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咸阳的武则天之墓乾陵至今也没有被发掘过吗?

darva叫西林



感谢邀请!先分清一点——广义的乾陵指乾陵陵园,除武则天乾陵帝后陵外,还包括17座陪葬墓。狭义的乾陵仅指梁山下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广义的乾陵,1960---1971年共发掘五座陪葬墓,具体有:张怀太子李贤墓、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五座陪葬墓,我们在美术课本上经常见到的《客使图》、《仪仗图》、《马球图》等就出自这里。

狭义的乾陵,1958年修312国道时,农民炸山取石,在梁山北坡炸出了乾陵墓道。上报国家后,进行确认性的少许发掘,在确认出墓道的具体位置和封墓石数量大小后,进行了回填。直到今天,也只是在乾陵周围进行勘探和有目的的发掘,主陵从未动过。

提起陕西的陵,很多人首先反映出来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再有些熟悉陕西的会说出一些其它一些陵墓,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把秦始皇陵和乾陵比起来,个人感觉在文物的丰富度及规模上相比,应该是小巫见大巫,就是相比汉武帝茂陵,应该都会逊色很多(虽然西汉末可能遭受残酷的盗掘)。

武则天时期,应该是唐朝最兴盛的时期,李治下葬时,据记载,带走了唐王朝当年1/3的gdp,武则天下葬时,又带走了唐王朝当年1/3的gdp。据说,太平公主不愿看到有关武则天的一切东西,所以整个后宫几乎都被搬空了。还有人推断,各种文物重达500吨(不包括石质或无法移动的)。种种如是说法,都自文献资料而来,虽不一定准确,但“无风不起浪”,能有如此说法,可见其文物绝对不会“一般”的丰富。因而,乾陵考古也被公认为中国考古界的“三峡工程”。

乾陵墓道被发现后,消息迅速汇报给省上,再进一步发掘判断后,郭沫若对周总理说:“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随后,郭沫若及陕西政府给国家递交了一份《乾陵发掘计划》,结果被总理否决——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郭一直遗憾没能打开乾陵看到《兰亭序》,看到那些无法来衡量的奇珍异宝!个人觉得,乾陵是躲过了一场最大的灾难……🙏🙏🙏


乾陵遇到的灾难还少吗?作为两个皇帝的陵冢,两个中国历史最辉煌朝代皇帝的陵冢,在1300年历史长河中,可谓遍体鳞伤——据记载,比较大的盗墓活动有17次,其中有三次特别大规模的盗掘活动。
俯瞰乾陵

唐末,黄巢率领40万人,在陵山西边挖掘,几乎把山的一半都挖走了,挖掘深度达40米深,现在,梁山西边的沟还在,被称为“黄巢沟”。据说是由于军中无饱学之士,挖错了方向导致的。

下来这位的盗掘,就颇有灵异色彩了。五代时,耀州刺史温韬率领军队把自己管辖内的唐陵盗掘了个遍,关中唐陵,悉数被盗。这家伙发了一笔大财,于是把目标又放到了乾陵上。他率领万人挖掘乾陵,但每每挖掘时,总有极端恶劣的天气产生,温韬害怕,加之长时间无果,最终放弃。温韬是耀州人,我一位耀州的朋友咬牙切齿的说:这货的坟在哪里?挖出来鞭尸!但据2000年后唐陵考古勘探的进行,确认,除乾陵十分完整外,桥陵(李隆基他爸李旦)封墓石玩好,也没被盗,总之希望这种消息多传来一些。


当时农民炸山取石时发现的封墓石

后来回填后也就是现在的封墓石位置,有兴趣的可以找找。
从侧面看乾陵

从南边(乾县县城位置)

从梁山(陵山海拔1047米)向南看


民国时期,在孙殿英的劣迹影响下,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名,率领部队驻扎,用炸药进行爆破,对外宣传:演习。就这样爆破了很久,就在非常接近乾陵墓道的时候,最终放弃,至于放弃原因,据记载是从“墓里出现一股阴风导致陕籍的几名士兵当场死亡”导致。
唐陵考古勘探结构图

