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濤:連續創業養出一頭獨角獸|51信用卡今日上市

孙海涛:连续创业养出一头独角兽|51信用卡今日上市

2018年7月13日上午9點30分,中國最大的線上信用卡管理平臺——51信用卡正式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股票代碼2051,成為在港上市的又一新經濟概念股。51信用卡開盤價8.76港元,較發行價上漲3.06%,開盤後一分鐘最高達9.35港元,最高漲10%,市值超過106億港元。

51信用卡能成長為金融科技獨角獸,必須感謝其創始人孫海濤此前的多次創業經歷,讓他意外發現信用卡細分市場的藍海,並最終成就了這個金融科技領域的獨角獸。

在此特別祝賀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 2016秋季班同學孫海濤帶領51信用卡上市成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創業之路。

孙海涛:连续创业养出一头独角兽|51信用卡今日上市

圖為孫海濤

51信用卡 信貸服務 金融產品

約2200字

連續創業加身 意外發現藍海

孫海濤的創業起點和信用卡並無關係。2002年,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不久的他創辦了第一個公司“E都市”,是杭州最早的3D地圖項目之一。幹了3年覺得並不滿足現有的業務框架體系,於是又做了第二個項目房途網,利用3D地圖找房,隨後孫海濤又與同事創辦了租房寶。

做到第三家公司的時候,孫海濤的資金已所剩不多。為了週轉資金,他辦了4張信用卡,給公司買服務器就刷信用卡,一臺服務器4萬元,分36期償還,這樣每個月只要付少量的錢。“這時候我充分感覺到用好信用卡的好處。”孫海濤說。

最開始,他也只是用卡,並沒有留意賬單數據。有一次他看到躺在垃圾信箱裡的賬單信息,猛然有了新想法,“這些信息累積下來是非常有價值的,應該可以好好利用起來。”

加上他各種信用卡賬單信息、還款日期各不相同,讓他老是搞不清欠了多少錢,什麼時候該還,他意識到這是一個信用卡用戶的剛需。

於是,孫海濤準備開發一個信用卡信息管理工具。不過,當時他還在運營第三家公司,擔心公司裡的人反對,“人家看你都創辦了好幾家公司,好像每家公司都幹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新的創業想法。這次不會又是一次創業的更替吧?”

2011年,他說服公司3名工程師和1名設計師,關掉電話,只帶了衣服,在酒店封閉開發整整1個月,做出了51信用卡管家前身——51賬單的第一版App。2012年5月,51賬單正式上線,用戶授權後就可以一鍵管理信用卡賬單了。

上線僅一個月,51賬單用戶就突破了10萬。

探索盈利模式 晉升在線辦卡冠軍

2012年四五月份,51的團隊框架基本形成了,大概20個人。雖然每秒都會產生幾筆刷卡交易記錄,但到底要怎麼才能賺錢,孫海濤心裡並沒有底。

2013年,51拿到了A輪投資。那一年,孫海濤的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整合髮卡銀行,跟商家談合作搞優惠,星巴克、酒店談了一圈。結果,情況卻沒有向著孫海濤設想的方向發展,用戶點擊優惠的轉換率並不高。

為了揣摩信用卡持卡人的心理,孫海濤和老婆甚至申請了20張信用卡,“哪怕我有錢,我也想辦法刷卡欠錢,我要找到用戶的感受。”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有收穫。一般來說,髮卡量達到100萬張的時候,銀行這塊業務才有可能談盈利。因為大部分用戶每個月會按時還錢,欠錢的用戶大概只有20%,而這20%的用戶支付的利息,支撐了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盈利。

51團隊分析數據發現,付息用戶平均擁有三四張卡,其中一部分是開小店做小生意的,辦卡用於短期週轉;還有一部分是月光族。後者大多擁有穩定的收入,但會充分利用資金和賬期,過想要的生活,然後再慢慢分期還款,這些用戶有可能成為金礦。

