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細數哪些讓我感動的「三五小事」

一直以為感動需要去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後來才發現,那些經歷的事、偶遇的人、流過的淚,所謂的曾經,都曾有感動的瞬間,它存在於生活裡每一個瞬間。

原創|細數哪些讓我感動的“三五小事”

北京長城

無聲的感動

|NO.1|

上大學的時候,兼職導遊賺取生活費,出了一個贛州飛北京的老年旅遊團。因為沒有去過北京,也沒有帶團隊坐過飛機。心裡總有些緊張。在忐忑的狀態下總算是順利的抵達了首都國際機場。

在行程的第二天我們前往了很多人嚮往的長城,因為其他的大多遊客都是三五結伴的,相互之間拍照。可是其中葉叔和李阿姨這對年邁的夫妻用的是很老式的老人機,不具備拍照功能。注意到之後,我向葉叔提出用我的手機給他們拍照,回去發給他的子女。葉叔笑著說不用。

| NO.2 |

從長城下來後來我發現大叔手裡拿著一張照片,大叔看到我後給我看,告訴我他們夫妻一輩子沒出來旅遊過。好不容易出來一次,沒有手機拍照,在長城看見10元拍照的就拍了合影留念。照片上他們都笑得特別開心。那一刻,那微不足道,但卻意義非凡的瞬間。我看見了一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幸福。

之後在天安門,故宮這些地方時他們會迅速的找到拍照的,留下一張幸福的合影。

團隊中還有一對年邁的姐妹,姐姐年紀70多歲了。我沒想到的是在人山人海的情況下老奶奶和妹妹一起爬上了長城的最高點。在我要攙扶她的時候她說自己能走,至今還能想起她那“呵呵呵”的笑聲。

回到江西分別後,我收到為數不多的短信,來自葉叔:小彭,我們已安全到家,這幾天非常感謝你的照顧。有機會歡迎你來贛州xx做客。

歲月無痕,驀然回首,當看到照片回憶起那些片段心裡湧動著一絲久違的驚喜。我想,這便是感動。

原創|細數哪些讓我感動的“三五小事”

井岡山培訓學員

井岡山

來自貴州的驚喜

|NO.1|

接下來的故事都是發生在井岡山。大學畢業後,我便開始在井岡山從事紅色培訓工作。

這是一期來自貴州黔西的培訓班,比較興奮,因為是來自家鄉的學員。很多時候可以說家鄉話交流。

印象深刻的是“紅軍的一天”。在紅色拓展活動中很多學員笑得前仰後合。竹筏比拼中還有人跳進了水裡。中午的“自作紅軍餐”品嚐到大家做的家鄉菜,一起喝了點酒,甚是開心。七天的培訓非常順利,培訓班圓滿結束。

過了一段時間,有位學員微信請我幫忙買點東西寄過去,這種事情遇到得特別多,習慣了,也是舉手之勞。沒曾想學員為表感謝寄來了一箱家鄉的特產黃粑,意外夾雜著感動。

大多數時候我們很多對別人的幫助換來是一句“謝謝”,而不是“謝謝你”。有時候泛指和特指很大的區別在於一種謝謝是理所當然,一種則是感受到真切的謝意。

當生活中有人不吝幫助我時候我告訴自己要心存感激,要銘記感恩。當自己的幫助受到別人的回饋我不認同這是所謂的社交、人情。於我而言,是一種感恩和感動。

原創|細數哪些讓我感動的“三五小事”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井岡山

北山烈士陵園攀爬的腳步

|NO.1|

北山烈士陵園是眾多來井岡山培訓的學員一定會去的地方,敬獻花圈,瞻仰革命烈士。

今年5月,我像往常一樣帶領學員前往烈士陵園。在我們隊伍的前面,有這樣一位年邁的老人,他一個人雙手抬著花圈,步履蹣跚的一步步向紀念堂爬去。他的每一步我想都是沉重的;每一步都是讓人欽佩的。他與個別來學習帶著只是走走過場心態的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他沒有說一句話,但卻讓人肅然起敬。

雖然通往紀念堂的108級臺階只看到他的背影,但他踩下的每一個腳印卻留在了人們的心裡。

原創|細數哪些讓我感動的“三五小事”

小井紅軍烈士墓

井岡山

小井烈士墓的等待

|NO.1|

今年6月,我們在小井紅軍烈士墓開展現場教學的時候。我看見一對年邁的夫妻從遠處走來。他們挽著彼此手走過石橋,看到我們在教學,便在旁邊靜靜等候。老人手裡拿著一束準備獻給烈士的花,老伴站在他的邊上,頭髮已經斑白。他們就那樣靜靜的站在那裡,等待中似乎也在認真的聽著現場教學老師的講解。

我們離開時,我看見老人拿著花向烈士鞠了三個躬,然後轉身和老伴一起靜靜離開了。

那一刻的我有種莫名的感動,心存敬仰,珍惜眼前。或許是隻有經歷過哪個艱難的年代,才會更加體會今天生活的不易。而我希望的,也是能夠通過井岡山的紅色培訓能夠給來學習的人帶去一點點改變,一點點很少,可是我們有理由相信,星星之火可燎原!

|一聲招呼 一句問候,一個微笑 一點緣分|

|微不足道,卻刻骨銘心|

|分享生活,留住感動|

|一蓑煙雨任平生|

|除此,無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