现在站在无字碑旁边,向北边的陵山看,北侧半山腰有块x形小路,就是当时炸开的墓道,在导游的介绍下,您可以尝试着找找。

乾陵在选址时,是极富戏剧性的,武则天命袁天罡和李淳风(就是《推背图》的那两位猛人)选址,两人两个方向寻找,一个找到最佳地点后埋一铜钱作为标记,另一位也找到了,插针做为标记,后发现,针正好就插在铜钱的孔里。

其实在关中北,最佳的风水宝地是“昭陵”的所在地“九嵕山”,九嵕山,左为王峰山,右为嵯峨山,九嵕山最高,左右低,呈“笔架状”,北边为黄土高原,南为渭河,渭河之南,与终南山、太白山相映,绝佳的风水!但这个风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右边的泾河把这条龙脉切断了,大唐会“中断甚至衰亡”,此时有高人建议,可通过具体选址及人为建设避免衰亡,因而取名“昭”陵,这是一个极具“阳气”的名字,左“日”右“召”,象征“重生”。而乾陵正好位于李唐王朝龙脉的尾部,加上陵墓的风水“阴气”较胜,最后武周短暂割裂大唐,后又还于唐朝,就这这个风水相关。

李旦桥陵

要说的陵墓发掘的问题,竟然不知不觉叨叨了这么多,实在对不起大家!实在对不起!耽搁大家时间了!🙏🙏实在是因为乾陵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迷也太多太多了……


红星闪闪耀秦川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乾陵,因是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加上其陵山情态似乎一位仰卧着的美人,一直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乾陵主陵从来没有被发掘过。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考古发掘和盗掘的关系。考古发掘是经有关部门批准,依据规程对古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清理发掘的过程,其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盗墓或者说盗掘是指个人或者利益群体以非正常手段进入别人墓葬,窃取陪葬物品的行为,其目的是求财求材、甚或是为了厌胜泄愤。

但是,关于乾陵的发掘问题曾经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1959年,明定陵发掘正在进行的时候,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原因是1958年,312国道(西兰公路)施工到了乾县段,公路要穿越乾陵地区,工程需要大量石头。当年的11月底,几个民工来到距工地不远的梁山山腰炸石。意外发现了乾陵的墓道口。当时郭沫若现场考察了乾陵,他提出:“毫无疑问,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武则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石破天惊,这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计划报给了周恩来总理,他不愿意定陵的情况再度出现,立即批示:此事留作后人来完成。发掘乾陵的提议搁浅。

在郭沫若看来,乾陵的不被发掘是他的憾事。“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通过他《咏乾陵》的诗篇,几可看见他对不让发掘乾陵的无奈。

可此后,对乾陵陪葬墓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却开始了。1960年4月,乾陵玄宫隧道开始发掘,有关部门并对主陵周围进行了勘查,调查了寝宫遗址、上仙观遗址、六十朝臣像祠堂、下宫遗址。1960年8月至1972年5月,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书令薛元超墓、燕国公李谨行墓等五座乾陵的陪葬墓被发掘。1995年以后,发掘清理了乾陵内城朱雀门外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亭遗址、东西乳峰阙楼遗址、六十一王宾殿遗址等。

1998年初,一个《关于发掘唐乾陵的建议》提交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挖还是不能挖,关于乾陵命运的论争持续了三四年。最后,以不能发掘的结论平息了争论。

再说说关于乾陵遭受盗掘的情况,881年,黄巢拉三十万人马到梁山(乾陵主峰),因找不到墓道口而没有盗成。901年,耀州节度使温韬打起唐代帝陵的主意,按照记载,温韬盗掘了关中其它十七个唐代皇帝陵墓之后,准备盗掘乾陵,他率5万之众要对乾陵下手,结果是“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这种记载当不可信)。 温韬觉得这是天意,而天意难违,他放弃对乾陵的盗掘。到了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率领一个团的兵力来到乾陵,以演习做幌子,炸开了乾陵玄宫口边的岩石,但始终没有找到墓道口。

乾陵虽历经风雨,有惊也有险,但至今都没有人打开过墓室。


文踪旅迹


乾陵是一座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5公里处。该陵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我们来说说武则天和唐高宗这乾陵之谜,乾陵里到底有什么文物?乾陵为什么不挖?乾陵被盗过吗?为什么盗墓的无功而返?

