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们凭什么信仰,又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有时候想想,一个人,一辈子做的事情,或者经历的事情,真的是自己完全自主选择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就是碰到什么就是什么,随波逐流而已。比如许多文化带和许多国家,孩子一生下来,就已经覆盖了一个信仰外衣,这显然不是自己的选择。

道教信仰的情况稍微有些不同,尽管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道教世家。但总体来说对于道教的信仰,是可以成为一种“自主的人生选择”的。不管是什么原因走进这个信仰,对大部分人来说,做出这个选择是“自主自愿”的,包括婚姻、饮食、习俗方面,也都有很大的自由。这其实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因而我们如果讲,道教向往“神仙”,似乎有些虚幻缥缈,但如果讲道教崇尚自由,大抵还是没错的。

道是一切,一切皆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生死消长的根本。比如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死了,就是他自身的身死道消。当然,道不会死,只是组成这个人的道死了,死了转换为尘归尘,土归土,融入了大道,融入了天地。但有新的物种诞生。神仙和人可以通过修道,而“执道”,根据“执道”程度可以有不同程度法术,最后可以造物。为什么可以造物,就是掌握了规律,掌握规律越深刻越根本,越接近大道。大道至简。道本身是规律,越大的道越根本。掌握道就可以改变宇宙万物。

不过越是这样子,也就越该去思索一些与个体状态有关的事情,或者与命运有关的事情。但有时候无论是观察别人,还是反思自己,也许能发觉这样的思索还是太匮乏。信仰了道教,改变的到底是生活仪式、还是生活方式呢?这就颇不好说。仪式容易见,方式略难寻。比如斋戒、供坛、初一与十五去上香等等,与其说是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仪式。

道:我们凭什么信仰,又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道可道,非常道。修车师傅给徒弟传授修车技巧道理,这种具体化,可以描述出来的道,不是常道,不是大道,大道至简,是普遍规律。修车师傅给徒弟讲的道是小道,是具体化的。

生活本有仪式,强弱有别而已。因为不少人对于道教信仰的选择是尝到了“甜头”才来的。细细拆分出来这些仪式的链条,斋戒是为了供神,供神是为了求保佑,求保佑什么呢?你看看许多的道观,香火最好的不是三清殿、祖师殿,而是财神殿。这就透出了真相,保佑的还是欲望,一种变形了的欲望。

当然不是说不能有欲望,所谓人有七情六欲,一个以人为本的信仰,不回避或者排斥这样的欲望。但同时也指出了欲望泛滥的后果:“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这是道教能看到的东西,但给出来的解决办法却是“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就只强调“悟者自得”。怎么去悟?道教有很多经典可以帮助人,但怎么“得”?那是人自己的事,这就是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现在许多人把不言之教看成一种“高冷”,也是一种误区。仅从一个微小的层面来说,“不言之教”乃是一种态度:一种“不干预”、“不寄托”的态度。比如家长对于子女的爱和期待,这本是正常的天性。但很多人逾越了这个天性,把自己这辈子不能满足、不能实现的东西,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施加的种种压力,甚至种种虐待,都是“为你好”。

道:我们凭什么信仰,又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自己想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没有做到,就施加在孩子身上。或者说孩子的生活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畴,就要开始“灌输人生经验”,让他们“老实点、本分些”。孩子不堪重负,自己也不愉快。但最后自己不会反思,不会醒悟,进而就只有“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了。其实不只是对孩子,包括对亲人朋友、同事同学,乃至陌生人,这样的“烦恼”并不稀见。

大道至简,越是大道越简易,越是小道越繁杂。修行的本身就是修道,因为天地是道的显化,我们人在天地之间,通过对天地万事万物的感悟,来感悟道的存在。对道的理解和掌握。凡人修的是凡道,比如修车啊,制造火箭啊,研发机器人啊。这些叫凡道。凡道,又是可以叫繁道。我们知道大道至简,因为繁道是小道。追求简道的是圣人。但是,繁道中又包含了简道。凡人日常生活也会发现简约道理。老农民的话也可能悟出大道。如果简是阳,繁是阴,繁简头尾相连才是一个圆。所以,万物负阴而抱阳。修行虽然是感悟道,但是也有可能修错路,有伤天和,就是入了歪道。比如那些天天钻研如何偷老百姓的东西。

所以想来,信仰道教,若不能解决些这样的问题或者困惑,那也就还只是一个形式,很难说明其他的问题。或者更要命的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仙风道骨,常清常静”,还要刻意地去做某些事情出来,那就真的不信也罢。信道,真不是就一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是说信仰道教,生活就不“被动”了,因为没有人可以自由修改自己的命运。但最起码,能够真诚面对命运与欲望本身,或者至少能够“为自己”思考一下这一类问题。

道:我们凭什么信仰,又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