於是,2014年孫海濤說服幾家大銀行把在線辦卡業務建到51信用卡管家裡面。差不多隻用了3個月時間,51信用卡管家就成為幾家銀行的網絡辦卡渠道第一名。

後來的發展可能連孫海濤自己都沒想到。2015年、2016年、2017年,通過51信用卡管家發行的新信用卡數量分別為50萬張、120萬張及210萬張。根據Oliver Wyman報告,就2017年髮卡量而言,51信用卡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獨立線上信用卡申請平臺。

截至2017年底,51信用卡管家管理了約1.063億張信用卡,2017年幫助用戶完成的信用卡還款交易總計人民幣1085億元,所有應用程序累計註冊用戶達8100萬個。2015年、2016年、2017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達到350萬、460萬和590萬,是國內最大的線上信用卡管理平臺。

孙海涛:连续创业养出一头独角兽|51信用卡今日上市

深挖信用卡用戶的價值 構建完整金融生態體系

2016年,51的業務從賬單管理、新卡申領拓展到全面的負債管理——包括水電煤、房貸、車貸等各項與負債相關的信用賬戶管理。在增強用戶黏性的同時,也進一步沉澱用戶的金融數據。

有了用戶和數據,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信用卡用戶天生就是愛提前消費的人。數據顯示,在51信用卡平臺上,用戶平均每個月支付給銀行的利息就超過30億元。

51抓住這一機會,對外開放流量市場,從信貸服務切入金融領域,對接業內主流消費金融產品,為用戶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消費金融產品服務,將金融服務逐步拓展到個人信用管理、信用卡科技、在線信貸撮合及投資等領域,構建起了基於信用卡的金融生態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51形成了更為全面的盈利結構和收入構成,包括信貸撮合及服務費、信用卡科技服務費、信貸介紹服務費以及其他收益。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51信用卡貸款類產品促成的金額分別為8.15億元、102.99億元、338.9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544.7%。

此外,51信用卡於2017年與多家信用卡髮卡銀行在數據應用、信用分析及風險

分析方面進行深度合作,為用戶提供聯名信用卡。截至2017年底,共發出累計超過10萬張聯名卡,其中6.7萬張是在2017年第四季度發出。

業務高速發展離不開風控,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截至2017年年底,在51信用卡1400多名員工中,技術及風控人員超過了一半。

經過實證的風險防控能力,得到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認可。

與此同時,51還主動擁抱監管。2016年5月,旗下網絡借貸撮合平臺“51人品”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即ICP許可證,2017年底上線了銀行存管,按照監管要求通過公安部門“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測試,獲得等級保護三級備案認證,業務運轉往更合規的方向前進。

每年獲得一輪投資 展開生態投資佈局

龐大的用戶數量和優質的用戶群體,使得51信用卡從一開始就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公開資料顯示,51信用卡自2012年成立至2016年,每年均獲得一輪融資,其中C輪系列融資在當時創下互聯網金融企業C輪融資的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51信用卡還圍繞互聯網金融產業鏈上的數據、資產、流量等優質公司,展開生態投資佈局。

從2016年初開始,51信用卡就在互聯網金融產業上下游佈局多個項目。其中智能終端租賃平臺“機蜜”等3個在投項目受到其他資本認可,獲得後續融資。

從成長軌跡來看,隨著成功在港股上市,起步於信用卡市場的51信用卡,未來空間不會侷限於此。

51信用卡大事記:

2012 “51信用卡管家”App上線

獲得天使輪投資

2013 獲得A1及A2輪投資

2014 聯合宜信上線面向信用卡人群的純在線速貸產品“瞬時貸”,接入金融業務

推出在線信用卡辦卡業務

2015 推出面向信用卡用戶的個人信貸產品“51人品貸”

網絡借貸撮合平臺“51人品”上線

獲得B輪及B1輪投資

2016 戰略收購北京鼎力,為無卡人群提供信貸推薦服務

累計促成借貸交易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

加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

獲得C輪系列投資

2017 累計激活用戶突破1億

設立51產業基金,進一步增強業務協同

簽約吳秀波成為51信用卡首席產品體驗官

2018 香港主板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