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會寫繁體字嗎?你覺得傳承學習繁體字還有必要嗎?

路過1823


應頭條家文小姐邀答:

繁體字,一般是指在漢字簡化運動中被簡化字所代替的傳統漢字。



2001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了國家推行規範漢字,同時也明確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的範圍,包括如下:

文物古蹟;姓氏中的異體字;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

我之所以引用上述文字,是想說使用規範字,早已進入了國家的立法層面。法有所規,就必須執行。



迴歸題目,我因為喜好古漢語,時常會閱讀古籍,我是能讀寫大部份的繁體字的。但在日常寫作碼字中,我都是使用簡體字,除非在引用一些古漢語句子不得已時,才會就此字使用繁體。

漢字的正式簡化,最早源於太平天國,如同後期的幾次漢字簡化運動,其目的都是為了掃盲,事實上也功不可沒。至於漢字簡化方式是否合理,則各有說法,我個人則是有保留地支持,不支持的部分是源於那些讀音相同,意思不同的合併字,這容易使句子產生歧義, 期待日後可以不斷改進。

任何事物都會隨著時代發展。只要不是將漢字拉丁化,不是重新造字,漢字的歷史就不會斷層,漢字就已經得到傳承。而並不是說一定要全部採用繁體字才叫傳承。事實上,在漢字簡化表中的很多簡體字,在古代便見有使用。

最後,如學習、工作不涉及上面所述的幾種特殊情況。我認為,沒有必要學習繁體字。


筱靜隨筆


作為中文系的老師,我還是多多少少會寫一些繁體字的,但我覺得專業研究人員和從事相關行業的人除外,社會上的大多數人沒有必要去學習繁體字。我們不能學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那樣抨擊簡體字。

之所以有人提出是不是有必要傳承學習繁體字,無非是說繁體字承載了傳統文化,而簡體字多多少少對少數漢字的來源和含義有所損害。這種問題的確存在,比如臺字,臺灣的臺,平臺的臺,繁體字裡面就不是一個字,現在弄得稀裡糊塗。但我以為即使如此,

漢字簡化仍然是功大於過,方便了識字和書寫,是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的。

如果真要恢復繁體字,那就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1.恢復到哪種繁體字的問題。

學習過漢字發展歷史的就知道,漢字從甲骨文到今天我們看到的繁體字,中間變化之大,遠遠超過我們想象。就算是今天港澳臺的繁體字,其實都有所不同的。敢問恢復繁體字,是要恢復到哪種繁體字?


秦始皇頒佈政令要求書同文,就是要統一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地區不同的漢字書寫。要學習繁體字,是要學習什麼時代的呢?是不是原楚國地區的人要恢復楚國的漢字呢?原秦國地區的人要恢復秦朝的漢字呢?哦,秦朝的好辦點,畢竟後來定於一尊,定的是秦朝的漢字……

過去胡適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說章太炎先生主張文言,但是大家都學不來,為什麼?章太炎先生寫文章儘量用先秦文字,結果大家覺得佶屈聱牙,沒幾個人看得懂

你要說恢復繁體字,章太炎先生的主張更能夠看出文化傳承,但請問有幾個人能做得到麼?天下能有幾個章太炎?我還以為甲骨文挺好看的,更能體現漢字思維,但大家願意恢復到甲骨文書寫麼?

2.恢復繁體字的成本問題。實際上恢復繁體字成本實在太高,幾乎不可能再恢復。你要改一個字的寫法,全國多少書,多少文件,核心字庫都要變更,得花多少錢?北師大語言學家王寧先生曾經建議把“門”這個字右邊那個橫折豎勾的勾給去掉,據說這樣寫更符合漢字傳統,但如果國家同意,要花數百億,結果不了了之。你要是把全部都改成繁體字,恐怕沒有幾年的全國稅收,估計也是做不到的。有這麼多錢恢復繁體字,還不如用這些錢去多造幾艘航空母艦和核潛艇呢!

