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典音乐从业者或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如何看待古典音乐的文学化、情感化的描述?

王若云


古典音乐乐迷的文学化、情感化的描述其实就是古典音乐演奏主观化与客观化之争的延伸。

在评论范畴,很多乐迷包括我都会文学化、情感化听古典乐的感受,因为许多古典音乐作品和观众的其他审美体验产生了连觉或者通感,那么我们最习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语言文字,会非常自然地与文学带来的审美体验共鸣,人本能的情感体验就更不用说了——不见得写过情书,但肯定看过情书吧。

但文学化、情感化的描述只是音乐评论的一部分,还应包括作品分析,演奏处理这些技术因素。

为什么说古典音乐乐迷的文学化、情感化的描述其实就是古典音乐演奏主观化与客观化之争的延伸?

职业音乐家中,指挥富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的流派之争体现得很典型,德国大指挥富特文格勒惯于在音乐中即兴和戏剧化,听他的贝多芬交响曲常常使人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动;而意大利大指挥托斯卡尼尼主张音乐演绎必须根据术语,严格限制主观即兴,听他的贝多芬交响曲诠释,有一种精确读谱的体会,或者说像观摩雕塑品,偏冷静。

因此啊,这两派既有对立,又有统一。至今托斯卡尼尼这一拨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虽然不大,富特文格勒这批子孙满堂,成为主流。对应到乐评和谈感受,文学化、情感化的描述也是多数人的表达方式。


消炎药儿


作为在音乐行业从事10多年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看得有点不明觉厉,但是又觉厉不明。。。

古典音乐 文学化??什么叫古典音乐文学化。。还有情感化。。这个是什么意思??

古典音乐就是前人音乐作品。虽然作品留存下来,未必是百分百准确地传承,但是我相信基本上也是没有过分失真。

古典音乐本身就是带有浓重的文学色彩,例如歌剧,古老的歌谣。本身是音乐作品,但是同样也是极佳的文学作品。另外,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乐谱音符也是一种文章文字,那逻辑上来说,文学作品又是如何文学化??

说到古典音乐的情感,任何音乐都是高浓缩的情感表达,音乐就是为了用声音表达情感的生的产物,,音乐就是情感的声音映射。例如耳熟能详的,贝多芬的 致爱丽丝。就是贝老大对于,这个现今还是迷的爱丽丝的情感的表达。那么,同样,从逻辑上来说,情感的映射是如何情感化?

难道题主想问的是,古典音乐配上新的歌词去唱?或者古典音乐的改编演奏,例如古典改成电音?或者古典重新编曲?

说实在,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只是过去的音乐的重新创作。算是音乐中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出现罢了。

一定程度上也有一些些积极的意义,让不懂或者不喜欢古典的人群通过,更加亲近的方式去了解古典音乐,提起一些些人们对于古典音乐的追求。通过听到新编的古典音乐,去寻找了解原汁原味的是什么样。负面方面,就是,也许会歪曲人群对于原作的理解,但是,对于原作的理解,难道就是每个人听了,都是相同的感想吗?所以这个所谓的负面影响,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杞人忧天。

因为要好好欣赏古典音乐,必然要去阅读和参考一些文献,了解作者的身世,当时社会的背景,作品创作的动力等等,自然听过之后就会有比较客观的感官。而,只是随便听听,那实际上,爱怎么天马行空都是随意的。本来音乐就是这么一个事物。

就这个问题能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了,还有更多想法的朋友,评论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