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鬼灵附体的鉴别方法与解决之道!

九种鬼灵附体的鉴别方法与解决之道!

九种鬼灵附体的鉴别方法与解决之道!

道学平台

道教是华夏文化传承之瑰宝,是天尊对众生慈悲的叮咛,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九种鬼灵附体的鉴别方法与解决之道!

生于50年代以后的人们,只要稍许留心,就会感觉到,这个物质世界,正在发生着一种越来越难以把握的神秘变化。尤其近年,这种变化正在加速发生,并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激烈。

那么,这种变化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人们所遭遇到的许多无法用现代知识来解释的心灵现象。它们不为我们的肉眼所见,却操纵着我们的命运,面对发生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天灾人祸,我们不得不到处找寻解决它们的方法,以期保证我们的生活不被越来越多的痛苦所袭击。

而且,就当今的现实情况来说,不管我们修行还是不修行,念经还是不念经,似乎都会遭遇这些奇特经历的困扰,笔者经过多年观察和亲身经历,略表自己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与方法。

当下的世界,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生存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生活标准的渴求也越来越高,故此,精神状况也越来越差,身体情况也越来越糟!虽然我们居住的城市,表面看起来到处是鲜花绿草,彩旗飘扬,但虚假的繁荣绝掩盖不了人心的烦躁、痛苦与不安。

当今世界,从为之确立的建设目标到个人为之奋斗的需求,无非“财色”二字。于是许多人,为此倾尽一生奔波劳碌,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与肉身需要。而对于那些对高尚品格毫无追求的人,就不免会去一些黑暗的角落,寻找这些需要与刺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些人当中,既有农民等一些普通劳动人民,也不乏教授、学者等社会高端人士,甚或社会地位很高的名流显达。

于是这种精神环境与人心欲望的恶性循环所导致的结果,必然与人的绝望、疯狂和各种灾难的频发相关。

具体到我们自己,最常见的也是最不容易解决的不幸,就是与灵性事件的不期而遇。为什么自己或家人总是不顺,或出灾祸,甚至殃及人命,为什么好好的人,却突然呆若木鸡,或疯了,或残了?为什么好好的身体,却突然病倒,去医院检查却无任何疾病?。。。

总之,凡是找不到原因的突发灾祸,或到医院查不出疾病,又无办法治愈的病痛,基本上都是因为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没有得到有效超拔而造成。那么怎样确认就是它们前来“讨债”的征兆呢?笔者认为,可由下列征兆判别。

九种鬼灵附体的鉴别方法与解决之道!

01

自己不能控制与支配自己的言行,本来心里想去东,结果自己的腿却往西走,甚至说话变嗓变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甚或脱衣赤身乱跑。(这是典型的低等灵体上身的表现)

02

身上不定位的跳动,或无端发热、发冷、发抖、肢体不由自主的颤动、睡觉经常鬼压床,白天眼睛酸痛畏光、睁不开眼,天一黑马上精神,眼也睁开了 。(这是灵体上身串脉的附体现象)

03

心脏无端发憋,像压着一块大石头,喘不上气来,气短、或突然心跳过速。。。嗓子像被人掐着,说话费劲。(这是被灵体袭击或欲寄生在被附体者心脏内的反应)

04

经常无端恶心、干呕,从前爱干净的人,突然变得不爱洗澡、不理发、懒床、想哭、眼睛发直、发呆、自觉浑身无力、发软。(这是非正常死亡的灵体上身的征兆)

05

眼睛瞳仁比正常人的变大,不聚光,发散,从前爱读书的人,不再爱读书,因为看文字都是双影,自觉看不清楚文字。(这是动物灵体上身的症状)

06

喜黑,害怕光亮,喜欢一个人独处,害怕与人相处,自觉是无用之人,活在严重的自责当中,乃至自暴自弃,绝望,严重时想自杀,自杀之念一般在每天上午最为严重,甚至动手秘密实施自杀计划。(这是自杀身亡的灵体上身的征兆)

07

频做淫乱之梦,或喜好手淫,或不能自控的手淫,导致手淫恶性循环、身体与运气日趋变差。(这是一种专门服食人类精气的淫鬼上身的征兆,男女均包括在内)

08

平日正常的人,突然无端或因一点小事,就起暴躁,乃至对他人大打出手,实施暴力,直至杀人,自己竟不能自控或并不自知(这是与此人怨气极深的冤亲债主找上来报仇的征兆)

09

原来不信佛道教,也未念经修法,却因一场大病,或一场危及生命的大难,或什么难也没有,就突然看见神仙佛菩萨,并会给人查事,看病,消灾,打难,甚至也教人修道念佛,给人超度者,都是自己的冤亲债主找来附在自己身体上所为,因并非自己修出来的功德所致,对出现功能者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按照附体的要求,给人查事,看病,消灾,打难而收费者,一旦附体离体,不但自己的功能消失,还会遭遇更大的人生磨难。危险之至,不可不知!!!(此类附体一般都为狐、黄、蟒长四大家族和非正常死亡者,也就是民间称之为碑王的亡灵)

九种鬼灵附体的鉴别方法与解决之道!