總而言之,成本太高,學習難度大,繁體字也有不同選擇,還是少折騰,繼續用簡體字吧。


西奈山的火柱


不會寫,但會看我覺得還是很重要的。因為簡體字改革的原因,我們的絕大部分古籍資料都是繁體字,看不懂繁體字要想學好傳統文化幾乎是很難的,一旦學會看繁體字,就打開了看古籍資料的大門,比如四庫全書 佛教大藏經和道家的道藏。。。裡邊別有洞天。

推薦一個學看繁體字的簡單方法:經常看鳳凰衛視中文臺或新聞臺 天天看他的字幕(繁體字) 看半年再找古書來看,不要急耐著性子慢慢看,一年下來就能看很多繁體字古書了。再去找一個繁體字和簡體字對照的表來以供查字需要。


天邊的一團雲


問這話的人,我首先要反問你:

“你還會甲骨文嗎?你覺得傳承學習甲骨文還有必要嗎?

你還會寫金文嗎?你覺得傳承學習金文字還有必要嗎?

你還會寫篆文嗎?你覺得傳承學習篆文還有必要嗎?“

篆文經過簡化後,發展成了成了隸書,然後又發展成了楷書,宋體等形式。

隸書、楷書、宋體三種字體本質是一樣的,只是高低胖瘦和一些無關大局的細節不同。不信的話,你將同一段文字分別調成隸書、楷書、宋體,就會發現我所言不虛。


其實所謂繁體字,就是沒有簡化的隸書、楷書、宋體等字體。所謂簡體字,就是簡化的隸書、楷書、宋體等字體。

漢字是從古至今,字形是不斷簡化的,是為了方便書寫,不代表優劣。



你可能會說:“簡體字沒靈魂。”

靈魂不靈魂的,說起來太玄。而且繁體字是從篆文簡化的,相較於篆文,也是簡體字。

其實,簡體字也有靈魂。所謂的靈魂,就是要符合漢字造字法。

漢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

象形:就是仿照實物的外形表達意義,比如“人”,“山”,“水”,“土”。

指事:就是用符號表達意義,比如“一”,“二”,“三”,“四”。

會意:就是多個字合起來表達新的意義,比如“灶”,“江”,“秋”。

形聲:形旁和聲旁拼合而成表達意義,比如“喂”,“煨”,“謂”。

以上舉例所用到的字,用簡體字也能符合漢字造字法。


事實上,在創造簡體字時,就是依照繁體字刪改筆畫而成的,最大程度的保留該字造字法的精髓,而且相當一部分字由於字形簡單,沒有被簡化。基於這兩點,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也能輕鬆識別繁體字,閱讀無礙。


而簡體字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至少書寫更加方便。比如我將上一段話改成繁體字:“事實上,在創造簡體字時,就是依照繁體字刪改筆畫而成的,最大程度的保留該字造字法的精髓,而且相當壹部分字由於字形簡單,沒有被簡化。基於這兩點,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也能輕松識別繁體字,閱讀無礙。”

簡繁之爭,由來已久,沸沸揚揚。有些人因為臺灣用了繁體字,便大聲疾呼:“中華文化在臺灣。”真是可笑。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拘泥於意識形態,抱著“無論你怎麼說,我就是認為繁體字比簡體字好”的態度。自以為精神上脫離了糞坑,羽化成蠅,便高蛆一等,其實是在自欺欺人。


其實文化的傳承,不在於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而在於字裡行間所承載的精神。


流年簷下雨,浮世階上苔。簷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我是文史自媒體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簷雨階苔


謝邀,很遺憾,不會寫繁體字,只能辯認一部分繁體字,一般學習書法要寫繁體字,傳承學習繁體字是有必要的,別外,中國的繁體文字一般都字裡藏醫,有著深層意義,所以傳承學習繁體字是有必要的。


天天有點收穫


繁體字我是會寫的,這也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必修課,我當時學習繁體字是買了一本繁簡字對照小字典,把它從頭到尾背了一遍,很多沒有記住的字,在以後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慢慢強化記憶就記住了,現在這本小字典在網上也有賣,6塊錢左右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一本看一看。