一、历史上乾陵被盗过吗

在我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却也没能捞得半点好处。

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是真正的国家级绝密,盗墓贼们找了1000多年也没找见,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此后,人们在这个墓道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

目前,许多专家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至于事实是否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只有等到打开地宫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二、为什么盗墓者在乾陵无功而返

乾陵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依然风雨不动,历代盗墓贼都在乾陵面前无功而返,甚至连乾陵的墓道门都没有找到,可见这块风水宝地确实保护了龙体凤躯长眠地下而不受凡人纷扰。但是,也有古人指出,梁山风水是好,但是它利阴而不利阳。武则天选定这里作为埋葬自己与唐高宗的陵墓,是为了武家后代子孙兴旺。并且提出了以下观点:

第一,乾陵与太宗的昭陵龙脉隔断,如果是普通百姓埋在这里,可以兴旺三代,但是皇帝葬在此地的话,恐怕三代以后,江山有危险。事实也确实如此,唐朝自唐玄宗之后就由盛转衰,此时据武则天当政也不过三代。

第二,唐朝的龙脉之首在九峻山,太宗葬在此地,居于龙首而使唐室兴旺,但是,梁山是周朝的龙脉之尾,尾气必衰。

第三,梁山北峰最高,前面两峰像乳房。整个山形,远远看去像一个少妇平躺,乳峰高耸。这是一个典型的利阴的地方,阴气弥漫,不利于阳,并且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滑,属金格,三座山峰虽然挺拔,但是远看很平,属土相,金克木,土生金。在主峰下修陵寝,必定导致阴气压倒阳气。武则天之所以篡权掌天下,与她将陵墓选在此地有关。

当然,上述推论,无法证实或者证伪。不过从梁山的地形来看,双峰高挺,二水环绕,似乎是一个美女静静地平躺在此处。不管梁山是利阴还是利阳,但它确实是一块罕见的风水宝地。

三、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

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说,最少有五百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条石,而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也是难得的文物。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

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细说起来,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惟一敢废黜正统,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则天一人。她66岁时掀翻了李唐龙案,宫门外高悬起武周的旗帜,硬是当了15年皇帝,死后又敢在自己墓前竖起黑色的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唐高宗李治风流倜傥、病塌上草就遗诏,要把他生前喜欢的字画全部随葬入墓,估计书法大圣王羲之除《兰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带入了棺椁。

而武则天更是才气横溢的一代尤物,可流传至今的《全唐诗》中,只收了她很少一部分诗作。武则天那么多失传佳作哪里去了呢?是否就葬在陵中?这实在是弥天之谜。

四、武则天的这座乾陵为什么不挖掘?

帝王陵的开发历来是文物界极为敏感的事,而以乾陵尤甚。早在40年前,乾陵第一次被发现后,周恩来总理在文化部送上的一份《乾陵发掘计划》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1995年,发掘乾陵的提案上了人代会。限于客观条件,有远见卓识的国家领导人表示,暂时先放一放。

目前文物界对于陕西省开发乾陵的设想众说纷纭。据陕西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界人士称,当地的文物界专家大多赞成开发,而外地的专家则持反对意见的居多。反对意见认为,在我们没有足够力量保护好发掘出来的文物的情况下,还是以不发掘为上。而陕西专家的意见则认为,乾陵若不开发,未必是最好的保护手段,因为乾陵位于地震带的连接处,而且目前面临地下水渗透的威胁。据悉,陕西省文物主管官员不久前已向文化部负责人汇报了该省开发乾陵的规划设想以及有关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但国家主管部门尚无任何表态。有可能会组织专家进行考察论证。


没气泡的巴黎水


没有被发掘过。武则天的乾陵,为历代盗墓贼所瞩目,但是,都是败甲而逃。历史上有过三次被盗经历。一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出动60万大军,在梁山西侧整整挖了一个月,挖出一条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陵墓坚硬牢固,并没有进入地宫。

二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他率领兵丁挖掘乾陵。但是,挖掘过程中,天气狂风暴雨不断,诡异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温韬心神不稳,知难而退,无功而返。

三是,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自率兵,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并未找到地宫入口。


