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宫中的女子,乾隆对谁最动情

最近大火的一部宫斗剧《延禧攻略》,讲述了乾隆和他的女人们之间的爱恨纠葛。那么,住在延禧宫里的女人,乾隆最爱谁?

延禧宫中的女子,乾隆对谁最动情

△乾隆皇帝画像

第一位孝贤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十分钟情的皇后。她是满洲镶黄旗人,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协办大学士傅恒之姐。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3月28日)。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乾隆皇帝弘历,在他身居皇子位时,奉雍正皇帝赐册富察氏为其嫡福晋,时年十六岁。弘历登极之后,于乾隆二年(1731年)十二月初四日以金册、金宝立富察氏为皇后,时年二十六岁。后性节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翠。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率皇后东巡,驻赵北口,至曲阜,谒孔林。至泰安,诣岱岳庙,登泰山。三月驻济南,幸趵突泉,侍太后阅兵,幸历下亭。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748年4月8日)回銮,至德州登舟,皇后崩,时年三十七岁。事出之后,皇太后亲临看视,悲恸良久。乾隆帝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恭奉皇太后御舟缓程回京。乾隆帝自留德州,亲视殡殓完毕,扶榇回京。皇后梓宫经由通州抵京,由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于长春宫,后移至景山,停在观德殿,以后又迁至静安庄。直至乾隆十七年十月十三日辰时,才移梓宫至直隶遵化州清东陵。十月二十七日孝贤皇后梓宫奉安于胜水峪地宫。皇后崩后不断被加谥,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谥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孝贤皇后之死,众说不一。有丧子痛心、忧郁而死之说;有微感寒疾、病重亡身说;亦有失足落水、丧命汪洋一说,真是莫衷一是。

丧子说:

孝贤皇后居潜邸福晋时,于雍正八年生皇二子。雍正皇帝亲自为皇孙命名“永琏”,隐示承继皇位之意。所以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日乾隆帝就密定皇储,亲自书写了“永琏为皇太子”的密旨,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可惜,这位十分受宠的永琏,只活了九岁就早亡了。乾隆帝、后失去爱子,十分悲痛。事隔三年,于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皇后又生了皇七子,取名“永琮”,乾隆帝又打算立这个嫡出的皇子为皇太子。不料,永琮刚满两岁,竟被天花夺去了生命。皇后连续失去两个亲生皇子,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在皇七子死后的第二年春天,她随同乾隆帝,奉皇太后东巡,在归途中崩逝。这与她心情忧郁、丧子痛心有着极重要的关系。

病重说:

乾隆帝曾降谕昭告天下说: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苛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落水说:

皇后为落水而死,这是广为流传的说法。除皇家修史之外,也有人写些清代历史,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二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东巡至德州,皇后崩。是月,帝奉皇太后及皇后东巡,驻赵北口,至曲阜,谒孔林。至泰安,诣岱岳庙,幸历下亭,回銮至德州。帝在舟中夜宴,后在他舟闻之,恐滋事变。后素性严重,虽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规。是日至帝舟,因事进谏,语颇激切。时帝已被酒,怒后颇加诟谇。后羞忿返,失足蹈水死。帝醒乃大悔,命庄王、和王,奉太后缓程回京。自留德州,亲视殡殓毕,扶榇回京,饰终之典,视他后独隆。

延禧宫中的女子,乾隆对谁最动情

△乌喇那拉皇后画像

第二位乌喇那拉皇后,是乾隆帝对之绝情的皇后。乌喇那拉皇后,满洲正黄旗人,为佐领那尔布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1718年3月11日),比乾隆小七岁,为雍正帝所赐皇四子侧室福晋。乾隆即帝位,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命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内阁学士岱奇为副使,持节册封庶妃那拉氏为娴妃。由于她性情温顺,颇受皇太后喜爱,乾隆十年十一月晋升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皇后死于德州舟次,皇太后选中娴贵妃接替皇后主持六宫。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八月初二日,命大学士傅恒为正使,大学士史贻直为副使,持节赍册立摄六宫事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皇十二子永璂。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寅时生皇五女,三岁殇。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璟,三岁殇。皇十二子永璂于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丑刻卒,年二十五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葬朱华山十二贝勒园寝。

