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与国际裁判签约 办培训学院助力本土裁判成长

昨日,中国足协召开了机构调整和新周期中层聘任工作的吹风会。明年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展的第24个年头,又一个轮回,联赛的发展毫无疑问将是中国足协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职业联赛竞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困扰联赛最大的问题便是裁判问题,杜兆才在会议上也明确指出,新周期下裁判工作将会迎来全新的开始。

足协与国际裁判签约 办培训学院助力本土裁判成长

其实在上个赛季的联赛中,足协就在底线裁判和视频助理裁判的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多项有关裁判的举措也将会在新赛季中得到全面运用,但是执法比赛的核心依然是裁判这个人,如何在制度上发挥足协的优势,更加具体解决裁判问题是新周期下足协改革的重点。

足协与国际裁判签约 办培训学院助力本土裁判成长

在机构调整的清单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裁判管理部的名字,据悉裁判管理部将会全面接手中国足球的的裁判工作,其中还会设立独立的裁判办公室,人数也将由4人扩充到10人。不要小看这人数上的变化,未来的联赛中的裁判问题都将会在赛后得到进一步评估,多一个人就多了一双眼睛,针对裁判的评估并不是要对裁判的工作进行批判,而是在一起讨论如何才能更好的判罚,包括未来足协会聘请国际足联的优秀裁判做顾问,道理都是一样,就是要加强交流,裁判与裁判之间的交流,裁判与球队球员的交流,甚至是走出国门与洲际、国际上的裁判进行交流都是如此,足协在新周期下要求裁判队伍增加国际交流,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判罚中,业务需要多探讨才会有进步。

足协与国际裁判签约 办培训学院助力本土裁判成长

然而仅仅依靠赛后“复盘”无法彻底提高裁判水平,中国足协也将会成立专门的裁判学院并引入职业裁判的理念来发展裁判队伍。首先裁判的数量要上去,以往许多接受过裁判培训的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都因为过多的客观因素而放弃了,裁判的基数上不去,就无法将足球比赛的规则进行有效地传递和普及,所以赛场外才会出现诸多不文明不理智的行为。何种动作叫犯规?越位分为哪几种类型?等等规则问题如果没有基础的认知,裁判工作很难开展下,裁判学院的建立更多就是为中国足球培养裁判人才并进行积极向上的规则普及和舆论引导。从一名学徒到把裁判当成职业,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关注。以执法中超的裁判为例,主裁判一场报酬是税前一万元左右,而执法一场中超比赛的周期是赛前、赛中、赛后,三天的报酬不过万元。裁判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不仅影响裁判数量,职业性也无从谈起了。新周期下,职业裁判的概念将会逐步引入,想让裁判的能力提升首先要解决好裁判的后顾之忧。裁判本身就是一份职业,得到了政策保护和职业保障,才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裁判行业中来,裁判水平才会随着职业和专业理念的引导而提高,同时这也是裁判制度改革初期的现状,因为现阶段收入和水平你无法平衡,只有收入上去了,水平才会提升,这十分现实。

足协与国际裁判签约 办培训学院助力本土裁判成长

一味地谩骂与过度的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中国足球自五年前的反赌扫黑行动后进入了一个触底反弹的轨道,随着足改方案的出台,中国足球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足球文化与氛围也正在慢慢培养与形成,大气候越来越好但为何面对裁判的问题却总是失去耐心?随着足协的重视,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裁判将会具备优质的业务能力与执法经验并有机会登上亚洲甚至世界赛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