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高发期,采取这样的防治措施,病发概率大大降低

在我国的水稻种植区,例如东北,这段时间降雨频繁,雨水过多,很容易引发水稻病发“稻瘟病”。作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之一的稻瘟病,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它会像瘟疫一样传播,导致水稻减产乃至绝收。这种病症的发生与水稻种子、湿度、温度、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环境,连续降雨就很容易诱发稻瘟病。小编就为水稻种植户们聊聊,稻瘟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高发期,采取这样的防治措施,病发概率大大降低

一、稻瘟病的诊断

自水稻秧苗被栽到稻谷收割,水稻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引发稻瘟病,病变可以能发生在苗、叶、节、穗颈、谷粒等水稻各部位,其中水稻叶瘟在7-8月份水稻抽穗前后最为致命

叶瘟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叶瘟。

(1) 急性叶瘟表现为,水稻叶片上出现一些暗绿色的斑圈,外圈呈现深褐色,内圈为灰白色,它发病快,传播也快,若不能有效治疗,几天就可坐蔸。

(2) 慢性叶瘟病。该类型的病斑呈梭形,有明显的“三部一线”,可以清晰的看到由内而外,中间为灰白色崩溃部,内圈为褐色,最外圈为黄色晕圈,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坏死线。

水稻“稻瘟”高发期,采取这样的防治措施,病发概率大大降低

二、稻瘟病如何防治

如果稻田已经发现有稻瘟病了,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毫无疑问,发现稻瘟病要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措施,根据农技人员介绍,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一般亩用40%稻瘟灵155毫升、75%三环唑60-80克,若水稻叶病色重就多加些、有机硅10-20克,混合兑水60斤细雾喷雾。要对发病中心着重喷雾,7天后重复喷雾一次。

如果发现发病田的稻叶软披垂、贪青,可以亩用氯化钾25斤、锌肥4斤、75%三环唑100克混合均匀后撒施。对坐蔸或病斑较多的发病中心应该多撒,促水稻早发新叶,叶色转绿,提高抗病能力。

水稻“稻瘟”高发期,采取这样的防治措施,病发概率大大降低

其实,预防稻瘟病才是第一要义,做好预防工作能很大程度降低病发概率。曾经有水稻种植户,根据稻瘟病“高温高湿”的自然发病原理,做过一个防治稻瘟病的实验,其主要做法:在7-8月份稻瘟病发病高峰期,首先,及时排干降雨期间稻田里的积水,并适当晾干稻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稻田湿度。然后,利用井水温度比渠道水源低的特点,在高温天适当灌溉井水,保持稻苗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种植模式,能很好的避免水稻患得稻瘟病。

水稻“稻瘟”高发期,采取这样的防治措施,病发概率大大降低

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绿色无害的预防办法,但它要求有充足的井水水源,可能很多平原地区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又该怎么预防呢?

1.从源头把控,选择具有抗稻瘟病的稻种。

2.要浸种消毒。可用25%咪鲜胺乳油稀释1000倍后浸泡种子13小时左右。

3.稻秧移栽前5天,亩用40%稻瘟灵90毫升、75%三环唑50克、20%氯虫苯甲酰胺15毫升、有机硅10克兑水60斤后喷雾。栽后25天左右,结合治螟虫,亩用75%三环唑40克一起喷雾。

4. 要合理控制稻田氮肥含量,适当增加钾、磷含量。另外,田间水深要勤排,水浅要勤灌,适度“晒田”,以增加水稻的抗病性。

水稻“稻瘟”高发期,采取这样的防治措施,病发概率大大降低

稻瘟病虽然对水稻正常生长,乃至粮食产量影响很大,但种植户做好了预防,以及水稻患病后及时诊治工作,还是能有效控制稻瘟病的病发和扩散。对此,各位朋友怎么看呢?

关注【乡鉴】,一起学习三农知识!对此,大家有何想法,欢迎积极交流讨论。也可私信小编,咨询其他三农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