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大揭秘

性格大揭秘

在精神分析学派中,人类的成长阶段,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也称为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期【既是青春期】

这些时期的划分,大致是指

1.口欲期【0到1岁半】 是指儿童在1岁半之前,他的快乐来源仅限于口欲,既是哺乳

在这个时间段内,进食是孩子唯一快乐的来源,并且在这个阶段中孩子会伴随着全能自恋的幻觉

如果这种全能自恋被打破,会对将来的人格造成极大的影响,至于何为全能自恋,我会在接下来的文中提到

性格大揭秘

2.肛欲期【2-4岁】 是指儿童在练习排泄的时期,此时期,父母训练孩子需要在固定的地点,甚至是固定的时间排泄

这个阶段不宜过于宽松或者过于严格,与个体成年后的自控力有着密切关系

性格大揭秘

3.俄狄浦斯期【3-6岁】 这个阶段内,男孩会承认自己不如父亲,并且模仿自己的父亲,并且认同自己是一个男性的角色身份

而期间 男孩会与母亲争夺与父亲的爱 女孩也会认同并模仿母亲,并与父亲争夺与母亲的爱

广义上我们一般都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如果细分的话,女孩的此阶段应该被称之为【厄勒克特拉情结】

性格大揭秘

4.潜伏期【7-11岁】 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加倾向于与同性交往,由于道德 羞耻心 害怕被集体排斥的缘故

其力比多【性力】与之前的三个时期是呈相反态势的

性格大揭秘

5.生殖期【12岁以后】 既是性成熟期,从物种角度而言,进入了可繁衍时期

性格大揭秘

这五个阶段,我们在下文会用到的,仅限于1-3,所以对于4与5得介绍相对简单一些

然后,我们简单说一下几种人格的形成

1.具有权利倾向且易怒得人格特征

2.抵挡不了诱惑 自控能力差的人格特征

3.内向害羞得人格特征

先就说第一种吧

一.具有权利倾向且易怒

记得前一阵有一本书很火,是北大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著的《巨婴国》

武志红给中国国民性提出的巨婴理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认为中国普遍的国民潜意识停留在口欲期阶段

性格大揭秘

当然,所谓的巨婴,是武志红老师自己的词汇,正式的心理学词汇中,与此意思对应最多的,应该是【幼态延续】

何为【幼态延续】,或者说,何为【巨婴】呢,并不是说,这个人的想法幼稚,而是这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反应模式停滞于早期

简而言之就是,儿童在自己刚出生时,是分不清自己的身体边界在哪里的,小编的一位朋友是一名在美分子生物学博士

她就向小编提出过,说【人的自我意识,其实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18个月的周期形成的】

心理学与当代脑科学的好多部分是重叠的关系,婴儿在自己的早期,并不知道自己与外界的区别,此时的婴儿会认为自己就是世界,而世界就是自己

此时的婴儿,处于的一种状态,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全能自恋】,婴儿时期,只需要一啼哭,母亲就会为他服务

可能是喂奶,也可能是换尿布,总之,此时的婴儿所处的世界,并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

性格大揭秘

婴儿局限于自己当时的世界中,会认为只需要自己的一个念头,这个世界就会有一个外界为自己服务,既是,这个世界是按照我的意志运转的

那么,可能会有人问了,是不是就不要满足婴儿的要求呢

对此,小编必须声明,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恰恰,应该是无条件得满足他

婴儿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成年人的具体分析能力的,所以,当全能自恋的婴儿感受到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的时候,婴儿就是感觉【外界是善意的】

然而,当这个世界不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那么婴儿则会体会到【外界是恶意的】

脑科学家通过当代仪器,测试过婴儿大脑负责不同区域部位的运动规律,当婴儿获得的是外界的无回应时,负责痛苦的区域运动频率异常得剧烈

此时,如果没有被良好得哺乳,婴儿便失去了全能自恋感,也同时失去了与外界客体,既是母亲乳房之间的链接感,而提前探索下一个肛欲期

所以,佛洛依德管这种现象叫做【肛欲自淫型人格】,不好意思,名字有些重口味,佛老爷子没有开好先河O(∩_∩)O...

