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不要被標的的缺陷遮住了眼睛

沒有公司是完美的,每個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在觀察研究的時候總是能發現的,一旦我們發現了這些問題,就有可能在心中無限放大,從而錯失許多有發展潛力的公司。

研究的很全面這是沒有錯的,越全面說明對這個公司越瞭解,越瞭解投資賺錢的概率就越高。但是一定不能陷入細節中不能走出。

研究獲得的諸多信息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重要的,其他都屬於細枝末節,用二八法則來說,就是20%是重要的,80%是不重要的,分辨哪些是重要的很難,就看你有沒有生意頭腦了。有生意頭腦比科班出身更重要,許多的研究方法都能通過學習得到,但是對調研出的各種信息的篩選就靠生意頭腦了,這也是許多券商研報僅其中的數據有參考價值的原因。其實許多成功的投資者並不是對某公司研究的最透徹的,在投資領域有些人確實是有天賦優勢的,有時候他們只看這個行業好不好,公司的模式認不認同就可以了。他們稍加了解就能知道這個公司有沒有競爭力。

這就好比處男女朋友,喜歡就是喜歡,很少去探究為什麼喜歡,優缺點都是什麼,相處的愉悅,感覺好就行了。

因此,在觀察一家公司時,看他的缺點是不是真的嚴重削弱了公司的競爭力,如果不是,那麼就是可以容忍的。

比如光線傳媒吧,如果在以前,早賣了跑了,原因是該公司扣非後基本上沒有盈利。現在我的看法是:該公司的股權投資很多,出售股權的收入雖然不是經常性收入,但也是該公司實實在在的經營業績,難道股權投資有了不錯的回報一定要捂在手裡不賣嗎?相同情形在騰訊身上也有體驗,投資收益幾乎佔到了每年盈利的3成,正是由於投資的公司太多了,每年都會有出售股權帶來大量收益,這本身就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再比如我錯失的老闆電器,當進入我的視野的時候,我得出的結論是:產品技術含量並不高,會遭遇資本的蜂擁進入,而且公司的產品單一,雞蛋都在一個籃子裡。而忽略了房地產繁榮這個大環境,被啪啪啪的打臉。

所以,很多時候,同樣的信息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在獲得的信息中準確的判斷公司的前景的能力,需要持續的學習、長久的實踐,在這方面我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說一句,在起伏不定的行情中,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沒問題,股價怎麼跌下去的,將來還會怎麼漲回來。未來如果持續的下跌,我就把P2P投資中到期的錢逐步放到股市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