什麼是繁體字、簡體字

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漢字都是繁體字,簡化以後的漢字是簡體字,中國漫長的古代社會使用的就是繁體字,漢字的人為的簡化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先是1935年,為了推廣漢字,第一批《漢字簡化表》公佈,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第二年就被收回了。

1960年第二次漢字簡化開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簡字”,現在很多的中老年人還都用二簡字書寫。

但是,到了1986年二簡字被全盤廢除。

1988年國家語委公佈《現代漢語通用字表》。

2001年文字法正式實行,確立了標準漢字的法定地位。

繁體字到底有多繁

由於現在頒佈的簡化字總表中的簡化字一共有2200多個,由此也可以看出,繁體字其實也就2200多個,而這2200裡面還有很多重複的字。

比如「詩」、「討」、「記」等等這樣的字,雖然都算一個繁體字,但是這很明顯只是言字旁用了繁體,認識一個其它的也都認識了,像這樣的字有很多。

真正完完全全是繁體的漢字也就三五百個,並且也並不難記憶,所以說繁體字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難學,大部分人雖然沒有學習過繁體字,一般都能正常識讀。

有沒有必要傳承繁體字?

我覺得是有必要的,繁體字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學要去認識和學習,這種使用了幾千年的文字,和中國的文化一脈相承,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現在的漢字也是以它為基礎簡化的。

繁體漢字見證了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不能被忘卻。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很多人鼓吹繁體字是正體字,說什麼簡體字“愛無心,親不見”。

我認為,有興趣的可以傳承學習繁體字,但不提議復興。

活在現時社會,“由繁入簡易,由易入難”。

舉個例子,龍的繁體字“龍”。如果你的孩子名字是“龍”,考試時寫個名字都得費不少時間。何況工作中?

漢字簡化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進步,適合現時社會的發展需求。


清心一棧


我會寫繁體字,但恢復繁體字來作為文化傳承,是完全不必要的。

因為簡化字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中國人民已用幾十年,繁體字在人們的認識上已退出歷史舞臺,而簡化字正擔負著現時期的文化使命,是破舊立新的產物。

它有利於學生做作業時,少用時間,老年讀報刊雜誌,眼睛差的,不會戴眼鏡都分不出字的筆畫,不知讀什麼。現在沒有任何理由來否定簡化字,讓全國人重進學校補課。

中國人有自己的主權,這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從人民的利益考慮,減輕學用的負擔,好比推翻舊政權一樣,是一種文字進步革命,不能否定簡化字的功能和歷史地位,開歷史的倒車。


窮光旦


謝邀。我開始上學就是學的簡化字。但是常讀以前用繁體字印刷的書,繁體字也就學會了。再者字典裡也標有繁體字,耳濡目染也就學會了。如今用簡化字印刷的書籍浩如煙海,一般不需要再學習繁體字。如果你愛讀古書,可在讀中學。漢字簡化有原則可遵。掌握繁體字也較容易。如果不是研究古籍,就沒有必要專學繁體字了。


師範小王子


對於繁體字來說不但會寫而且會認,但是笫一點即使你寫了也不一定身邊的人都會認。第二點在大陸都習慣用現在官方的簡體字這樣既便於書寫更便於辨認。第三點在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中無非是練練字要寫繁體,特別是篆書、隸體(特別是隸書講究繁體)更具有欣賞性。漢字多為會意見其字知其意,為了知道你寫的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可以追根溯源,就可以更加詳盡的瞭解這個漢字的演變、變化過程。但是在現代社會電腦時代很少用紙筆的情況下,繁體字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反而習慣於簡化字,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在當代除了研究漢文字的專家、學者以及書法家等與文字有關的門類或人有非常必要學繁體字需求,其他平常人一般可用可不用。總之哪個順手用哪個就看你的修養水平與知識儲備量了!

個人拙見與諸君分享,如有不妥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