然而,如果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全能自恋被满足了,婴儿的要求都会被第一时间照顾到的话,那么他将会完好度过这一时期的发育

直至3-6岁时期,孩子逐渐得明白自己与外界并不是一体的,自己也并不对外界占据绝对得号令权,于是,便完成了这一场0-6岁的心理成长过程

不过,在此之前,必须要保证婴儿口欲期时获得那份全能自恋的满足感,否则会造成的,并不是婴儿放弃全能自恋,而是将这份全能自恋固化

而是神经发展会停滞在全能自恋时期,这种神经反射的模式,将会伴随着人的一生

性格大揭秘

这里必须要解释一下,我们经常都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自己的,不过,实际上,我们任何的想法,都是大脑中的神经先产生运动,然后才有我们主观意识上的所谓【想法】

而并非先有想法,然后才运行神经

而6岁之后,人类大脑的神经反射会推动着人重复寻求6岁以前美好的保留与不良的修正,这个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强迫性重复】

信息进入人的大脑,会被进行一次无意识的修改,而这份修改是基于利于该者的自身立场的,在此过程中自我通常难以觉察

觉知能力强的人,也许可以觉察,例如在与别人吵架的时候,随意从哪里调动来的理论都可以被看似合理得动用起来

并且当下你一定会觉得那绝对有道理,不过事后再反思一下,未必你用的每一条理由都有道理,不过在冲突当下,你一定不会让自己意识到那些话有问题

这是一种生物的自我保护功能,说白了就是【想要欺骗别人,先要骗过自己】,因为大脑能意识到的东西太多,不可能伪装自己到面面俱到

所以这种保护机制实则是先用来欺骗自己,然后调动人所有的力量用以对抗当下的困境,而这种在人处于心理防御下无法意识到的部分,也属于潜意识的一部分

性格大揭秘

所以,当婴儿的神经反射模式被固化在全能自恋阶段,该者的终其一生,可能都将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因为在他的口欲期时,缺乏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既是母亲的乳房作为客体存在

也同样认为对于世界的失控是很可怕的,所以我要拼命得控制

所以一切的全能自恋都是自己内部发生的,该者会对外界世界打破自己的预期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当外界的情况与自己内心最佳预期产生了出入时,该者就容易用愤怒攻击

攻击的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寻找一个责怪对象进行攻击,也可能是攻击这件事情的本身

而如果口欲期时候,与母亲的乳房进行客体链接的话,那么该者的潜意识【或者说该者的一整套自己所无法察觉到的神经模式吧】,可以自然而然得与外界得客观发生联系

而并非现在自己的内在有一个强大的预期,然后攻击一切与预期不符的内容

巨婴型人格也常见于一些权利人格之中,他们中,独裁者;中医骗子;传销头子;邪教首领等,甚至包括某些网络社区的专制版主 群主,很多都是该类人格产物

他们会培养一群属于自己的【红卫兵】,一群自己的脑残粉,然后用某种口号与自己一同呐喊

而这一行为背后的逻辑既是——【周围这么多这么多的人,都与我呐喊同一件事情,这个世界,果然是我预期的那样,我的意志,果然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

通过一种三人成虎的方式,满足自己对于世界的控制感,哪怕只是一种虚假的控制感,而活在这样的幻觉中,所弥补的,恰恰是该者口欲期未能完成的阶段,全能自恋

性格大揭秘

二.抵挡不了诱惑 自控能力差的人格特征

人类的理智,只能控制自己身体的5%,而剩余的95%,既是人的潜意识所掌控的,而潜意识呢,既是被人所压抑下去的意识

是人的主观所不愿碰触,所以被压抑,否认,然后真的在理智上忘记的信息,于是也很难意识到

用佛学的话来说,既是那些都属于过往的【一念】,用生物学的方式解释,既是潜藏在自己身体的一整个神经网中,所暂时不可意识的很多信息

人类的主观意识能意识到的部分,毕竟是有限的,

因为在大自然中,寻找一些食物并不容易,如果说人体的一整个神经系统内的信息都能被人的主观所意识到

那么人类的这具身体的耗能,将会是人类自身的捕食能力所达不到的

所以,首先先要明白,人的这具身体的多数需求,其实自己的主观未必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所意识到