乾隆三十年正月随乾隆奉皇太后南巡。二月初十日,在途中为皇后庆贺生日。闰二月十八日,至杭州蕉石鸣琴处进早膳,皇帝赏给皇后等膳品。当日奉旨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由水路还京。乾隆帝至四月二十日才还京。

乾隆曾想病废皇后那拉氏,侍郎阿永阿出于忠心,要进谏劝阻,又怕连累高堂老母。其母深明大义,劝阿永阿:“尽忠不能尽孝,忠孝不能两全。”阿永阿洒泪而别,慨然上路。乾隆见阿永阿上书,勃然大怒:“阿永阿,觉罗近臣,乃敢蹈汉人恶习,博一己之名。”召九卿议罪,阁臣陈宏谋、托庸依违其间,刑部尚书钱汝诚独陈己见:“阿永阿有母在堂,尽忠不能尽孝。”乾隆怒斥:“钱陈群老病居家,汝为独子,何不归家尽孝?” 皇后那拉氏没被废除,而阿永阿却被戍黑龙江,钱汝诚被斥归养家中。乾隆三十年五月十日将那拉皇后夹纸册宝四份,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全部销毁。皇后手下使用女子只存二名。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1766年8 月19 日)未刻皇后薨逝,年四十九岁。当时由皇后之子永璂前往木兰围场报丧。乾隆不但没回京为皇后料理丧事,还命永璂回京并带回自己的手谕指责:

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此宣谕中外知之,钦此。

事过十多年,于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东巡时,锦县生员金从善又上书,首为建储,次为立后。乾隆阅毕上书,十分恼火,马上召集群臣商议。乾隆帝谕: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载乃立皇后,其后蹈获过愆,自行剪发,国俗所最忌,而彼悍然,朕犹曲予优容,嗣因病逝,但令减其仪文,贯未削其位号,仁至义尽,复何所为,而欲朕下罪己之诏乎?又复请立皇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况现在妃嫔中既无克当斯位之人。若别为选立,则在朝满洲大臣及蒙古扎萨克诸王公,皆朕儿孙辈行,其女更属卑幼,岂可与朕相匹而膺尊号乎?此更可笑,不足论矣。

行在大学士、九卿会同严番定拟具奏,寻议请照例凌迟处死。得旨:“金从善著从宽,改为斩决。”

乌喇那拉皇后,在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为皇帝生过三个子女,也曾被皇太后所赏识,曾誉为“性生婉顺,质赋柔嘉,端庄惠下,秀毓名门,祥钟世德”,到头来竟因“性忽改常、迹类疯迷”结束她的一生。她当了十六年皇后,因南巡失宠,死后竟以皇贵妃礼入葬妃园寝。在地宫中,她的金棺停在纯惠皇贵妃金棺的东侧。由于乾隆皇帝对她已绝情,所以她每年清明、中元、岁暮、冬至均无享祭,是一位被遗忘的皇后。

延禧宫中的女子,乾隆对谁最动情

△孝仪纯皇后画像

第三位孝仪纯皇后,是一位受偏爱的皇后。她生前只是个皇贵妃,她死后二十年,因为儿子颙琰(即嘉庆皇帝)继承了皇位,才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皇后魏氏,本为汉军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族入满洲镶黄旗,称魏佳氏。为内管领清泰之女。雍正五年九月九日(1727年10月23日)生。

初入宫为贵人,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命工部尚书哈达哈为正使,内阁学士伍龄安为副使,持节册封贵人魏氏为令嫔。乾隆十四年四月十五日晋为令妃。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时生皇七女。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午时生皇十四子永璐,四岁殇。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时生皇九女。二十四年二月晋贵妃。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于御园“天地一家春”生皇十五子颙琰。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时生皇十六子,四岁殇。三十年六月随乾隆四次南巡归来,晋皇贵妃。三十一年四十千秋,五月十一日子时生皇十七子永璘。四十年正月二十七日乾隆视皇贵妃疾,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775年2月28日)皇贵妃薨逝,著称令懿皇贵妃。年四十九岁。金棺初移吉安所,二月初五日移静安庄。四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辰时,葬清东陵胜水峪地宫。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于勤政殿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十月追谥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纯皇后。自嘉庆四年至道光三十年屡加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延禧宫中的女子,乾隆对谁最动情

《乾隆皇帝的香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如无特别说明,本号刊载的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