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巧用空城計 智取勝利

紅五軍是彭德懷從平江拉出來的起義部隊,其主體屬於湘軍一部,彭德懷任團長的那個團更被稱為湘軍的模範團,但是起義之後,紅五軍被不斷圍追堵截,部隊損失很大。

在這種情況下,彭德懷將餘部與游擊隊合編,組建成三個縱隊。他將一個縱隊留在湘東,自率兩個縱隊前來井岡山,以便與紅四軍取得聯絡。

可以說,紅五軍最初上井岡山的目的只是為了聯絡友軍,而不是待著不走。軍委委員們提出,既然聯絡的任務已經完成,部隊就應當返回湘東,要不然留在湘東的縱隊很可能獨木難支。再者,山上的紅五軍一共才800多人,要抗擊超過自己許多倍的敵軍,實在是沒有多少勝算。

彭德懷則認為,既然會議已決定讓紅五軍留守,大敵當前,還是應以全局為重,哪怕紅五軍為此做出犧牲也是值得的。

彭德懷出身極苦,小時候做過乞丐。據說他有一次帶著弟弟出去討米,正碰上一戶人家蓋房子,主人家要討個吉利,就問他們:“你們是不是招財童子呀?”

彭德懷搖搖頭:“不是,我是叫花子。”他弟弟反應很快,馬上便接茬說:“我是招財童子。”主人聽了很高興,立即讓弟弟吃了一頓米飯和肉,而彭德懷既沒討著也沒吃著,最後餓昏了過去。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彭德懷的這種性格並沒有因為時光的流逝而得到根本改變。他深知留守井岡山的任務有多麼艱鉅和危險,同時也知道紅四軍的難處——紅四軍全部人馬也不過五六千人,到外圍作戰,集中兵力很重要,如果再分散留守井岡山,力量會更加單薄。

在彭德懷和軍黨代表滕代遠的極力說服下,原先持有異議的人終於放棄了返回湘東的想法,同意承擔守山重任。

紅四軍離開井岡山的第三天,湘贛“會剿軍”代總指揮何鍵便發覺了紅軍的分兵動向,他急忙調整部署,除派兩路兵馬對紅四軍展開“追剿”外,其餘三路全都用於對井岡山實施“進剿”。

在此之前,紅軍已取得過一次保衛井岡山的勝利,這就是黃洋界保衛戰。毛澤東還據此寫出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黃洋界保衛戰時,紅四軍用於留守井岡山的僅為一個營和特務連,作戰時因兵力太少,連輕傷員和拿著梭鏢的老百姓都上去了。有人認為,既然留那麼少的人都能守住井岡山,彭德懷和紅五軍也應該有把握。

彭德懷巧用空城計 智取勝利

問題是,局勢在不斷變化。近代以來,特別是自清政府被推翻之後,全國各地都處於武裝割據狀態。隨著國民黨實施“二次北伐”,雖然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但蔣介石能夠完全控制的地域,實際只有江浙閩淮四省,對湘鄂贛豫四省是半控制,其他如兩廣、西南、西北、東北,都跟他老蔣沒有多大關係。

黃洋界保衛戰之前,“二次北伐”剛剛結束,蔣介石尚未能集中精力對付紅軍。參與“會剿”井岡山的湘贛兩省之間也向來是你防我我防你,湘軍到江西,贛軍到湖南,都屬於受限制的越省行動,而井岡山正好處於湘贛邊界,很容易就讓兩邊變得束手束腳。“會剿”時,湘軍和贛軍事先既沒有商量好,臨陣也不互相配合,作戰時只有湘軍從湖南一個方向發動進攻,江西的贛軍根本就沒有露面。

這次不一樣,蔣介石親自協調,湘贛兩軍都出動了,據初步估計,僅直接進攻井岡山的部隊就至少是留守部隊的20倍。另外,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本身也有其特殊性,或者說偶然性。很多人都以為黃洋界保衛戰打得如何如何,起碼場面很激烈,但實際上並沒有怎麼打,紅軍連傷兵都沒有。湘軍倒不是沒有大打的本錢,事實上,他們有兩個團用於進攻黃洋界,而紅四軍扼守黃洋界的連一個營都不到,真要大打的話,黃洋界當時就守不住了。

紅軍最後之所以能夠取勝,主要還是唱了一出“空城計”——湘軍的通信聯絡技術較差,無法掌握紅四軍主力的準確動向,紅軍只是在黃洋界用一門剛修復好的迫擊炮轟了一下,他們就誤以為紅四軍主力回到了井岡山,由於害怕吃虧,連夜就班師撤走了。毛澤東講“宵遁”,即是指黃洋界一戰是敵人自己撤的兵,而不是被紅軍給直接打跑的。

到彭德懷留守,何鍵已經清楚地知道紅四軍並不在井岡山,這時候即便你想唱“空城計”都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