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深藍的「定海神針」——記海口艦士官羣體

新華社海口7月27日電 題:挺進深藍的“定海神針”——記海口艦士官群體

新華社記者陳曦、吳登峰、吳茂輝

在我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海口艦的奮進史冊裡,士官群體無疑是最精彩的篇頁之一。

初中學歷士官的“逆襲”

有一年,海軍組織水面艦艇抗擊某新型導彈,海口艦擔任攔截任務。

這型導彈速度極快,彈道複雜,抗擊難度極高。

為了讓艦空導彈系統達到最佳狀態,三級軍士長、海口艦對空部門艦空導彈區隊長李衛華與戰友一起逐個部位、逐個環節檢查。

“靶彈與目標相會!”“攔截成功!”消息傳來,李衛華緊繃的神經終於放鬆了下來。“忽然覺得背後一陣冰涼,才發現衣服早溼透了。”李衛華說。

李衛華是許多新艦員的榜樣,但鮮有人知道李衛華只有初中學歷。

在李衛華的儲物櫃裡,至今保存著一本《大學力學原理》。這本書讓他打開了導彈專業的學習之門。

“這是一位專家推薦我買的。剛買回來,感覺跟看‘天書’一樣。”他說,為了研究透這本書,他天天抱著書去向廠裡的專家請教。

除了力學,李衛華還學習了軟件應用、電工、英語等。“資料摞起來有1米多高。”李衛華說。

李衛華逼著自己一點點去啃去鑽,不停去請教。他手機裡一直保存著10幾個工程師的電話號碼,一遇到什麼問題,就會馬上向他們諮詢。

隨著專業技術的不斷提高,李衛華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艦空導彈班班長,再到如今的艦空導彈區隊長。

令李衛華遺憾的是,自己陪伴家人的時間太少了。今年8歲的女兒參加學校演講比賽,演講題目是《爸爸去哪兒了》,“當時對著妻子傳來的視頻一邊看一邊哭。”提起女兒,這位36歲、黝黑健壯的漢子眼角泛起淚花。

幾根橡皮筋的作用

剛到海口艦時,19歲的李明是一名雷達兵,因對槍炮機械感興趣,李明鼓起勇氣申請轉到主炮班。一年半後,李明擔任主炮班班長。

剛任班長時,一次主炮出現故障,李明沒能查出原由,最後請來了船廠的工程師解難。李明說,這對他的打擊很大,從那以後他開始拼命學習。

2015年,一次對岸實彈射擊演練中,主炮抽筒裝置啟動開關扭簧斷裂,射擊被迫停止,按照正常操作流程,需要一定時間才可以恢復。

“真上了戰場,敵人會等你嗎?”隨艦指揮員的反問,讓李明在腦海裡快速尋找解決方案。隨後,李明找到女兵借了幾個橡皮筋纏在一起,套在啟動開關上。

面對大家的疑問,李明拿出工作中積累的數據筆記,圖表一列、數字一擺:足夠數量的橡皮筋可以滿足應急使用需要。

在自制橡皮筋扭簧作用下,藥筒抽出裝置順利完成了一次往復循環。

隨著任務的錘鍊,今年已經34歲的李明臉上已寫滿了堅毅和沉穩。但他說,每次主炮發射還是會緊張,以前是因為害怕心裡沒底,現在是覺得學無止境,不知道還有哪些新的挑戰會出現。

“早就備好”的密封圈

如果說李衛華和李明所在的崗位是海口艦的“拳頭”,那麼王東和周帥所在的崗位就是海口艦的“兩條腿”,他們負責艦艇的航行動力保障。

今年42歲的王東是海口艦巡航柴油機班長,也是艦上兵齡最長的艦員,大家親切地稱他“老王”。作為海口艦第一代艦員,王東對責任和擔當的理解更為深刻。

2014年,海口艦奉命緊急出動執行搜救任務。在航行過程中,柴油機冷卻器突發故障,一冷卻芯的密封圈損壞。

這型密封圈使用率不高,這次又是應急出航,艦上原有備件已經用完。當其他艦員都陷入焦慮時,柴油機班長王東像變魔術一樣從自己的小箱子裡拿出一個同類型的密封圈。

原來,兩年前,王東在清理艙室時曾發現一批小配件無人認領,在腦海中逐個零件對比後,申請將幾個眼熟的小配件補充進了備件箱裡,以備不時之需。

比王東小一歲的周帥,也是柴油機專業出身,調到海口艦後轉為燃氣輪機專業。

在海口艦組建前,南海艦隊沒有燃氣輪機專業兵,這意味著周帥得從頭學起。2004年,周帥被外派學習。當時一塊去的都是專家、工程師,他是唯一一名戰士。

上課的時候很多內容不明白,他就利用課餘時間向老師、同學請教,再回到房間反覆琢磨。培訓結束時,周帥滿分通過結業考試。如今,周帥已在燃氣輪機崗位堅守了十幾年,海口艦從未因燃機故障,影響任務進程。

組建15年來,海口艦完成了亞丁灣護航、多國聯演和各類演習演練等30多項。在任務中,這支隊伍得到了錘鍊,也激發了官兵的潛能,培養出一大批骨幹。

“一艘艦的戰鬥力形成與士官密不可分。”某驅逐艦支隊政委胡姣明說,“他們是戰鬥力生成的根基,有了他們,戰艦才能拉得出、看得準、打得贏。”

指控技師周文明、艙段區隊長鄒雷、電子對抗技師吳斌、帆纜班長石曉兵……他們都是海口艦的高級士官、技術骨幹,被稱為海口艦的“定海神針”。

“有他們在,我放心。”海口艦艦長樊繼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