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反清勢力那麼多,爲何都走向失敗

愛好歷史的人都知道公元1673年公曆的12月28日的那天吳三桂在昆明宣佈起兵反清,發動叛亂背叛清朝,“三藩之亂”爆發。可是呢,如果單單把這場戰爭簡單定義為“三藩之亂"那就有問題了,首先,“三藩之亂”的名稱大家耳熟能詳,導致大夥都以為清朝在建國初期只設了3個藩王: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其實在此之前還有一個定南王,叫孔有德,管理廣西,在清朝和永曆帝的南明政權持續多年的戰爭中孔有德自殺,他的兒子孔庭訓也被殺,孔氏家族只剩下一女孔四貞,後來嫁給孔有德大將孫延齡繼續管理廣西,但孔氏家族沒有男丁因此這個定南王的番號就被取消了,可是三藩之亂伊始,吳三桂消滅了自己地盤上的雲南貴州清軍勢力後,孫延齡也一起起兵反清,當然他的地盤就在廣西也不敢出來。

南明的反清勢力那麼多,為何都走向失敗

無論怎樣,現在反清的勢力已經擴大到三個省,雲南、貴州和廣西,不過“三藩之亂”不止只有三個藩王作亂,還有其他的反清勢力,比如冒充“朱三太子”的楊起隆竟然率領500名教徒直接在清朝的首都北京宣佈起義,當然他們肯定會被嚴厲地鎮壓,雖然失敗,但可以說是震動了整個北京城!這可是北京啊!影響力實際上配合了吳三桂“反清復明“的氣勢,當時吳三桂那麼一說,華夏全體震動,盼望明朝復辟的人巴不得都捅清朝一刀。不是說康熙什麼什麼做了什麼事,他是明君但只要是少數民族統治了中國,無論你皇帝多麼的廉潔親民漢民族都不會永遠效忠你,這也是少數民族的政權的悲哀吧,可吳三桂佔領雲貴後,竟然自稱”周王“割據了,這就很影響人心了,本來啊,反清勢力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好嘛你吳三桂稱王豈不是我都得向你稱臣,什麼意思嗎,但是挺吳三桂的勢力還是很強大的,畢竟只要是漢族政權大家都支持嘛!

好,繼續,該殺向哪裡?廣西已經投奔了吳三桂,現在眼前的方向要麼是湖南,要麼是四川,不過吳三桂當初抱著必死的心態反清就一定要速戰速決,因此吳三桂大舉進軍湖南,幾個月內控制了湖南全境,其兵鋒到達了長江的南邊,但吳三桂拒絕跨過長江,吳三桂身為三軍統帥他知道一開始反清非常順利是因為長江以南的地方清朝正規軍控制薄弱,而北方清朝絕對是牢牢的把握,因此防守南方也可以保存實力,並且吳三桂還有一個意圖是要和清軍談判,劃江而治建立南北朝,再把他的兒子吳應熊接回來,可康熙聽了二話沒說就把吳應熊,吳三桂的第二個兒子、還有吳三桂的第二個孫子通通殺死,只剩下吳三桂的大孫子吳世璠,他是吳三桂反叛之前就偷偷地把他接回到雲南,這也是康熙的失算。

南明的反清勢力那麼多,為何都走向失敗

同時盤踞福建的耿金忠也宣佈反清進軍浙江,吳三桂的軍隊從雲南攻進了江西和四川,在四川北部王輔臣投奔吳三桂接著佔領了陝西和甘肅,這也超出了吳三桂只控制南方的標準,1676年,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也宣佈反清,但時間非常晚,沒有收穫更多的領土,也只是控制了廣東(包括海南)。南方戰局基本上被叛軍集團控制,可唯獨南方的中心南京沒有佔領,這是耿的最大責任。而且叛軍雖然控制了中國一半的領土,但他們卻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清朝才可以各個擊破,不久陝西就被清軍收復,王輔臣在康熙許諾保證他的家族安危的條件後投降。叛軍勢力丟失了北方。

反清的勢力還有2個,1674年內蒙古的察哈爾和臺灣的鄭經,察哈爾叛亂由於在內蒙又再次威脅了首都北京,但清朝可謂是用盡了苦力才打敗了察哈爾。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乘著大陸內亂而反攻大陸,但奇特的是他打的是福建和廣東,也就是耿與尚的地盤!自己人打自己人什麼意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鄭經不管,因為福建是他的老家當然要奪取,耿精忠可憐,兩路作戰,北邊在浙江清軍大舉全勝,南邊被鄭經攻擊,連自己的老婆都被鄭經搶去,耿在無奈之下只好向清朝投降,清朝順便把鄭經也趕出了大陸,尚之信也隨之投降。廣西的孫也準備投降,被吳三桂的侄子給砍了,他老婆孔四貞代表廣西向清朝投降。

吳三桂頓時成為了孤家寡人,叛軍勢力一瞬間只剩下他自己了,不過他不甘認輸,畢竟他是叛軍最強的!因此1676到1678年,吳三桂不惜破釜沉舟在湖南和清軍決戰,雙方都有得失,但吳三桂熬不起更長久的持久戰,1678年3月23日,吳三桂為了鼓舞士氣在衡陽稱帝,吳周帝國建立。吳三桂稱帝后大反攻,在洞庭湖和永興大破清軍還收復了廣西,可在10月年老的吳三桂突然逝世,享年67歲,其孫吳世璠繼位。大好的新反清局勢就此扼殺,吳周帝國集團分裂成2個,一個湖南集團,一個雲南集團。1679年清軍反攻控制了湖南,1680年收復四川貴州廣西並從這三路進入雲南,包圍昆明打了一年之久,最後吳世璠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結束,吳的頭被掛在北京菜市場示眾,三藩倖存的10萬降兵被活埋。從此中國徹底進入滿清時代。

南明的反清勢力那麼多,為何都走向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