到了新中国,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无意中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可以说,这个墓道口的发现,表明随时可以发掘乾陵了。但是,周恩来总理在《乾陵发掘计划》上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1995年,发掘乾陵的提案上了人大会。限于客观条件,国家领导人表示,暂时先放一放。有专家说,目前的科技条件还不能保证做好文物发掘之后的保护工作。

目前文物界对开发乾陵与否众说纷纭。反对派认为,文物技术达不到足够保护出土文物的情况下,还是以不发掘为上。而陕西专家则认为,乾陵不开发,未必是最好的保护手段,因为乾陵位于地震带的连接处,而且目前面临地下水渗透的威胁。据悉,陕西省文物主管部门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了乾陵开发的规划设想及有关技术层面保护的问题。

目前尚无明确表态。毕竟,兹事重大,乾陵开发的项目有可能留给后代了。


老照片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两个皇帝合葬墓。其陪葬品之丰富、价值之高,堪比始皇陵,据说无价之宝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其中之一。

乾陵里价值不菲的陪葬品,让历代盗墓者垂涎三尺。它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大炮轰过,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几次面临灭顶之灾。



第一大规模的盗掘,是唐末造反领袖黄巢。他在攻陷长安后,烧杀抢掠,大发横财。贪心不足的黄巢,还觉得捞的不够,又目光转向乾陵。出动60万大军,在梁山西侧整整挖了一个月,生生挖出一条40米深的“黄巢沟”,至今遗迹尚存。由于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缺少文化,只会凭着蛮力干,更是因为乾陵的构造无比坚固、复杂,再加上唐军又开始反扑长安,黄巢不得不半途而废,无果而终。


第二次光顾乾陵的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这家伙生来就是唐陵的掘墓人,唐朝十几位皇帝的陵墓都被他洗劫一空。唯独剩下最难盗掘的乾陵。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温韬的暴行惹怒了上天。他带人每次去挖掘前,都是万里晴空,艳阳高照,可等他们动手后,瞬间便是风雨大作,雷电交加。几次挖掘乾陵,天气的骤变如出一辙。让杀人如麻的温韬是心惊胆战,无奈收手。

第三次大规模的盗掘,可不是铁锨,锄头之类原始工具,而是汽车、大炮,炸药这些现代化武器,这也是最危险的一次。主谋便是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看孙殿英盗掘清陵,赚得盆满钵满,也想重演东陵盗宝的荣光。就带领一个师的人马,以演习为幌子,在乾陵旁埋锅做饭,安营扎。当士兵炸开第三层竖立的条石,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黑烟,直冲云霄,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墓道旁的几名士兵旋即吐血而亡。以后,就是孙连仲拿枪逼着,士兵死活都不敢在挖。没办法,只好草草收场。

解放后,国家对乾陵进行全方位的勘察,证明乾陵虽几经劫难,但地宫保存完好。郭沫若等人在发掘完定陵后,对乾陵也是蠢蠢欲动,被周总理果断叫停。

如今,乾陵和秦始皇陵一样,成了陕西的旅游名片,是很多游客必到之处。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三座陵墓未被挖,一为皇帝陵,二为秦始皇陵,三为乾陵,除了黄帝陵被盗过一次外(未成功,该盗墓者被激起全国愤怒,招到全国追杀),剩余两座都被历代盗墓者挖过,只是没有成功。乾陵,是由唐代著名的风水师袁天罡所设计,葬有唐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其墓,曾被盗墓者光顾多次,但都没有成功,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太难挖了,近代历史考古学家发现该陵园后,也尝试过挖掘,但后面也是不了了之,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保存好墓中珍贵的历史痕迹,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留着给人们一种遐想。个人看点,不喜勿喷


追忆似水年华的殤


夫妻两代帝王合葬陵寝,全世界绝无仅有,这就是中国唐朝的乾陵。凡我中华民族的后人,都有责任保护她不受侵害。



谁要破坏,那就是民族的千古罪人!保护乾陵,周总理居功至伟,人民永远怀念您!



大秘密丽丽


虽然不知黄巢和温韬到底盗取到陪葬品没有,但是看过报道说七十年代时有山民炸山开采石头时,炸出洞口,黑洞洞的很深,我猜测即使山民不进去,肯定也有盗墓的闻风而动,那些人鼻子灵,就是吃这碗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