上述9类附体现象,就是当今经常发生在人身上的普遍现象,并且,现代医学对这些怪病,至今无有效的治愈方法,大家可以上述9类现象为鉴别自己或家人身上是否有附体的依据。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如果知道自己是被附体了,怎样做才能让其离体而恢复自身的健康平安呢?这才是我们眼前最为关注与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不好解决的问题,笔者对此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经验体会。

首先,附体并非无缘无故的上身,如果它们找上你,自有找你的因缘,所谓世间并不存在“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木”是也。笔者认为,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

01

加强体育锻炼,经常晒太阳,让身体内的阴气减弱直至消失殆尽。身体为阳体,让阳气回归身体,转阴为阳,符合肉身的需要和规律,但这种办法只管一时,一旦你的年龄增大,体质变弱,它们仍然会伺机而上,你终归逃不脱它们的跟踪与惩罚。

笔者曾见一30多岁的女白领,被附体后腿脚疼痛,到医院检查却无任何疾病,于是每天跑步锻炼,很快症状消失。可是一段时间没有锻炼,结果老病复发,仍然极为痛苦。

02

作为安抚,将它们供奉起来,这种方法也可得一时安宁,但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它们找上来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要供养,更重要的是想利用你的人身,借体修行,积功累德,以期获得未来的宝贵人身。

而你一旦接受它们的要求,就意味着将你自己的宝贵人身贡献出来,完全交由它们占有、使用,为它们的意识需求服务,而后,你来接受求助者的金钱物质的供养,以完成与它们精神能量与物质需求的交换。

有人说,我不要钱行不行?我可以告诉你,它们绝不会同意。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因果大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为别人免费办事,可它们今后还得还你,不如现在就做了结。如果你抗旨不受,等待你的将是“严格调教”,直到你不得不答应接受求助者的财物供养为止!可悲的是,如生前从事这个行业,是再难以转世为人身的,故请迷恋仙家与神通的人三思!

03

用送童子或烧纸钱恭送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属于调解性质,实践中,对有类似症状的人,有的有用,有的就无用,有的能送走,有的也送不走。但不会激起冤亲债主的愤怒!

04

请道家等能降魔的道长师傅出面降服,将它们擒拿、收缴或击散,让它们乖乖就擒,而退出讨债的执着。此法可能凑效,可是此法所带来的负效应,也许会将讨债者的仇恨放大若干倍,只会激起讨债者对被讨债者更深的仇恨,也许今世,也许来世,一旦时机成熟,被降服过的冤亲债主将反击的更加激烈与彻底!

05

念经修法、忏悔、回向或通过道教斋醮科仪来超度这些仙家,也就是自己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请神仙佛菩萨出面,调解你们双方的世代恩怨,直到将它们说服去东方长乐界或西方净土,停止对你的讨伐和骚扰为止。这将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也许一度你的猛利修法会严重失灵,使你面临对道法丧失信心的危险,因为无始劫来的冤亲债主是不会轻易放弃报仇雪恨的机会的,这也是为什么当今越来越多的怪病无法治愈的原因!

综上,处理灵体上身的事件,均未超出过上述五种方法。那么,哪一种方法最有效,最彻底呢?笔者认为,还是第5种超度的方法最有效、最彻底。一旦选择这种解除人生痛苦的根本修法,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艰苦的长期的修善行、念经、修法、忏悔和回向功德的打算。

修道行善当属超度冤亲债主的上乘修法。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短期修行,就可一劳永逸,因为你已不知来过多少劫,结过多少怨了,所以要修,就要下决心修到最后一口气,什么时候修到红光满面、身体康健、心想事成、心止如水的时候,那你的冤亲债主就都度完了,否则,生命不息,冤亲债主不止!

有道友总在批评笔者写这些东西,说阴气太重,可殊不知,凡与隐态生灵有缘者或进入修行这个门后,是根本无法回避的事实,不经历这个阶段,不过了这个坎,所谓成就都是纸上谈兵!因为不清除自身业障和超度修行路上的冤亲债主,就不可能走上一条真正的修行之路。此文是为了回答道友的问题才写出的,也是笔者久经考虑之后的经验总结,期望得到同修道友的支持!

道学平台

扫描二维码添加道长

道学平台

九种鬼灵附体的鉴别方法与解决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