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中国自古爱竹,四君子中竹子就占据一席。除了精神上的意义,竹子在现实生活中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竹编。

竹编产品曾遍布中国各地,而随着取代品越来越多,现在想买竹编产品,往往要钻到市场极偏僻的地方、去篾匠家里、甚至去非遗馆。

长沙雨花区的非遗馆里,也有这样一位篾匠,李元跃。

非遗馆里的竹编

▲▲▲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李元跃是湘西人,生于竹编世家,从事竹编事业50余年,长得精瘦,肤色黝黑,精气神很不错,编竹子的时候手指飞快,外人甚至看不清他的动作。

他5岁就跟着父母一起编竹子,半玩半学到了12岁,便正式开始做竹编。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心灵手巧的李元跃编东西又快又好,一度引得无数人慕名拜师,忙的时候他一个人带了三个徒弟,一个月能卖几十张竹席。

一根竹子,从竹子到成品,要经过截竹子、刮节、剥篾子、烤料、编器身等10多道工序。

破竹的时候李元跃并没有戴手套,他手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竹刺也扎不进去。他笑着说,当初刚学的时候,经常划得满手血丝,几十年了,熟能生巧。

破完竹子,紧跟着把竹子表面刮光滑,一片竹蔑的厚度不过一两毫米,最窄的仅有头发般粗细。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这些竹蔑在李元跃的手上飞舞,编织成一款又一款精巧的产品。

竹筐、竹篮、背篓……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这些东西,曾伴随着湘西人们朝朝暮暮。

湘西竹编变迁

▲▲▲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湘西盛产竹:山竹、桂竹、水竹、楠竹、绵竹……给竹编制品打下厚重的基础,再加上此处山路多,人们劳作时习惯背着背篓装东西,因此这里的土家族、苗族、汉族都善竹编。

这些事情在古书上皆可找到对应。

清朝乾隆时期的《永顺县志》曾有描述:“二三月间,妇女结队,负背笼……”;同治年间的《永顺县志》也有记载:“出则背负篓,援山拾薪……”。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李元跃回忆说,八几年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编竹编。

但时代发展很快,传统竹编产品开始被塑料、不锈钢、树脂等材料取代,再加上机器生产的冲击,在湘西大地上流传多年的传统手工竹编也以超出往常的速度退出人们的视线。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以李元跃家里来说,此前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做竹编的,后来他们外出工作,做包工头、工程、电工等行业,便再也不回来做竹编了。

他就好像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转眼做竹编的就只剩下他一个。

李元跃骨子里透着一份湘西人民的纯朴和率真,他稍加思考说:“他们都不做了,我的生意还好了一些。”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后来他来了非遗馆。非遗馆里有两家门面,一家叫“竹艺汇”,专门卖各种成品,从竹背篓到竹制包包,竹制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也相对便宜;旁边挨着的另一家,是体验馆。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在非遗馆里,工作和收入都相对稳定,他对现状颇为满意。

多元的竹编工艺品

▲▲▲

李元跃现在比较发愁的是,没有人继承竹编。

现在竹编的现状是,老一辈在做的已经没有几个了,而年轻人,压根不想学。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竹子制作的小动物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之前他曾让一个年轻人跟着他学竹编,李元跃一天赚100,给他50,他不干。

“肯定想继承下去。”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认真地说。

很多东西在传承的时候都会根据时代的需求而做出相应改变,竹编也不例外。李元跃做竹编的这些年,竹编的呈现形式正在慢慢的变化。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现在竹编的内容已经不局限于背篓、凉席等日常用品,而是往精致、优雅的工艺品靠近。李元跃充分发挥了自己对竹编的擅长,钻研了许多竹编的延伸品,比如盘石、竹编二维码、竹编瓷等。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盘石把石头和竹编结合起来,一重一轻的碰撞,双方都添了一丝灵气。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竹编瓷则是竹编和瓷器的结合,晶莹剔透的瓷器和竹编结合起来,竹蔑在瓷器外编织着繁琐瑰丽的花纹,给白瓷添了一份趣味。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到了周末或暑假,学校或团队会组织前来参观学习竹编,每当这个时候李元跃就十分开心,做东西也更起劲,因为感觉又找到了竹编的价值。

湘西竹编传承人李元跃:当年家家户户都会,现在没人学了

而没人前来参观学习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坐在体验馆里,刮青、破竹、编织……即便馆外人来人往,他也专注在手上活上,头也不抬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