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再要求你成爲郎朗了……

自打上了一年級後,兒子就沒少挨我訓。倒不是他的學習成績不好,而是他在學習上不夠專注,明明可以做到優秀卻沒做到。這不,都快9點半了,他死活做不出來一道五子棋興趣班的題,我強壓的怒火終於因給他講題時他卻心不在焉而爆發,他的左耳朵被我狠狠彈了兩下。他的眼眶裡含著淚水,被我吼離了書桌去洗漱。

捱了訓的兒子終於睡著了,看著他安詳熟睡的小臉,我的怒氣也稍稍消了一些。他的媽媽在一旁心疼地問我:“你是不是對兒子有點嚴過頭了?”我也不服氣,對他不嚴怎麼行?放任他嗎?

這時,隔壁單元四層傳來了一位虎媽聲嘶力竭數落練手風琴的兒子的發飆聲,我聽著也有快崩潰之感,這種訓斥聲隔三差五地就會飄進我們的耳朵。

爸爸不再要求你成为郎朗了……

“為了孩子學琴至於嗎?這孩子也是夠受罪的。”孩兒他媽嘴裡嘮叨著。

“我對咱家兒子可比這媽強多了吧?”我嘴上這麼說,可心裡也不是滋味,暗暗思考著自己對兒子發起火來是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想起當年鋼琴神童郎朗的爸爸也同樣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虎爸,他曾經給7歲的郎朗制定瞭如下的作息時間表。

早晨:5:45起床,練琴1小時。

中午:回家吃飯15分鐘,練琴45分鐘。

晚上:放學後,練琴2個小時,練完吃飯。晚飯後,再練琴2個小時,然後做作業。

假日:練琴時間加倍。

爸爸不再要求你成为郎朗了……

7歲的郎朗只要練琴稍有怠慢,他的父親就會對他拳腳相加,甚至叫他跳樓。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琴童的父母心中不免都有望子成龍的心願,期待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說不定能成為像郎朗一樣聞名世界的鋼琴家。樂器,要買最頂級的;老師,要請最專業的。我們隔壁的虎媽一定也是給她的孩子制訂了嚴苛的練琴計劃,鞭策孩子日復一日地練琴,反覆死磕那些經典樂章。

郎朗就是一個被家長苦逼練琴的標杆。最後,郎朗拿遍了瀋陽所有少兒鋼琴比賽的冠軍,成為國際知名的鋼琴演奏家。

郎朗經常在公開場合說:“沒有我爸對我的督促,肯定沒有今天的我。”

但同時,朗朗也感嘆道:“如果少受一點父親的壓迫,那會更好。”

郎朗的爸爸聽到郎朗這番話估計會深感欣慰的,自己的付出兒子還是有感恩之心的。但是,聽了郎朗的第二句話,他又會有怎樣的反思呢?即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如何愛孩子?

爸爸不再要求你成为郎朗了……

郎朗的爸爸可謂用他自己的整個生命去愛孩子,作為回報,郎朗就要成為一個符合自己內心需要的“好孩子”。這個“好孩子”不僅要優秀,而且要聽自己的話,要把自己奉獻給父親。在郎朗爸爸那裡,郎朗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要成為爸爸想要的那種人。郎朗在鋼琴演奏上最終實現了爸爸的願望,就像邁克爾·傑克遜在藝術上實現了父親的願望一樣,但他可能付出的代價是,他成全了父親的願望或人生,卻可能失去了自己的人生。郎朗按照父親的設計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但是這個人生可能並不是郎朗想要的,也可能不是他所夢想的。

最近,我讀到沈家宏教授新著的《原生家庭》一書,書裡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在正常的親子關係中,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應當是不求回報的、利他的、無條件的,其核心內容會集中在如何幫助孩子從父母這裡獨立,成為一個有能力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愛,則會強迫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要求孩子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甚至會以打罵孩子、貶低孩子、不信任孩子等來表現,或者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讓孩子看到他的身邊有許多比他優秀的孩子,然後讓他向這些孩子學習。

孩子在完成他的青春期前的每個階段時,如果未能充分享受作為一個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生活,而被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如父母用盡一切心思來開發孩子的智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孩子的童年就在苦練各種本領中度過了。當孩子帶著這種辛勞和疲憊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他就會抓緊時間把過往失去的童年補回來,從而導致退回到青春期以前的各個階段,並且在那些階段中不願意出來,通常會表現出對父母過度依賴、社交恐懼、任性、撒嬌、逃課、撒潑等比較幼稚的行為。

今日推薦

爸爸不再要求你成为郎朗了……
爸爸不再要求你成为郎朗了……

如果你想變得更有思想,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更多好書正在向你飛來……

閱讀成就思想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