯錯後,家長第一反應是遮掩、推脫、逃避,唯恐丟面子,唯恐承擔責任,只會令人更加瞧不起。

而他們的孩子既學不會改正這次的錯誤,也學不會直面以後的錯誤,他們只會像父母一樣,逃避錯誤,不反思、不改正。

別人犯錯,吃一塹長一智。他們犯錯,一步錯步步錯。

那個承認教育失責,要求孩子打掃電梯的媽媽,她的孩子以後幾乎不會再犯此類錯誤。

但那個不承認自己在電梯里拉尿的孩子,或許下次換個電梯又會再拉。那個不承認自己從樓上扔滅火器的孩子,或許下次換個地方又會再扔。這次沒釀成大錯,下次就不一定。

去年浙江義烏就發生了一起6歲男孩對著電梯拉尿後墜落電梯井的事件,差點丟了一條性命。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4年前江蘇發生了一起“熊孩子高空拋物砸死路過準新娘”的事件,最後賠償了70多萬。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你不捨得管教孩子,這個社會會替你狠狠的教訓。

孩子犯錯後,你不承認,也不讓孩子承認,這個社會會慢慢讓你的孩子明白錯在哪,並讓孩子為此付出代價。

04

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孩子犯了錯就要有相應的懲罰,但是懲罰是一種高難度動作,懲罰對了是愛孩子,懲罰錯了是傷害孩子。

著名兒童精神分析專家塞瑪爾女士在《魔法歲月》一書指出:“懲罰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糾正行為,但“不應該是教育者對孩子的報復或反擊。”

所以打罵威脅等懲罰手段,只是發洩父母情緒,讓孩子徒添恐懼和怨恨。如果孩子是因為害怕懲罰而不去做某件事,這種懲罰基本無效。

真正科學有效的懲罰手段,有以下幾種:

  • 自然後果法

自然後果法由著名的教育家盧梭提出,具體做法是:當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自作自受,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教育專家孫雲曉,有個喜歡拖拉磨蹭的女兒,他女兒到了小學四年級還很愛睡懶覺,為了避免孩子遲到,孩子她媽每天早上都要連環call:

“起床啦。”

“待一會兒。”

“該起來了!”

“待一小會兒。”

……

後來孫雲曉就和女兒講道理,跟她說遲到的危害,守時的重要性。但是孩子第二天早上還是賴床。

最後孫雲曉就給了女兒買了一個鬧鐘,讓她自己安排起床時間,並要求孩子她媽不要再叫孩子起床。剛開始幾天孩子就遲到了,結果早餐沒吃成,還要接受老師的責備,同學的鄙視。一個星期後孩子就再也不賴床了。

這就是自然後果法的魔力。

實施這個懲罰方法的最關鍵點是父母能否狠心放手讓孩子去承擔後果。

比如孩子愛調皮搗蛋,動不動就弄壞別人的東西,那就不要幫孩子賠償,讓他自己想辦法掙錢去賠,之後就不會再搗亂了。

比如孩子愛丟三落四,那就下次不給孩子送書送作業本,讓他被老師批評一次,之後就會自己好好收拾書包了。

孩子是在體驗中成長,不是在說教中長大。

家長退一步,孩子才能進一步。

  • 隔離反思法

《爸爸去哪兒》嘉賓夏立克為了教育女兒夏天,他常用的方法就是隔離反思,每當夏天犯錯了,他就會讓夏天到一個角落裡去罰站。

“熊孩子”電梯間撒尿?母親做了什麼?不僅平息眾怒還獲點贊?

夏立克在《一生陪你做公主》一書中說,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裡他讓夏天罰站後,很多網友在微博上勸他不要太嚴格。

夏立克解釋說:“孩子錯了就要讓她知錯並改正,讓孩子罰站不是體罰,而是讓孩子在一個角落裡好好反思自己錯在哪裡。”而這個方法也很有效,一般讓夏天罰站後,她就不會再犯。

也正因為夏立克的嚴格管教,我們才可以在節目裡看到吃苦耐鬧、尊重長輩、愛護同伴的沒有“公主病”的公主——夏天。

夏天只有6歲,如果是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父母還可以讓孩子進行一個書面的反思,比如寫檢討書。

  • 契約執行法

這個方法一般是針對幼小年齡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外面玩喜歡打鬧亂跑,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下次他去外面玩還這樣,就立馬回家。實施過一兩次後,孩子就不會再犯錯了。

當然無論用哪種懲罰方式,首先要尊重孩子。

當孩子犯錯後,先了解犯錯原因,再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實施懲罰。小錯口頭教育就好,大錯必須嚴懲。偶然犯錯可以先以教育為先,屢教不改必須給以懲戒。如果動輒嚴懲,恐怕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要了解孩子,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經過懲罰才會明事理。

教無定法,得法就行。育人也一樣,千人千面,有的孩子懂禮,可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有的孩子頑劣,必須實施“懲罰”,給以教訓。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唱詩詞,品經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品詩詞,唱經典,讓孩子成長路上有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