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不滅的理想,不關燈的書房。”——陳燁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文藝青年去南京,有幾個地方是必去的景點,

比如明孝陵、夫子廟、頤和路、先鋒書店……

三年前創立的“二樓南書房”,也是其中之一。

作為南京第一家24小時開放的閱讀空間,

“二樓南書房”24小時不關燈,

茶水免費,夜間還有免費的麵包點心提供,

只要你願意,在這裡呆上幾天都沒問題。

唯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這裡的書,只借不賣。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二樓南書房”的創始人陳燁,

曾是南京某集團公司的法務經理,

2010年,

從單位辭職,賦閒在家的他,

花了一整年時間開始讀書。

“我的文化起點比較低,

畢業於技術學校,

雖然生活和工作中一直在不斷學習,

但學的始終是技工類的知識,

如計算機、法律

很少能接觸到人文的東西,

直到辭職回家後,

看了很多高質量的人文書籍,

我對人生和周圍的事物,

漸漸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為了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

也為了讓更多人像他一樣從文化中受益,

從2011年開始,

陳燁在南京做了一系列文化活動,

講座、沙龍、讀書會……

還包括一些戶外的活動,

2年下來,他做了200多場活動。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然而,沒場地、沒平臺、沒品牌,

也沒有固定商業模式,

幾乎辦每一場活動,

陳燁都要自己墊一部分錢進去,

200多場活動下來,他墊進去了40萬元。

“如果一直這樣的話,肯定沒法持續下去。”

他開始盤算能不能以其他的方式搞文化活動,

2015年,“二樓南書房”誕生了。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沒有氣派的門臉,沒有特立獨行的裝潢,

更沒開在南京城的鬧市區,

“二樓南書房”不同於其他“網紅書店”,

不但不靠顏值搏出位,還藏身在老居民區的深巷裡。

在陳燁看來,“南京曾是民國的首府,

建於民國的老建築是南京文化的一種沉積。

所以,要做南京的人文文化基地 ,

沒有比樸素的民國老建築更適合的地方了。”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到過“二樓南書房”的人,

都說這裡特別難找,

即便是“老南京”,

第一次到這裡來都要找上個把小時。

“二樓南書房”沒有醒目的門臉,

只是在門口掛了一塊木匾,

上書“二樓南書房”五個字,

沒留神,就會與它錯過,

甚至在周圍的鄰居們眼中,

這裡也是最普通不過的老房子。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小院子不大,栽種了不少竹樹花草。

還有一張小桌,兩把椅子,

天熱供來賓乘涼、閒坐;

沒人時,周圍的孩子也會跑來寫作業。

一樓10多平方米的小屋,

被陳燁稱為“欣然詩舍”,

不過,這裡卻不是“正地方”。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二樓南書房”,

店如其名,是二樓南邊的房間,

面積不到60平方米

只可容納十多人同時讀書。

別看這裡空間有限,

陳燁卻佈置得很別緻,

沿著臺階上樓,

便看到了紅色印章樣式的

“二樓南書房”招牌。

過道的黑板上,

寫著“只有你和我,在這房子裡,

如此的遠離人世。宜溫柔以待。”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二樓南書房”有三間書房。

外面一間,有兩張布藝沙發,

裡面兩間,有幾張藤椅。

每一間靠牆的位置,

都擺著寬窄不一、高矮不同的書架。

昏黃的紙燈散落在各個角落,

照亮了整個屋子。

這樣簡單的裝飾,

卻有一種讓人靜心閱讀的奇妙魔力,

人會不知不覺的放輕走路的腳步,

以防驚動了讀書人的思緒。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二樓南書房”藏書不多,

永遠只有3000多冊。

於是經常有人問陳燁:

“這書房是不是小了點,

書是不是少了點?”

他就反問

“3000多冊書也許是少了,

但3000多冊好書,還不夠多嗎?”

在他看來。

“人一輩子能讀多少本自己喜歡的好書呢?

有的讀不進去,有的不喜歡。

也不是每本好書都能成為你的。

選擇少一點反而是好事。”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對陳燁來說,

他選書就是替來看書的人,

省去了自己找書的麻煩。

所以在選擇時,他花了大量的心思。

他選的書幾乎每一本都要自己讀過,

不但內容要好,連出版社不對都不行。

這些書籍,不是上海譯文出版社、

就是中華書局,或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等等,

選好書籍後,他還會按照出版社分類,

將書一本本整齊擺放在書架上。

在朋友眼中,

在選書這件事上,陳燁就是個“強迫症患者”。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在“二樓南書房”有兩條特殊的規矩:

一是,這裡的書,能看能借,就是不賣,

二是,外借書本,一次只能借一本。

為什麼會要定這樣的規矩呢?

陳燁說:“借書的人因為要還,會強迫自己去讀。

一旦書成了自己的,放了很久都不會讀。”

除了這兩條規矩之外,這裡幾乎沒人管。

茶水自取,麵包自拿,

圖書自借自還,雖然規定借期2個月,

逾期並沒有罰款,也不會去追討。

可就是這樣的經營模式下,

“二樓南書房”竟然沒丟過一本書,

甚至還有人主動給麵包、茶水付款。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如今,這家奇怪的“二樓南書房”,

已經慢悠悠的經營了三年多,

1096天,26304個小時從沒關過一次燈。

雖然地方很偏,

但很多南京人都喜歡這裡。

不少學生放著學校的圖書館不去,

寧願坐半個多小時的車,來這邊看書複習;

退休的大爺,只要晚上有空就會過來;

家住附近的上班族,也喜歡在下班回家前,

跑到這裡坐一會兒。

他們說:“地方小,書也不常更新。

但只要想找個地方看書就很好。”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城市很大,世界很複雜,

這裡的簡單和乾淨。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

卻是最適合他們的,

其實,大多數時候人們需要的並不多,

有一個小小的閱讀空間,

或是一個容納身心的歸處就夠了。

對陳燁來說,

比起做了一個南京“文化地標”,

他認為自己做得更值得誇耀的事情是

用人文文化治癒了南京人疲憊的心。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陳燁

“二樓南書房”創始人,南京知名文化人。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東家·沒關過燈的“二樓南書房”,給南京人築了一座“精神燈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