而如果个体在自己早年的神经发展阶段受到了阻碍的话,该者的将来可能会一直停滞于该阶段的某种逻辑模式之中,而以这种逻辑模式成为自己人格的呈现

所以,所谓的【小时候不要让他如何如何,否则长大后就习惯了】,这种教育论点通常是假命题

因为长大后疯狂追求的,恰恰是早年的一些缺失的内容,而早年获得足够的满足,成年后反而对此相对淡然

性格大揭秘

在第二个阶段,肛欲期时,孩子被训练的能力是排泄

而排泄在人类社会是一件不可以随意解决的事情,需要讲究地点,有时候甚至是时间

这一阶段,训练的是个体的自控力,这一阶段直接影响了该者将来的自控能力

当然,自控力是有别于意志力的,例如你很想做某件事情,不过你硬是忍着不做,这种后天调动主观忍住的行为,实则是意志力,而不是自控力

自控力,只能在早年的时候形成

性格大揭秘

三.内向害羞得人格特征

人类文明发展了很多年,而精神分析学派,直到佛洛依德,荣格的时期,才被提出

因为人类社会本就有着诸多的禁忌无法被提及,而心理学很多时候研究的恰恰就是人们最不愿意接受的那一部分

无论是针对于个体,还是社会

曾有一名不知名的心理学者说,一个人的两性关系越健康,代表着这个人的心理越是健康

这句话是不错的,因为人的最初对于异性的好奇,基本来源于自己的异性父母

人第一个爱的异性,也是自己的异性父母,人今后的择偶观,很大程度来源于6岁之前自己异性父母好的一面的保留,与不良一面的修正

所以这里有要提及一个佛老爷子说到的重口味词汇,叫【乱伦焦虑】

中国社会的亲子关系很少有个人边界感,总会觉得家人就不应该树立什么具体的权益界限

然而按照健康成长的规律而言,但凡孩子记事就需要与父母分床睡,长大后对于两性关系过于羞怯的人,很大程度属于一种潜意识上的【乱伦焦虑】

而这份羞耻感最早来源于没有个人边界,尤其是身体上的边界亲子关系,甚至等到孩子很大了,依然会进行一些超越于两个异性之间得身体接触

而等到该者应该正常与异性交往的时候,会触发潜意识中,早年的那份有关于乱伦焦虑的羞耻感,便整体呈现与人隔绝的状态

性格大揭秘

性格大揭秘

前面提到的,是几个大致的成长阶段,不过个体的成长,也许比一个文明的成长更为复杂,所以有些问题不能单纯地划分几个阶段

例如,有些人明明已经二三十岁了,却看上去依然是正太/萝莉范儿

尤其是东亚文化中,对于萌文化的极为盛行

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实则代表了这个人的内心语言,而每个人的内心语言,都有一份在关系中的目标

东亚文化习惯于为孩子包揽一切,所以普遍东亚文化下的成年人依然没有真正得成长,被父母剥夺了成长的机会

普遍呈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就是要求【亲亲 抱抱 举高高/宝宝不开心】,而有别于自然发展到最后一个【生殖期】的西方人,于是西方人的流行元素多为与性感有关

性格大揭秘

小编自己有一位朋友,我问她最想做的事儿是什么

她的回答竟然是——和小朋友做游戏,于是,小编问她,是不是感觉这一个行为补偿了你的某一些人生阶段呢

她的回答说——是的,小的时候被父母强制读书,一点儿都不允许玩儿

与小孩子做游戏的过程,实则是补偿该者应该和别的小朋友做游戏,却没有能完成的阶段

性格大揭秘

之前提到过俄狄浦斯期,有些人的恋爱过程中,就是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

举例说明,有些习惯性做小三的人,即属于严重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他们在童年时期严重感觉异性父母爱自己的同性父母超过自己

于是在一段自己可以选择的恋爱中,ta的潜意识选择了通过一个异性打败一个同性

很多时候这种情结甚至都不是看见那个异性产生的感觉,而是看到那个同性所产生的感觉

于是,便决定给ta一定绿帽子,修正童年未能完成的内容

性格大揭秘

PS:俄狄浦斯期形成的某些问题,反映在将来的恋爱关系中,也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由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死父亲娶了母亲而得来的

性格大揭秘

以上,其实均为一种【未完成情结】,也就是说,人格的进度条,比起文明的进度条而言,也同样是一种递进的过程

不过并不只是死板地划分几个阶段,而是但凡与成长有关的缺失,都会呈现在将来

有些成年人依然爱与未成年的十几岁小正太 小萝莉们谈恋爱,其实也是一种弥补过去的做法

青春期时候太过于做了一个乖孩子,成年之后渴望将这个阶段给弥补回来

小编自己也曾因为未能与网恋女友见面而迟迟放不下这份情结,后来小编找了另一位异性网友,以模拟的方式找了一个假期过去与其见面

虽然这并非小编的前女友,不过这一行为对潜意识进行了心理暗示,让自己完成了这个过程,从此便不再对此事伤心了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环遭到了缺失,人的潜意识便会停滞于该环之中,以一种或明或暗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得表达这一份需求

所以,就以此来讲的话,突然间倒是感觉,有一句鸡汤话,放到科学中,倒是很有道理

那就是——抓紧时间,好好地完成自己生命的所有过程,然后,安心地去死。

性格大揭秘

性格大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