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些唐三彩鑑定要點,你才能夠少交學費

唐三彩簡介: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唐三彩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於隨葬,做為明器,因為它的胎質鬆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


掌握這些唐三彩鑑定要點,你才能夠少交學費

 唐三彩鑑別方法

一、看胎質。

真品唐三彩馬的胎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紅色陶胎,是以普通陶土為原料,多出現於隋和唐朝初期(此馬既為紅色陶胎),極其稀罕,僅陝西有少量出土;另一類是白色陶胎,多產於河南,是最多見的一種。然而,對於高仿三彩馬來講,用白色高嶺土製假已經不成問題,因此不能僅憑胎質辨別其真偽。唐三彩造型手法有捏塑、堆塑、雕刻、輪制、模製等幾種。真假唐三彩馬肚中間都留有一孔洞,真品透過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內壁上留有一些不規則的手工痕跡,而仿品內部通常是平滑的。從出土情況看,河南洛陽鞏縣窯三彩真品多為白色陶胎,胎質較細膩、疏鬆、白中泛紅,屬藕粉胎。另一種胎質堅硬,白中泛青,聽之聲音清亮,屬鋼胎。

用放大鏡觀察真品瓷器,傷殘處可看到,胎質中含有少量黑色雜質沙粒,如把真品露胎部分放進水中,取出後會呈現中度粉紅狀。如用毛刷清洗髒土後,真品露胎部分會出現很多沙質小坑。仿品胎質細膩潔白或者發灰,硬度大,露胎處放進水中則呈現土白色,同時可聞到一種煤煙氣和硫酸的氣味。


掌握這些唐三彩鑑定要點,你才能夠少交學費

二、看造型。古代工匠往往是長期從事陶瓷製作的,他們技藝嫻熟,隨心所欲,所制器物古樸生動,有粗糙厚薄不均的感覺。仿品則在造型、大小尺寸上頗為相似,但器型生硬,整體與局部比例上欠諧調,馬、駱駝、俑等器物底部四周有刀削痕跡,顯得過於規整,給人一種刻意造作的感覺,器物的內部過於潔白,沒有鏽斑和自然塵舊土層現象。真品唐三彩馬從造型上看,一般都是頭小頸長,膘肥體壯,臀部發達,腿部強勁有力,處處都可透出一種內在雄健的美。其眼睛、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細,刀工嫻熟,符合“西域大宛洋馬”的生理解刨特點。由本人收藏的該匹馬可見,它的造型渾厚豐滿,頭俊小、臀肥碩、頸寬長、腿雄健,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瑰麗,瀟灑生動。
掌握這些唐三彩鑑定要點,你才能夠少交學費

三、看釉色。收藏家普遍鑑別真偽的依據是認為真品無論刷釉或者點釉,流淌自然,色彩較為光亮瑩潤,釉面有一種柔和的光澤,俗稱“寶光”,有部分釉面出現白色銀片,用水洗過後會出現鮮豔的光澤,乾燥後會馬上露出白色銀片。仿品釉面光彩奪目,有刺眼感,在日光燈下斜看仿品釉面時會呈現紫色、金黃色、鮮綠色三種顏色,釉面上的白色銀片洗後很少出現銀片,這是因為硫酸腐蝕過後才會出現的反應。唐三彩真品表面釉層較厚,釉中氣泡很少,用肉眼觀察,表面裂紋不明顯,更不會有橫七豎八的長紋開片。由於多用刷釉法,釉面均勻,但有時可以看出刷紋。唐三彩是一種亮釉,贗品通常表面有一種耀眼的“賊光”,而真品則光澤柔和,有“七彩蛤蜊光
掌握這些唐三彩鑑定要點,你才能夠少交學費

四、看紋片。真品用放大鏡觀察,可看到一種無色的細碎紋片,大片基本均勻,紋片四周輕微有上翹感,紋線多數是由左向右發展,紋線短中交錯。仿品紋片較大,沒有上翹感,紋線多從上往下發展,紋線長而直。

五、聞氣味。唐三彩馬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墓土的味道已經沁入到了唐三彩馬的“胎骨”,即使出土後存放若干年也能聞到一種老坑的墓土味。尤其將唐三彩浸溼後,或用淋浴花撒將其淋溼,離很遠都能很輕易地聞到強烈的“墓土味”。而用陶土新制作的仿品,採用上述試驗方法,則可聞到新鮮泥土味;用石膏作的仿品則能聞到一股石膏味;經過作舊的仿品,有的能聞到刺鼻的化學味,有的則能聞到腥臭味(糞坑中泡過),有的則可聞到用農藥炮製的“六六粉”味。真品的氣味近似土腥氣,放入水中一尺內便可聞出,我們稱它為葬氣,真品在經過幾百或者上千年緩慢的水土和屍體浸蝕,這種氣味會被器物的胎質所吸收。仿品經水後可聞到一種煤煙氣味,是燒窯時的煤煙氣。近年來有幾家仿製高手為達到葬氣的效果,曾採用農藥六六粉水浸蝕陶胎,以求達到葬氣效果。
掌握這些唐三彩鑑定要點,你才能夠少交學費

六、看土鏽。真品的表面及內部經過幾百年水土的浸蝕後,三彩器物內部露胎處,會出現很多針尖大的鐵紅色斑點,整齊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